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光远专利>正文

卧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94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排料口和搅拌轴,釜体内壁形成用于物料搅拌的搅拌区,进料口和排料口分别位于搅拌区的顶端和底端,搅拌轴穿设于搅拌区内并且两端均穿出釜体外,釜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组件,搅拌轴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加工搅拌轴轴向内侧物料的内搅拌组,内搅拌组的轴向外侧设有外搅拌组,外搅拌组与内搅拌组通过支撑骨架与搅拌轴连接,内搅拌组、外搅拌组以及支撑骨架均位于搅拌区的筒体段内,支撑骨架两端外侧对称设有用于搅拌落入圆弧段处物料的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通过设置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对处于釜体圆弧段内壁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由于进行搅拌时,旋转的幅度较大,现有技术的反应釜,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时,靠近釜体两端内壁的物料,存在搅拌不到的情况,搅拌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对釜体两端内壁物料进行搅拌的卧式反应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排料口和搅拌轴,釜体内壁形成用于物料搅拌的搅拌区,搅拌区包括中间的筒体段以及位于筒体段两端的圆弧段,进料口和排料口分别位于搅拌区的顶端和底端,搅拌轴穿设于搅拌区内并且两端均穿出釜体外,釜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加工搅拌轴轴向内侧物料的内搅拌组,所述内搅拌组的轴向外侧设有外搅拌组,外搅拌组与内搅拌组通过支撑骨架与搅拌轴连接,内搅拌组、外搅拌组以及支撑骨架均位于搅拌区的筒体段内,支撑骨架两端外侧对称设有用于搅拌落入圆弧段处物料的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所述釜体的顶端设有凸台,凸台位于外搅拌组的上方,进料口位于凸台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皮带轮和从皮带轮,驱动电机的主轴与主皮带轮连接,从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皮带轮连接,从皮带轮通过减速机与搅拌轴连接。所述内搅拌组包括以搅拌轴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的正旋内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内搅拌叶片组,正旋内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内搅拌叶片组均由一对在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的内层螺旋状叶片组成。所述外搅拌组包括以搅拌轴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的正旋外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外搅拌叶片组,正旋外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外搅拌叶片组均由一对在釜体内左右对称设置的外层螺旋状叶片组成。所述支撑骨架由若干垂直嵌入搅拌轴的支撑杆以及若干连接在相邻支撑杆之间并与搅拌轴相平行的平行杆,所述内层螺旋状叶片和外层螺旋状叶片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若干平行杆呈高低错位连接在相邻支撑杆之间。所述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均包括垂直连接段以及沿釜体圆弧段内壁弯曲拱起的拱起段,拱起段的两端分别与垂直连接段的顶端以及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拱起段与釜体内壁之间保持10-15mm的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能够对处于釜体圆弧段内壁的物料进行搅拌,并配合内搅拌组和外搅拌组对进入筒体段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卧式反应釜的主视图。图2为卧式反应釜的侧视图。图3为卧式反应釜的俯视图。图4为内搅拌组的示意图。图5为外搅拌组的示意图。图6为支撑骨架、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的示意图。图中:10、釜体,11、进料口,12、排料口,13、搅拌轴,14、驱动电机,15、主皮带轮,16、从皮带轮,17、减速机,18、凸台,19、排烟口,20、备用口,21、排气口,22、真空压力表,23、充氮口,24、真空口,25、左弧形架,26、右弧形架,27、内层螺旋状叶片,28、外层螺旋状叶片,29、支撑杆,30、平行杆,31、垂直连接段,32、拱起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卧式反应釜,包括釜体10、进料口11、排料口12和搅拌轴13,釜体10内壁形成用于物料搅拌的搅拌区,搅拌区包括中间的筒体段以及位于筒体段两端的圆弧段,进料口11和排料口12分别位于搅拌区的顶端和底端,搅拌轴13穿设于搅拌区内并且两端均穿出釜体10外,釜体10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13旋转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4、主皮带轮15和从皮带轮16,驱动电机14的主轴与主皮带轮15连接,从皮带轮16通过皮带与主皮带轮15连接,从皮带轮16通过减速机17与搅拌轴13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4带动主皮带轮15转动,主皮带轮15通过皮带带动从皮带轮16转动,从皮带轮16经过减速机17驱动搅拌轴13旋转。