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帐篷框架和篷面,所述帐篷框架包括两个单面框架,两个所述单面框架之间通过第一交叉杆组连接;所述单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交叉杆组,所述单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二交叉杆组之间通过第二铰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上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折叠帐篷,提高了拆装速度,减少了搭建和拆除花费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帐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帐篷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帐篷。
技术介绍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帐篷主要包括帐篷架和采用防水帆布做成的篷面。帐篷在旅游景区、广场、移动摊区等地方经常被使用,在户外生存、应急保障、抗震救灾、临时野战医院等场所更是意义重大。传统帐篷的帐篷架一般由多根单独的支杆组成。使用时必须通过装配使支杆彼此连接,篷面与支架之间也为分体式,需要最后加装,搭建和拆除这种帐篷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甚至需要工具以及绳索等,搭建和拆除花费时间长,拆装不方便,帐篷不易扩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帐篷,提高了拆装速度,减少了搭建和拆除花费的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帐篷框架和篷面,所述帐篷框架包括两个单面框架,两个所述单面框架之间通过第一交叉杆组连接;所述单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交叉杆组,所述单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二交叉杆组之间通过第二铰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上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可选地,所述第一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单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第一铰接块,所述单面框架的其他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铰接块。可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块上设置有两个铰接结构,所述第二铰接块上设置有三个铰接结构。可选地,所述单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所述第二交叉杆组。<br>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交叉杆组的一端均存在一组共两个端头,每个端头上均连接有铰接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同组的一个端头的所述铰接块上,另一端插接在同组的另一个端头的所述铰接块上。可选地,还包括双面框架,所述双面框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杆组连接,所述双面框架与所述单面框架之间也通过所述第一交叉杆组连接。可选地,所述双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第三交叉杆组,所述双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三铰接块,所述第三交叉杆组之间通过第四铰接块连接,所述第三铰接块和第四铰接块上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可选地,所述第三铰接块上设置有三个铰接结构,所述第四铰接块上设置有四个铰接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三交叉杆组的杆件结构与所述第二交叉杆组的杆件连接方式相同。可选地,所述帐篷框架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篷面,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层,帐篷的侧面设置有连接门,帐篷的底面设置有地衬布。可选地,所述帐篷框架上连接有连接拉绳的一端,所述连接拉绳的另一端通过地钉与地面连接。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帐篷,所述帐篷框架包括单面框架和第一交叉杆组,而单面框架由铰接在一起的第二交叉杆组构成,第一交叉杆组也为铰接在一起的杆件构成,因此,单面框架和第一交叉杆组均能够折叠,从而使得所述帐篷框架为能够折叠的结构,且由于单面框架和第一交叉杆组均由杆组组成,不需要每个杆件均进行拆装,提高了拆装速度,减少了搭建和拆除花费的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10㎡的折叠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20㎡的折叠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0㎡的折叠帐篷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40㎡的折叠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20㎡的折叠帐篷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帐篷,提高了拆装速度,减少了搭建和拆除花费的时间。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帐篷框架和篷面,所述篷面盖设在所述帐篷框架的外表面。所述帐篷框架包括两个单面框架1,两个单面框架1之间通过第一交叉杆组4连接。其中,单面框架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交叉杆组13,单面框架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铰接块11,如图1所示,两端位置的第二交叉杆组13的未与其他第二交叉杆组13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铰接块11。第二交叉杆组13之间通过第二铰接块12铰接,第一铰接块11和第二铰接块12上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4。第一铰接块11和第二铰接块12上的铰接结构数量不同,第一铰接块11上设置有两个铰接结构,第二铰接块12上设置有三个铰接结构,第一交叉杆组4为铰接在一起的杆件构成。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14,便于对铰接杆组的张开宽度进行限位,避免铰接杆组出现支撑不稳的现象。为了方便查看所述帐篷框架的连接结构,说明书附图3指图6中的篷面3设置成了透明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帐篷,所述帐篷框架包括单面框架1和第一交叉杆组4,而单面框架1由铰接在一起的第二交叉杆组13构成,第一交叉杆组4也为铰接在一起的杆件构成,因此,单面框架1和第一交叉杆组4均能够折叠,从而使得所述帐篷框架为能够折叠的结构,且由于单面框架1和第一交叉杆组4均由杆组组成,不需要每个杆件均进行拆装,提高了拆装速度,减少了搭建和拆除花费的时间。第一交叉杆组4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一连接杆41,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旋转套42,第一旋转套42内穿设有第一铆钉43,可以理解的,第一铆钉43的两端铆接限位。第二交叉杆组13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二连接杆131,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131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内设置有第二旋转套132,第二旋转套132内穿设有第二铆钉133。为了方便与第一交叉杆组4的两个第一连接杆41的端部均进行连接,单面框架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铰接块11,此处的单面框架1的端部,是指单面框架1作为一个整体结构的两端。可以理解的,第一铰接块11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31的端部上。其中,第一铰接块11上的一个铰接结构与第二连接杆131的一个端部铰接,另一个铰接结构与第一连接杆41的一个端部铰接。单面框架1的其他第二连接杆131的端部均连接有一个第二铰接块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单面框架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第二交叉杆组13。由于第二交叉杆组13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二连接杆131,在每个第二交叉杆组13的一端均存在两个端头,这两个端头为一组,每个端头上均连接有铰接块。根据端头位于单面框架1的具体位置,所述铰接块为第一铰接块11或第二铰接块12。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帐篷框架和篷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框架包括两个单面框架,两个所述单面框架之间通过第一交叉杆组连接;/n所述单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交叉杆组,所述单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二交叉杆组之间通过第二铰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上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帐篷框架和篷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框架包括两个单面框架,两个所述单面框架之间通过第一交叉杆组连接;
所述单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交叉杆组,所述单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二交叉杆组之间通过第二铰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上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单面框架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第一铰接块,所述单面框架的其他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铰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块上设置有两个铰接结构,所述第二铰接块上设置有三个铰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框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四个所述第二交叉杆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交叉杆组的一端均存在一组共两个端头,每个端头上均连接有铰接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同组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胡鑫,武献云,车宏伟,管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汇龙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