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F型扳手,其包括手柄,所述手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内六角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与所述手柄垂直且转动连接的螺纹杆,以及与所述内六角孔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背离所述内六角孔一端套设于所述螺纹杆外周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平行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背离所述连杆一端穿过所述手柄连接有卡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F型扳手垂直的内六角孔,使得可以多平面进行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型扳手
本技术涉及扳手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F型扳手。
技术介绍
阀门是设备安装、装置及设备检修、维修工作中的必需工具,用于截停或者调节管道内流体的流量,一般的阀门为了方便开闭,均与阀门转轴上端配套安装转轮,操作时,采用人工或者F形扳手转动转轮即可。授权公告号为CN20906295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F扳手,包括:扳手本体,沿所述扳手本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工作组件和第二工作组件,且所述第一工作组件和所述第二工作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述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工作组件和所述第二工作组件之间的距离。通过在扳手本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工作组件和第二工作组件,且第一工作组件和第二工作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扳手本体长度方向移动,在使用时,就可以根据的阀门型号大小,来调整第一工作组件和第二工作组件之间的距离,通过使用一个组合F扳手,就可以开启或关闭不同型号尺寸的阀门,满足不同工作场合下对不同型号F扳手的使用需求,携带方便,便于更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扳手只能在手柄与门轮所在的同一平面上进行转动,当该平面操作不便时难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F型扳手,其具有通过设置与F型扳手垂直的内六角孔,使得可以在多平面进行使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F型扳手,包括手柄,所述手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内六角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与手柄共同组成F型扳手,使用时将螺母放置于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之间,并对其进行旋转,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螺母,将第一夹持件与手柄滑动连接,从而改变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当螺母所在平面操作不便时,可以通过将内六角孔套设于螺母外对其进行转动,从而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得可以在多平面进行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与所述手柄垂直且转动连接的螺纹杆,以及与所述内六角孔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背离所述内六角孔一端套设于所述螺纹杆外周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平行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背离所述连杆一端穿过所述手柄连接有卡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持件通过螺纹杆及连杆的套设,以及伸缩杆的设置,实现通过转动螺纹杆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筒移动,并在伸缩杆限位作用下使得连杆朝向远离手柄一侧移动,实现第二夹持件长度的改变,从而适应不同位置的螺母,提高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螺纹杆外周且与其垂直的棘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上且与所述棘轮啮合的棘爪,所述棘爪连接有复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位件通过棘轮棘爪的配合,实现对螺纹杆转动过程的限位,也即实现对连杆相对于手柄位置移动的定位,当需要反向转动螺纹杆时,复位装置的设置可以解除棘爪对棘轮的限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背离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C型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型卡口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实现对螺纹杆的转动,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本装置进行双向使用,当需要作用于小口径阀门开关时不需对第二夹持件进行调节即可使用,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持件与手柄之间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移动实现其位置的调节,并通过定位装置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改变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阀门开关,提高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齿条,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定位卡齿,所述定位卡齿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扳手使用过程中受力较大,因此采用与滑块滑动连接的定位卡齿,当定位卡齿移动至与齿条啮合时,滑块及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夹持件相对于滑槽保持相对稳定,实现位置的固定;当定位卡齿移动至与齿条分离时,滑块及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夹持件可以相对于滑槽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夹持件位置的改变,也即实现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距离的改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垂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齿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转动连接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背离所述限位块一端穿出所述限位槽且与所述限位槽螺纹连接,所述手柄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平行的通孔,所述定位螺杆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卡齿与滑块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定位螺杆实现,使用时转动定位螺杆,由于定位螺杆与限位槽螺纹连接且与定位卡齿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定位螺杆带动定位卡齿在限位槽内移动,从而实现定位卡齿与齿条位置关系的调整;此外由于滑块会沿手柄上设置的限位槽进行移动,因此为了保证定位卡齿的正常移动,在手柄上设置有与齿条平行的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背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的设置便于内六角孔套设于阀门开关外时,通过转动手轮实现对阀门开关的转动,操作便捷。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实现对一个平面上的阀门开关的转动,同时在第一夹持件上设置内六角孔,实现对另一平面上的阀门开关的转动,从而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得可以在多平面进行使用;2.第二夹持件与手柄滑动连接,调节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阀门开关;3.手柄背离第一夹持件一侧设置有C型卡口,可以用于转动螺纹杆实现第一夹持件的伸缩,还可以用于小口径阀门的开启,从而实现本装置的双向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F型扳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F型扳手第二夹持件与手柄连接位置的爆炸图,用以表示二者的具体连接结构。图中,1、手柄;2、第一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4、内六角孔;5、螺纹杆;6、连杆;7、伸缩杆;8、卡位件;9、棘轮;10、棘爪;11、复位装置;12、C型卡口;13、滑槽;14、滑块;15、定位装置;16、齿条;17、定位卡齿;18、限位槽;19、限位块;20、定位螺杆;21、通孔;22、把手;23、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F型扳手,包括手柄1,手柄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2与第二夹持件3,第一夹持件2与手柄1滑动连接便于调整第一夹持件2与第二夹持件3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阀门开关。如图2所示,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F型扳手,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2)与第二夹持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与所述手柄(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设置有内六角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型扳手,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2)与第二夹持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与所述手柄(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设置有内六角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F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3)包括与所述手柄(1)垂直且转动连接的螺纹杆(5),以及与所述内六角孔(4)连接的连杆(6),所述连杆(6)背离所述内六角孔(4)一端套设于所述螺纹杆(5)外周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手柄(1)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5)平行的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与所述连杆(6)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5)背离所述连杆(6)一端穿过所述手柄(1)连接有卡位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F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8)包括套设于所述螺纹杆(5)外周且与其垂直的棘轮(9),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1)上且与所述棘轮(9)啮合的棘爪(10),所述棘爪(10)连接有复位装置(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F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背离所述连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C型卡口(12)。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李航飞,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