釜体10的顶端设有凸台18,凸台18位于外搅拌组的上方,进料口11位于凸台18上。凸台18上依次开有排烟口19、备用口20、排气口21、进料口11、充氮口23和真空口24。其中在进料口11和充氮口23之间设有真空压力表22。凸台18高于搅拌区的平面,搅拌时,凸台18的内壁能够对溅出搅拌区的物料给予一个活动的空间,再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搅拌区内,减少物料由于搅拌的冲击力牢固粘结在凸台18靠近进料口11的内壁上,使搅拌完成后,易于清理釜体10内壁。同时,由于凸台18的设置,增加了物料的容纳空间,解决了一次性投料太少的问题。并且,排烟口19设置在远离搅拌区的凸台18上,解决了排烟口19容易堵塞的问题。搅拌轴13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加工搅拌轴13轴向内侧物料的内搅拌组,内搅拌组的轴向外侧设有外搅拌组,外搅拌组与内搅拌组通过支撑骨架与搅拌轴13连接,内搅拌组、外搅拌组以及支撑骨架均位于搅拌区的筒体段内,支撑骨架两端外侧对称设有用于搅拌落入圆弧段处物料的左弧形架25和右弧形架26。如图4所示,内搅拌组包括以搅拌轴13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的正旋内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内搅拌叶片组,图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线型进行标示,分别表示正旋内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内搅拌叶片组。正旋内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内搅拌叶片组均由一对在釜体10内左右对称设置的内层螺旋状叶片27组成。当搅拌轴13顺时针转动时,正旋内搅拌叶片组将物料往搅拌区中心推,反旋内搅拌叶片组将物料往远离搅拌区中心进行外推,形成一个循环。如图5所示,外搅拌组包括以搅拌轴13为轴线反向设置形成的正旋外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外搅拌叶片组,图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线型进行标示,分别表示正旋外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外搅拌叶片组。正旋外搅拌叶片组和反旋外搅拌叶片组均由一对在釜体10内左右对称设置的外层螺旋状叶片28组成。当搅拌轴13顺时针转动时,正旋外搅拌叶片组将物料往搅拌区中心推,反旋外搅拌叶片组将物料远离搅拌区中心进行外推,形成一个循环。如图6所示,支撑骨架由若干垂直嵌入搅拌轴13的支撑杆29以及若干连接在相邻支撑杆29之间并与搅拌轴13相平行的平行杆30,内层螺旋状叶片27和外层螺旋状叶片28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杆29上,若干平行杆30呈高低错位连接在相邻支撑杆29之间。在搅拌轴13转动时,平行杆30对搅拌区内的物料进行轴向碰撞打碎,使搅拌效果更好。左弧形架25和右弧形架26均包括垂直连接段31以及沿釜体10圆弧段内壁弯曲拱起的拱起段32,垂直连接段31垂直设于支撑杆29上,拱起段32的两端分别与垂直连接段31的顶端以及支撑杆29的一端固定连接。拱起段32与釜体10圆弧段内壁形状相匹配,搅拌轴13旋转时,带动左弧形架25和右弧形架26对进入釜体10圆弧段内壁的物料刮出和搅拌。拱起段32与釜体10内壁之间保持10-15mm的间距。通过设置左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排料口和搅拌轴,釜体内壁形成用于物料搅拌的搅拌区,搅拌区包括中间的筒体段以及位于筒体段两端的圆弧段,进料口和排料口分别位于搅拌区的顶端和底端,搅拌轴穿设于搅拌区内并且两端均穿出釜体外,釜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加工搅拌轴轴向内侧物料的内搅拌组,所述内搅拌组的轴向外侧设有外搅拌组,外搅拌组与内搅拌组通过支撑骨架与搅拌轴连接,内搅拌组、外搅拌组以及支撑骨架均位于搅拌区的筒体段内,支撑骨架两端外侧对称设有用于搅拌落入圆弧段处物料的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排料口和搅拌轴,釜体内壁形成用于物料搅拌的搅拌区,搅拌区包括中间的筒体段以及位于筒体段两端的圆弧段,进料口和排料口分别位于搅拌区的顶端和底端,搅拌轴穿设于搅拌区内并且两端均穿出釜体外,釜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旋转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加工搅拌轴轴向内侧物料的内搅拌组,所述内搅拌组的轴向外侧设有外搅拌组,外搅拌组与内搅拌组通过支撑骨架与搅拌轴连接,内搅拌组、外搅拌组以及支撑骨架均位于搅拌区的筒体段内,支撑骨架两端外侧对称设有用于搅拌落入圆弧段处物料的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顶端设有凸台,凸台位于外搅拌组的上方,进料口位于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皮带轮和从皮带轮,驱动电机的主轴与主皮带轮连接,从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主皮带轮连接,从皮带轮通过减速机与搅拌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搅拌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光远
申请(专利权)人:邱光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