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250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地锚装置,包括:地锚基础,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及在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面;导向套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导向套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以及限位部,导套设置于贯通孔,限位部位于导套在轴向上的一端并抵靠于端面;吸震组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吸震组件包括径向吸震件,径向吸震件设置于贯通孔并位于导套以及安装部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沿贯通孔的径向上的震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拉索的连接要求,同时能够提高拉索式塔架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拉索式塔架可以分为塔架主体、拉索和地锚装置等,拉索通过地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为风机提供附加作用力和力矩,使风机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塔架高度的增加导致的载荷。正因如此,拉索式塔架的高度可以做的更高,以提高风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塔架主体的厚度和直径也可以相应的减小,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由于拉索是通过地锚装置和基础固定在地面上,地锚装置结构的强度和抗震性对于拉索塔架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三北地区、华北地区等,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本身虽然考虑了地震载荷,但其抗震性较差,且现有的地锚装置通常采用刚性锚固,直接将拉索用混凝土固定在基础上,一旦出现地震等灾害,地锚的震动与位移直接通过拉索传导到塔架主体,导致拉索式塔架受到不均衡的作用力和力矩,增加倒塔的风险,不利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拉索的连接要求,同时能够提高拉索式塔架的抗震能力。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地锚装置,包括:地锚基础,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及在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面;导向套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导向套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以及限位部,导套设置于贯通孔,限位部位于导套在轴向上的一端并抵靠于端面;吸震组件,设置于地锚基础,吸震组件包括径向吸震件,径向吸震件设置于贯通孔并位于导套以及安装部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沿贯通孔的径向上的震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径向吸震件包括套设于导套的吸震套,吸震套夹持固定于安装部与导套之间,吸震套由阻尼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径向吸震件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弹性件沿着贯通孔的周向依次分布,每个弹性件均夹持固定于安装部与导套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吸震组件进一步包括轴向吸震件,轴向吸震件至少部分夹持于限位部与安装部之间,以吸收地锚基础沿轴向上的震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轴向吸震件包括柔性垫,柔性垫套设于导套的外周并夹持固定于限位部与安装部之间,限位部通过轴向吸震件间接抵靠于端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相对设置的端面中,其中一个端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沉孔,限位部位于沉孔,在轴向上,围合形成沉孔的侧壁的投影环绕围合形成贯通孔的侧壁的投影。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地锚装置进一步包括锚固件,锚固件能够设置于导向套件在轴向上的一端并抵压于导向套件,锚固件上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地锚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安装部的第一防护罩,第一防护罩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面向安装部设置并与贯通孔连通,第一防护罩面向第一开口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通口;和/或,地锚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安装部的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面向安装部设置,限位部位于第二防护罩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地锚基础进一步包括与安装部相互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表面为水平支撑面,贯通孔的轴线与水平支撑面相交设置。另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索式塔架,包括:塔架本体;拉索组,包括多根拉索,多根拉索环绕塔架本体间隔设置且一端分别与塔架本体连接;上述的地锚装置,至少一根拉索远离塔架本体的一端延伸进入导向套件并与导向套件连接。又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拉索式塔架。再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锚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地锚基础安装步骤,提供地锚基础并将地锚基础固定于预设位置,地锚基础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及在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端面;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安装步骤,提供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导向套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以及限位部,吸震组件包括径向吸震件,将导套以及径向吸震件均设置于贯通孔且径向吸震件位于安装部以及导套之间,同时使得限位部抵靠于安装部的其中一个端面;拉索安装步骤,将拉索延伸进入导向套件并通过锚固件与导向套件连接;加固封锚步骤,对拉索施加预定应力并封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在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安装步骤中,提供的吸震组件还包括轴向吸震件,且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安装步骤还进一步包括将轴向吸震件设置于安装部与限位部之间,使得限位部通过轴向吸震件间接抵靠于安装部的其中一个端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加固封锚步骤具体包括:提供伸缩部件,将伸缩部件在伸缩方向的一端抵靠于锚固件;提供张拉板,将张拉板抵靠于伸缩部件在伸缩方向的另一端,将拉索穿过张拉板并与张拉板固定;控制伸缩部件伸长改变锚固件与张拉板之间的距离,直至拉索达到预定应力;控制伸缩部件收缩并去除张拉板以及与张拉板连接的拉索的多余部分;安装防护罩并灌浆及封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锚装置、拉索塔架、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施工方法,地锚装置包括地锚基础、导向套件以及吸震组件,地锚基础包括具有贯通孔的安装部,导向套件包括导向套与限位部,导向套位于贯通孔内且限位部抵靠在安装部在贯通孔轴向上的一个端面,当地锚装置用于固定拉索时,可以将拉索伸入导向套件并与导向套件连接,由于吸震组件包括设置于导套以及安装部之间的径向吸震件,当发生地震时,地锚基础随地面在径向上的震动能够被径向吸震件吸收,有效的避免径向震动传递至拉索,降低拉索塔架随地面晃动的幅度,提高拉索式塔架及其所应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抗震能力以及安全等级。