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轴承座,传动轴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乳化分散盘,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乳化分散盘置于所述反应釜的腔内,所述反应釜的腔内还设有出料装置;本产品结构新颖、设计合理,由于出料时只需要控制出料阀的开关,可以尽量避免人与高温锡膏助焊剂接触,实现高温锡膏助焊剂的安全出料操作,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使用本装置放料,使高温锡膏助剂在分装时始终处于密闭状态,有效化学成份挥发减少到最低,产品的各种原料配比得到保证,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属于焊锡膏用助焊剂生产
技术介绍
焊锡膏是SMT工艺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装材料,联接电子元器件和PCB板。焊锡膏由焊锡粉和助焊剂混合而成,锡膏助焊剂是保障可靠焊接的前提。焊锡膏由溶剂、活性剂、松香、触变剂等有机物在高温下混合而成。因为溶剂、活性剂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损耗,在各种有机物完成均匀混合后,需要将其尽快分装至较小容器,以便快速冷却,锡膏助焊剂混合乳化时,温度最高达到180℃,目前混合乳化设备需要出料分装。但分装时由于成份挥发或混合的不均匀容易产生产品性能波动,且分装操作易被高温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用来克服现有技术中锡膏助焊剂混合乳化分装时成份挥发或混合不均匀以及易被高温烫伤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轴承座,传动轴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乳化分散盘,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乳化分散盘置于所述反应釜的腔内,所述反应釜的腔内还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放料阀、进气阀、压盖和出料管,进气阀安装在压盖的进气管上,出料管焊接在压盖上,出料管的一端伸入反应釜中,另一端穿过压盖,位于反应釜外部。当锡膏助焊剂在反应釜中乳化混合完成后,打开观察加料孔压盖,将观察玻璃取出,将加料装置的压盖替换玻璃放在观察孔上,装上观察加料孔压盖固定加料装置。将出料阀关闭,打开进气阀并接入压缩空气,使密闭的反应釜中产生气压,将分装小容器放在出料阀的出口处,打开出料阀,装满一个容器后,关闭出料阀。更换下一个容器重复分装动作,直至反应釜中的锡膏助焊剂被全部分装。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出料阀、进气阀和压盖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压盖的厚度、直径与玻璃的厚度、直径一致,方便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位于反应釜外部的一端呈弯曲状,且端口与地面垂直,在靠近端口处安装有出料阀。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的末端距离反应釜底部10mm,且不碰触到反应釜的内壁、传动轴和乳化分散盘。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的夹层内注有导热油。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将出料装置设计可以安装在观察加料孔玻璃的位置上,便于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高温锡膏助焊剂的安全出料操作,由于出料时只需要控制出料阀的开关,可以尽量避免人与高温锡膏助焊剂接触,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使用本装置放料,使高温锡膏助剂在分装时始终处于密闭状态,有效化学成份挥发减少到最低,产品的各种原料配比得到保证,产品性能更加稳定;因本装置不需要改变设备原有结构,一个装置可以几台设备共用,提高出料装置的使用效率;因本加料装置不用另外在反应釜上开孔,使反应釜内壁保持光滑,更有利于锡膏助焊剂各种原料的乳化混合。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装置;2、轴承座;3、观察加料孔压盖;4、玻璃;5、上盖;6、锡膏助焊剂;7、乳化分散盘;8、反应釜;9、导热油;10、出料阀;11、进气阀;12、压盖;13、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现有技术的第一种方式如图1所示,动力装置带动传动装置1,传动装置1带动乳化分散盘7将锡膏助焊剂6高速混合,反应釜8的夹层内注入导热油9为锡膏助焊剂加热使之达到工艺温度。在设备上盖5上设有观察加料孔,观察孔上有耐高温玻璃4以及固定玻璃的压盖3组成。打开压盖取出玻璃可以从观察孔中加入原料至反应釜中,混合乳化时将玻璃4装好。当混合完成时升起上盖5,手工将高温锡膏助焊剂6盛入小容器分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反应釜的内壁光滑,有利于各种原料的混合。缺点是分装时,反应釜大面积敞开在空气中,加速助焊剂中的成份挥发,使锡膏助焊剂6成份发生细微改变,影响产品性能稳定性。手工分装时,容易被高温的锡膏助焊剂6所烫伤。现有技术的第二种分装方式如图2所示,是在反应釜8的底部加装放料阀10,混合乳化时放料阀10关闭,乳化混合完成后,打开底部放料阀10,将锡膏助焊剂6分装进小容器冷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中放料过种中高温的锡膏助剂6始终处于密闭的反应釜中,减少了各种成份的挥发,操作也更加安全。缺点是因为加装放料阀10,在反应釜的底部出现一个较深的凹坑,混合乳化过程中,一些固体原料有可能粘在凹坑中使整体助焊剂的混合均匀度受到影响,从而使锡膏助焊剂性能产生不稳定。如图3所示,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8,所述反应釜8上端设有上盖5,所述上盖5上设有轴承座2,传动轴穿过所述轴承座2,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乳化分散盘7,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1,所述传动装置1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乳化分散盘7置于所述反应釜8的腔内,所述反应釜8的腔内还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放料阀10、进气阀11、压盖12和出料管13,进气阀11安装在压盖12的进气管上,出料管13焊接在压盖12上,出料管13的一端伸入反应釜中,另一端穿过压盖12,位于反应釜8外部。所述出料管13、出料阀10、进气阀11和压盖12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所述压盖12的厚度、直径与玻璃4的厚度、直径一致,方便安装;所述出料管13位于反应釜8外部的一端呈弯曲状,且端口与地面垂直,在靠近端口处安装有出料阀10;所述出料管13的末端距离反应釜8的底部10mm,且不碰触到反应釜8的内壁、传动轴和乳化分散盘7;所述反应釜8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注有导热油9;所述反应釜8的内腔注有锡膏助焊剂6。当锡膏助焊剂6在反应釜8中乳化混合完成后,打开观察加料孔压盖3,将观察玻璃4取出,将加料装置的压盖12替换玻璃4放在观察孔上,装上观察加料孔压盖3固定加料装置。将出料阀10关闭,打开进气阀11并接入压缩空气,使密闭的反应釜8中产生气压,将分装小容器放在出料阀10的出口处,打开出料阀10,装满一个容器后,关闭出料阀10。更换下一个容器重复分装动作,直至反应釜8中的锡膏助焊剂6被全部分装。为验证出料装置的使用效果,分别按照图1、图2、图3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出料分装。三台乳化混合设备在一个月内同时生产一种锡膏助焊剂,记录三台设备生产的情况如表1;1#设备用图1的方法,2#设备用图2的方法,3#设备用图3的方法。表1三种装置测量锡膏粘度值对比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轴承座,传动轴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乳化分散盘,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乳化分散盘置于所述反应釜的腔内,所述反应釜的腔内还设有出料装置;/n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放料阀、进气阀、压盖和出料管,进气阀安装在压盖的进气管上,出料管焊接在压盖上,出料管的一端伸入反应釜中,另一端穿过压盖,位于反应釜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轴承座,传动轴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乳化分散盘,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乳化分散盘置于所述反应釜的腔内,所述反应釜的腔内还设有出料装置;
所述出料装置包括放料阀、进气阀、压盖和出料管,进气阀安装在压盖的进气管上,出料管焊接在压盖上,出料管的一端伸入反应釜中,另一端穿过压盖,位于反应釜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助焊剂稳定性的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爱斌,邓勇,陈秋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昇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