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玮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444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由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且其两者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包括由固定腿、固定平台、辅助插接片构成,且固定腿为两组对称分布在固定平台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且其两者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固定进行位移、角度调节,该装置通过两者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然后配合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预制板本体构成的基座对支杆斜撑固定下的多种安装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地面安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固定彩钢片的支杆进行固定,其内部固定机构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建设,建筑业逐步淘汰红砖的使用,红砖的生产会严重浪费资源,并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因此,建筑业开始大量使用混凝土制品,其主要体现在混凝土预制材料,混凝土预制材料具有以下优点:一、可以实现模块化生产,根据需要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之后运输到现场,在现场进行安装;二、提高建筑物的建设周期,可以根据建设要求,预先生产出不同的板材,在现场安装省时省力;三、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炉渣和粉煤灰均属于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循环经济。现有专利(公告号:CN00813858.3)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板中,特别是用作高速交通工具固定行车轨道结构构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至少设有两根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在钢筋混凝土的端面伸出混凝土表面的钢筋。预制板至少设有一个,最好设有多个与钢筋在横向相交的标定破损点。钢筋分别锚固在预制板的端面与第一个标定破损点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在安装时,在朝着各自端面的方向上,基本上可沿其纵向自由移动。根据一种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造成板块组合结构的方法,预制板要就地铺放和精确定位。在精确定位的预制板下面浇筑基底浇筑复合材料。在基底浇筑复合材料硬化之后,预制板通过浇筑接缝和连接钢筋实现与相邻预制板连接。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特别针对于建筑工地使用环境,由于建筑施工环境复杂,在针对于工地内部施工作业时,往往需要搭建临时围墙用于与其他建筑作业环境分割,从而使工作种类工作进度有序进行,如在建筑工地钢筋塑性捆扎环节,工人利用彩钢片搭建临时围墙,隔离成立暂时的作业地点,该彩钢片组成围墙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其外侧通过支杆支撑抵至彩钢片表面进一步固定彩钢搭建围墙的稳定,增加其竖立状态的稳定性,防止风力雨水的侵袭造成侧翻,因此支杆底部与地面的固定点往往采用特制的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支撑固定支杆的主要基座,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板基座往往通过简易的水泥浇筑成盘状,干燥成型即可,由于建筑施工环境简陋,不稳定因素较大,因此该类型的混凝土预制板达不到固定支杆的效果,因此造成彩钢搭建的简易围墙倾倒现象时有发生,增加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2.同时建筑施工环境复杂,针对于简易塑造的混凝土预制板来说既起不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施工作业产生的废水无法顺利的通过此类混凝土预制板所固定的地区,从而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后续一系列安全卫生隐患。为此,提出一种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该装置通过两者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然后配合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预制板本体构成的基座对支杆斜撑固定下的多种安装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地面安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固定彩钢片的支杆进行固定,其内部固定机构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从而在恶劣的风雨环境下依然能够保证设备平稳,具备良好的固定效果,降低侧翻脱落的几率,有效的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由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且其两者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基座包括由固定腿、固定平台、辅助插接片构成,且固定腿为两组对称分布且固定连接在固定平台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且其两者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固定进行位移、角度调节;两个所述固定腿的上端外表面均设置有助力机构,且固定平台的上端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与助力机构位于同一中轴线,所述固定平台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分流机构,且分流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矩形槽口、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一滑块、第一滑槽、插接槽、固定板,所述矩形槽口开设在固定平台的上端外表面中部,且矩形槽口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插接槽,两个所述插接槽顶端均为开口状态,两个所述插接槽的内部均设置固定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且第二弧形板位于第一弧形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且矩形槽口的内部底端中心位置开设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位于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靠近固定板的一端为开口状态,所述第二弧形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板内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由高韧性金属材质构成;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移动槽与移动块;所述移动槽开设在第一固定基座中固定平台的前侧面,且移动块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基座中固定平台的后侧面,所述移动槽与移动块的位置相互对应,且移动块包括由柱形连接杆与盘状结构的连接盘构成,连接盘与柱形连接杆螺纹连接固定,且移动块与移动槽均呈T型结构相互吻合,且柱形连接杆的直径等于移动槽开口宽度;所述矩形槽口的前后两侧中部位置均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与矩形槽口内部相通,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呈球形结构相互吻合匹配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前后两侧与矩形槽口内部互不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通过两者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固定基座与第二固定基座组成的预制板本体,然后配合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机构,能够实现预制板本体构成的基座对支杆斜撑固定下的多种安装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地面安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固定彩钢片的支杆进行固定,其内部固定机构同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从而在恶劣的风雨环境