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满堂支撑架和底模板;所述底模板拼装在所述满堂支撑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夯实硬化支撑体系基础;步骤二:测量放线;步骤三:搭建支撑基座;步骤四:在支撑基座上搭设主楞;步骤五:在主楞上沿环向铺设环向次楞;步骤六:在环向次楞上沿径向铺设径向次楞;步骤七:采用CAD技术,对底模板进行1:1放样和编号;步骤八:铺设拼装底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底模板拼装在满堂支撑架上,形成稳定的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加工方式简单;施工方法对底模板进行1:1放样和编号,确保了施工精度,提高了模板的拼装效率和重复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锥斗主要应用在粮仓、水泥料仓和煤仓中,具有直径大、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大的特点。传统的锥斗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首先搭设立杆和横杆,接着搭设径向主楞,然后搭设环向次楞,最后铺设拼装底模板。其中,环向次楞采用木枋,但由于木枋不能任意弯曲,环向楞木一般由多段短直木枋构成;底模板拼装安装过程中,为保证施工精度,一般采用现场加工拼装。因而传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就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是环向次楞分段分层搭设木枋加工复杂,容易浪费材料,增加施工成本;二是环向次楞铺设施工时间长,施工效率低;三是底模板边拼装边加工,费时费力,不便于周转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满堂支撑架和底模板;所述底模板拼装在所述满堂支撑架上。进一步,所述满堂里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主楞、环向次楞和径向次楞;所述主楞通过扣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基座上;所述环向次楞铺设在所述主楞上;所述径向次楞铺设在所述环向次楞上。进一步,所述支撑基座包括:横向支撑架组和纵向支撑架组;所述横向支撑架组和所述纵向支撑架组通过扣件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基座还包括若干斜撑架组,所述斜撑架组固定在所述横向支撑架组和所述纵向支撑架组上。进一步,所述横向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平行的钢管;所述纵向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垂直的钢管;所述斜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呈夹角的钢管。进一步,所述主楞包括若干钢管,若干所述钢管通过扣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基座上。进一步,所述环向次楞包括若干钢筋,所述钢筋铺设在主楞上。进一步,所述径向次楞包括若干木枋;所述木枋通过铁丝固定在所述环向次楞上。进一步,所述底模板包括若干块木模板;若干所述木模板拼装在所述满堂支撑架上。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夯实硬化支撑体系基础;步骤二:测量放线;步骤三:搭建支撑基座;步骤四:在支撑基座上搭设主楞;步骤五:在主楞上沿环向铺设环向次楞;步骤六:在环向次楞上沿径向铺设径向次楞;步骤七:采用CAD技术,对底模板进行1:1放样和编号;步骤八:铺设拼装底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底模板拼装在满堂支撑架上,形成稳定的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加工方式简单,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方法采用CAD技术对底模板进行1:1放样和编号,既确保了施工精度,同时也提高了模板的拼装效率和重复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垂直方向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模板编号方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模板拼装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管;2:扣件;3:钢筋;4:木枋;5:铁丝;6:木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满堂支撑架和底模板;底模板拼装在满堂支撑架上。满堂里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主楞、环向次楞和径向次楞;主楞通过扣件2固定在支撑基座上;环向次楞铺设在主楞上;径向次楞铺设在环向次楞上。支撑基座包括:横向支撑架组、纵向支撑架组和斜撑架组;横向支撑架组和纵向支撑架组通过扣件2连接,斜撑架组固定在横向支撑架组和纵向支撑架组上。横向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平行的钢管1;纵向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垂直的钢管1;斜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呈夹角的钢管1。主楞包括若干钢管1,若干钢管1通过扣件2固定在支撑基座上。环向次楞包括若干钢筋3,钢筋3铺设在主楞上。径向次楞包括若干木枋4;木枋4通过铁丝5固定在环向次楞上。底模板包括若干块木模板6;若干木模板6拼装在满堂支撑架上。钢管1的外径48.3mm,壁厚3.6m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钢管1伸出扣件3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钢筋3为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木枋4截面尺寸为50mm×70mm;铁丝5采用14号铁丝;木模板6采用12mm厚覆面木胶合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浇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支撑架地基基础部位在回填土完后夯实,夯实分层厚度300mm,然后采用C20的混凝土进行硬化,混凝土硬化厚度不小于10cm,内配单层双向钢筋。步骤二:根据测量控制网,测放出锥底圆心,以圆心为中心,每6°测放出钢管1布置轴线,轴线上径向间距700mm,测放支撑架纵向支撑架组布置点位。步骤三:现场在锥斗中心位置搭设架子,从环梁四周拉线至架子上,线的角度和锥斗的角度一致,以此作为纵向支撑架组高度的参照,然后根据坡度走向搭设满堂架。步骤四:在纵向支撑架组上沿测放轴线方向通过扣件3固定钢管1形成径向主楞。步骤五:在径向主楞上沿环向铺设钢筋3作为环向次楞,钢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满堂支撑架和底模板;所述底模板拼装在所述满堂支撑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满堂支撑架和底模板;所述底模板拼装在所述满堂支撑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满堂里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主楞、环向次楞和径向次楞;所述主楞通过扣件(2)固定在所述支撑基座上;所述环向次楞铺设在所述主楞上;所述径向次楞铺设在所述环向次楞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包括:横向支撑架组和纵向支撑架组;所述横向支撑架组和所述纵向支撑架组通过扣件(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还包括若干斜撑架组,所述斜撑架组固定在所述横向支撑架组和所述纵向支撑架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锥斗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平行的钢管(1);所述纵向支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垂直的钢管(1);所述斜撑架组包括若干与地面呈夹角的钢管(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龙,李翔,杨森,杨旭东,赵艳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