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88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包括:底板(2),其在下侧配置有燃料箱(4);底板开口部(5),其开设在底板(2)中的泵单元(6)的上方位置;凹槽部(10),其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15),其配置在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下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下部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下部构造包括底板、在底板的下侧配置的电池和在底板中的电池的上方开设的底板开口部。并且,经由底板开口部进行电池的维护(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860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现有的车辆下部构造中,若底板开口部的周缘在来自车辆侧方的载荷输入的作用下变形,则存在变形了的底板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电池、燃料箱等部件干涉的可能。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的车辆下部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其在下侧配置有部件;底板开口部,其开设在底板中的部件的上方位置;凹槽部,其在底板开口部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其配置在凹槽部与底板开口部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的周缘。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的车辆下部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将车室内的车厢地毯拆除来说明底板上表面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底板的俯视图。图3是在车辆下部构造中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图4是说明在车辆下部构造中由于来自侧方的加载输入而变形了的情形的底板的剖视图。图5是在车辆下部构造中沿着图2的V-V线的位置的剖视图。图6是在车辆下部构造中沿着图2的VI-V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2底板4燃料箱(部件)5底板开口部5a周缘部6泵单元(部件)10凹槽部15高刚性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均基本上基于从驾驶者观察的前后、左右或上下来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含义相同。首先说明车辆1的底板2周边的构成。图1是在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下部构造的车辆1中将车室内的车厢地毯拆除来观察底板2的上表面时的立体图。在底板2的左、右两侧设有下纵梁3、3。下纵梁3、3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将车宽方向截面设为大致ロ字状的中空。并且,底板2的各侧缘与下纵梁3接合。另外,在底板2的下侧的一部分配置有作为部件的燃料箱4。燃料箱4构成为主要包括蓄积燃料的箱主体和在箱主体的上部安装的泵单元6。其中,泵单元6从箱主体汲取燃料并经由燃料管向发动机供给。在底板2中的燃料箱4的上方位置开设有底板开口部5。底板开口部5俯视观察呈大致圆形且由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的盖体7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并且,对应于底板开口部5的位置配置有使泵单元6动作的各设备。本实施方式的泵单元6配置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参照图3)。因此,在从车室8内侧进行维护时将车厢地毯及盖体7拆除。由此,进行检修的人员能够经由底板开口部5直接进行泵单元6的检修及泵等设备的更换、修理。另外,在底板2设有凹槽部10。凹槽部10以大致V字状向下方凹设(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部10具有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的直线部11和与直线部11连续并绕至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的曲线部12。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槽部10俯视观察成为大致倒J字状,并包围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另外,在凹槽部10的直线部11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形成有高刚性部15。高刚性部15在直线部11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具有沿上下方向与底板2接合的长条状的补片16。并且,高刚性部1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本实施方式的补片16为长条平板形状的金属制,且在长度方向上交替反复地形成有多个山部和谷部。其中,在谷部隔开规定的间隔设有向下方鼓凸的多个接合部16a~16d。如图3所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的大致全周形成得高于底板2的其他部位。另外,在周缘部5a中的直线部11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与周缘部5a的其他部位相比鼓出更高并具有平坦的上表面的接合座面15a~15c(参照图1)。并且,补片16的接合部16a~16c分别与各接合座面15a~15c从上方重合并接合。由此,在底板2与补片16的各山部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底板开口部5的前侧沿车宽方向延伸设有横梁20。横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设为大致ロ字状并呈长条状。另外,横梁20将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下纵梁3、3接合。并且,横梁20从底板2的上表面以规定的高度向上方凸设(参照图1)。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底板2还具备在横梁2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延伸设置的向上鼓凸的加强筋30(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30与横梁20及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30在图2所示的俯视观察时,以使中心轴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直线向左侧方倾斜大约45度的方式随着趋近横梁20而向外侧延伸设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30分别与横梁20及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连结。其中,在横梁20侧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有较高刚性的前侧座面部32。另外,在周缘部5a侧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有较高刚性的盖体座面部33。并且,加强筋30还在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向下鼓凸的凹陷部31。如图6所示,凹陷部31以一体的方式连续设置为前侧座面部32和盖体座面部33间的中间部。另外,凹陷部31以低于前侧座面部32及盖体座面部33的上表面并向下鼓凸的方式形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陷部31如图2所示,以宽度方向尺寸小于前侧座面部32及盖体座面部33的方式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底板2还具备加强部件40。加强部件40以与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的形状匹配的方式,将金属制的平板部件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大致凹字状。另外,加强部件40的车宽方向尺寸W1设定为大于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尺寸W2。并且,加强部件40与底板2的上表面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并接合。由此,加强部件40固定于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全宽范围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该底板开口部5重叠的位置。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下部构造的作用效果。如图1所示,车辆1包括:底板2,其在下侧配置有燃料箱4;底板开口部5,其开设在底板2中的泵单元6的上方位置;凹槽部10,其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15,其配置在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在该构成的车辆1的下部构造中,能够控制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其在下侧配置有部件;/n底板开口部,其开设在所述底板中的所述部件的上方位置;/n凹槽部,其在所述底板开口部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n高刚性部,其配置在所述凹槽部与所述底板开口部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所述底板开口部的周缘。/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2 JP 2019-1305031.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其在下侧配置有部件;
底板开口部,其开设在所述底板中的所述部件的上方位置;
凹槽部,其在所述底板开口部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
高刚性部,其配置在所述凹槽部与所述底板开口部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所述底板开口部的周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刚性部为与底板接合的长条状的补片。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津礼可藤原周平河野亘玄叶佳则加藤浩二大栗雅之大木幸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