下依然能够保证设备平稳,具备良好的固定效果,降低侧翻脱落的几率,有效的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盖、挤压弹簧、活动槽,所述固定平台内部靠近矩形槽口的位置开设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矩形槽口相通,且活动槽的内部设置防护盖,且防护盖远离矩形槽口的一端设置挤压弹簧,所述防护盖由不锈钢金属材质构成,且防护盖的长度大于矩形槽口长度,且防护盖与活动槽之间相互吻合并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使用时能够通过固定机构对支撑墙体进行支撑固定并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然而当设备未处于使用状态时,设备暴露在室外环境堆叠放置,其固定机构中的矩形槽口在建筑环境下极容易进入杂物或者附着一定量的灰尘,从而当设备下次使用时,无法将支杆底端插接至矩形槽口处,而人工清理较为费时费力,难以满足高效率的作业,因此通过添加防护机构,当矩形槽口中无物体插接时,此时防护机构中的防护盖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弹出遮蔽矩形槽口,实现对固定机构的防护遮蔽,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杂物进入,有效的保护固定机构的正常使用,从而提高防护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优选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由转轴、踏板、收纳槽、磁扣、转动槽、扭转弹簧,所述收纳槽开设在固定腿的上端外表面,且收纳槽的内部设置踏板,两者相互匹配活动连接,所述踏板的底端前后两侧固定连接转轴,所述收纳槽的内表面与转轴对应位置开设转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至转动槽内部并与收纳槽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由第一固定基座(1)与第二固定基座(2)组成的预制板本体,且其两者结构完全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包括由固定腿(11)、固定平台(12)、辅助插接片(13)构成,且固定腿(11)为两组对称分布在固定平台(12)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与第二固定基座(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8),且其两者通过连接机构(8)连接固定进行位移、角度调节;/n两个所述固定腿(11)的上端外表面均设置有助力机构(5),且固定平台(12)的上端外表面依次设置有固定机构(3)与助力机构(5),且固定机构(3)与助力机构(5)位于同一中轴线,所述固定平台(1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分流机构(6),且分流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切割机构(9);/n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矩形槽口(31)、第一弧形板(32)、第二弧形板(33)、第一滑块(34)、第一滑槽(35)、插接槽(36)、固定板(37),所述矩形槽口(31)开设在固定平台(12)的上端外表面中部,且矩形槽口(31)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插接槽(36),所述插接槽(36)顶端为开口状态,所述插接槽(36)的内部设置固定板(37),所述固定板(3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且第二弧形板(33)位于第一弧形板(32)的内部,所述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4),且矩形槽口(31)的内部底端中心位置开设第一滑槽(35),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4)均位于第一滑槽(35)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35)靠近固定板(37)的一端为开口状态,所述第二弧形板(3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板(32)内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由高韧性金属材质构成;/n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移动槽(81)与移动块(82);所述移动槽(81)开设在第一固定基座(1)中固定平台(12)的前侧面,且移动块(82)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基座(2)中固定平台(12)的后侧面,所述移动槽(81)与移动块(82)的位置相互对应,且移动块(82)包括由柱形连接杆(92)与盘状结构的连接盘构成,连接盘与柱形连接杆(92)螺纹连接固定,且移动块(82)与移动槽(81)均呈T型结构相互吻合,且柱形连接杆(92)的直径等于移动槽(81)开口宽度;/n所述矩形槽口(31)的前后两侧中部位置均开设有导流槽(7),且导流槽(7)与矩形槽口(31)内部相通,所述矩形槽口(31)内部底端面呈弧形结构分布,且第一滑块(34)与第一滑槽(35)呈球形结构相互吻合匹配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前后两侧与矩形槽口(31)内部互不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包括由第一固定基座(1)与第二固定基座(2)组成的预制板本体,且其两者结构完全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包括由固定腿(11)、固定平台(12)、辅助插接片(13)构成,且固定腿(11)为两组对称分布在固定平台(12)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基座(1)与第二固定基座(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8),且其两者通过连接机构(8)连接固定进行位移、角度调节;
两个所述固定腿(11)的上端外表面均设置有助力机构(5),且固定平台(12)的上端外表面依次设置有固定机构(3)与助力机构(5),且固定机构(3)与助力机构(5)位于同一中轴线,所述固定平台(1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分流机构(6),且分流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切割机构(9);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矩形槽口(31)、第一弧形板(32)、第二弧形板(33)、第一滑块(34)、第一滑槽(35)、插接槽(36)、固定板(37),所述矩形槽口(31)开设在固定平台(12)的上端外表面中部,且矩形槽口(31)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插接槽(36),所述插接槽(36)顶端为开口状态,所述插接槽(36)的内部设置固定板(37),所述固定板(3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且第二弧形板(33)位于第一弧形板(32)的内部,所述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4),且矩形槽口(31)的内部底端中心位置开设第一滑槽(35),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4)均位于第一滑槽(35)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35)靠近固定板(37)的一端为开口状态,所述第二弧形板(3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板(32)内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由高韧性金属材质构成;
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移动槽(81)与移动块(82);所述移动槽(81)开设在第一固定基座(1)中固定平台(12)的前侧面,且移动块(82)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基座(2)中固定平台(12)的后侧面,所述移动槽(81)与移动块(82)的位置相互对应,且移动块(82)包括由柱形连接杆(92)与盘状结构的连接盘构成,连接盘与柱形连接杆(92)螺纹连接固定,且移动块(82)与移动槽(81)均呈T型结构相互吻合,且柱形连接杆(92)的直径等于移动槽(81)开口宽度;
所述矩形槽口(31)的前后两侧中部位置均开设有导流槽(7),且导流槽(7)与矩形槽口(31)内部相通,所述矩形槽口(31)内部底端面呈弧形结构分布,且第一滑块(34)与第一滑槽(35)呈球形结构相互吻合匹配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32)与第二弧形板(33)前后两侧与矩形槽口(31)内部互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4)防护盖(41)、挤压弹簧(42)、活动槽(43),所述固定平台(12)内部靠近矩形槽口(31)的位置开设活动槽(43),所述活动槽(43)与矩形槽口(31)相通,且活动槽(43)的内部设置防护盖(41),且防护盖(41)远离矩形槽口(31)的一端设置挤压弹簧(42),所述防护盖(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玮唐凯
申请(专利权)人:赵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