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索式塔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锚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锚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向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A处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轴向吸震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锚基础与拉索配合时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锚固件与拉索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径向吸震件与导向套件以及安装部的局部配合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锚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6a至图16f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地锚装置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400的具体操作示意图。其中:1-拉索式塔架;100-地锚装置;10-地锚基础;11-安装部;111-贯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锚基础(10),包括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具有贯通孔(111)以及在所述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相对设置的端面(112);/n导向套件(20),设置于所述地锚基础(10),所述导向套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21)以及限位部(22),所述导套(2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所述限位部(22)位于所述导套(21)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靠于所述端面(112);/n吸震组件(30),设置于所述地锚基础(10),所述吸震组件(30)包括径向吸震件(31),所述径向吸震件(3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并位于所述导套(21)以及所述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所述地锚基础(10)沿所述贯通孔(111)的径向(Y)上的震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锚基础(10),包括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具有贯通孔(111)以及在所述贯通孔(111)的轴向(X)上相对设置的端面(112);
导向套件(20),设置于所述地锚基础(10),所述导向套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套(21)以及限位部(22),所述导套(2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所述限位部(22)位于所述导套(21)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靠于所述端面(112);
吸震组件(30),设置于所述地锚基础(10),所述吸震组件(30)包括径向吸震件(31),所述径向吸震件(3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11)并位于所述导套(21)以及所述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所述地锚基础(10)沿所述贯通孔(111)的径向(Y)上的震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吸震件(31)包括套设于所述导套(21)的吸震套,所述吸震套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导套(21)之间,所述吸震套由阻尼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吸震件(31)包括多个弹性件(311),多个所述弹性件(311)沿着所述贯通孔(111)的周向(Z)依次分布,每个所述弹性件(311)均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导套(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组件(30)进一步包括轴向吸震件(32),所述轴向吸震件(32)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限位部(22)与所述安装部(11)之间,以吸收所述地锚基础(10)沿所述轴向(X)上的震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吸震件(32)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套设于所述导套(21)的外周并夹持固定于所述限位部(22)与所述安装部(11)之间,所述限位部(22)通过所述轴向吸震件(32)间接抵靠于所述端面(1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所述端面(112)中,其中一个所述端面(112)设置有沿所述轴向(X)延伸的沉孔(113),所述限位部(22)位于所述沉孔(113),在所述轴向(X)上,围合形成所述沉孔(113)的侧壁的投影环绕围合形成所述贯通孔(111)的侧壁的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锚固件(40),所述锚固件(40)能够设置于所述导向套件(20)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并抵压于所述导向套件(20),所述锚固件(4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锚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1)的第一防护罩(50),所述第一防护罩(50)具有第一开口(53),所述第一开口(53)面向所述安装部(11)设置并与所述贯通孔(111)连通,所述第一防护罩(50)面向所述第一开口(5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通口(521);
和/或,所述地锚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1)的第二防护罩(60),所述第二防护罩(60)具有第二开口(63),所述第二开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新刘连圣崔矞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