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底部上表面设有U形架;U形架顶部贯穿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端设有轴承,轴承上端设有导液管;导液管上端设有过滤器,过滤器侧面和底部设有通孔;过滤器外侧设有外壳,外壳两端与框架连接,且外壳与过滤器之间留有间隙;导液管上端穿过外壳与过滤器连接,且外壳与过滤器之间的导液管上设有出液口;框架上方设有手托,手托底部设有贯穿框架顶部的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设有压块;手托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杆上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压块和导液管可对在自然过滤后的残渣,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药液与药渣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中医内科领域,患者常常通过服用中药来治疗病患,对于新鲜的中草药,可以通过压榨并过滤收集草药的汁液,作为药品进行服用;对于晒干的中草药,煎教成汤药服用,在自然煎熬的状态下,需要将药渣和药液进行分离,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药渣和药液分离的装置。现有技术中,中药过滤装置常采用螺杆带动压板挤压药渣,将药液和药渣进行分离;但是,在实现本技术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螺杆和支撑板螺纹连接,支撑板与筒体螺纹连接,挤压药渣后,支撑板和筒体容易卡死,支撑板和简体不易分开,而且较为费力;其次,过滤后的产物有较大的药沫及纯度不高,随后将药渣作为垃圾倒掉,药渣中含有的大量有效成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浪费了药物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底部上表面设有U形架;所述U形架顶部贯穿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端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上端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上端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侧面和底部设有通孔;所述过滤器外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两端与框架连接,且外壳与过滤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液管上端穿过外壳与过滤器连接,且外壳与过滤器之间的导液管上设有出液口;所述框架上方设有手托,所述手托底部设有贯穿框架顶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设有压块;所述手托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杆上设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侧面和底部等距设有凸球,所述压块和过滤器尺寸相匹配,且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液管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框架底部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框架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水平方向贯穿设有横轴,所述横轴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横轴贯穿所述框架,且横轴末端设有转盘。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液管与外壳的接触位置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框架的接触位置、横轴与框架的接触位置和横轴与支撑板的接触位置均设有活动件。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顶部设有开合盖。更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底部设有万向轮。本技术的优点:首先,本装置通过设置的压块和导液管可对在自然过滤后的残渣,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药液与药渣的分离,从而使得药液与药渣的分离更加的彻底;其次,通过弹簧的设置,压块在对药渣进行挤压后,压块可自动回复到原位,同时也避免了连接杆的卡死。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放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块放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轴和横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液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框架,2为U形架,3为出液管,4为轴承,5为导液管,6为过滤器,7为通孔,8为外壳,9为出液口,10为手托,11为连接杆,12为压块,13为弹簧,14为凸球,15为第一齿轮,16为转轴,17为第二齿轮,18为第一锥齿轮,19为支撑板,20为横轴,21为第二锥齿轮,22为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底部上表面设有U形架2;U形架2顶部贯穿设有出液管3,出液管3上端设有轴承4,轴承4上端设有导液管5;导液管5上端设有过滤器6,过滤器6侧面和底部设有通孔7;过滤器6外侧设有外壳8,外壳8两端与框架1连接,且外壳8与过滤器6之间留有间隙;导液管5上端穿过外壳8与过滤器6连接,且外壳8与过滤器6之间的导液管5上设有出液口9;框架1上方设有手托10,手托10底部设有贯穿框架1顶部的连接杆11,连接杆11下端设有压块12;手托10与框架1之间的连接杆11上设有弹簧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在出液管3底部放置一个容器,然后将汤药导入过虑器6中,药液在自然状态下与药渣分离,药液顺着过滤器6上设置的通孔7流出进入导液管5中,药液继续顺着导液管5流过轴承4从出液管3下端流出,最终进入容器内;接着,进行药渣内残留的药液分离,使用者用手按压手托10,手托10带动压块12进入过滤器6中,压块12将药渣在过滤器6内挤压,药液从通孔流出,重复多次压块12的下压动作,当松开压块12时,在弹簧13的作用力下,压块12回到原位,在此过程中药液重复上一步骤中的流经途径最终进入容器内。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压块12的侧面和底部等距设有凸球14,压块12和过滤器6尺寸相匹配,且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如此,在压块12对药渣进行挤压时,通过凸球14增大了压块12与药渣的压强,从而使药液与药渣分离的更加彻底。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导液管5上套设有第一齿轮15;框架1底部上设有转轴16,转轴16上套设有第二齿轮17,第二齿轮17与第一齿轮15啮合;转轴16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8;框架1底部设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上水平方向贯穿设有横轴20,横轴20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1与第一锥齿轮18啮合;横轴20贯穿框架1,且横轴20末端设有转盘22;如此,在转动转盘22时,横轴20带动第二锥齿轮21转动,同时第二锥齿轮21带动第一锥齿轮18转动,继而带动转轴16转动,与此同时,转轴16带动第二齿轮17转动,从而,第二齿轮17带动第一齿轮15转动,第一齿轮15带动导液管5转动,进而,导液管5转动带动过滤器6转动,最终残留在药渣内的药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出液管3流出进入容器内。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导液管5与外壳8的接触位置活动连接;转轴16与框架1的接触位置、横轴20与框架1的接触位置和横轴20与支撑板19的接触位置均设有活动件;如此,减弱了了上述相互接触部件的磨损,使得本装置的使用时间更长。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过滤器6顶部设有开合盖;如此避免了在进行过滤器6旋转时,药液从过滤器6上方飞溅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框架1底部设有万向轮;如此,在移动本装置时更加的方便省力。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在出液管3底部放置一个容器,然后将汤药导入过虑器6中,药液在自然状态下与药渣分离,药液顺着过滤器6上设置的通孔7流出进入导液管5中,药液继续顺着导液管5流过轴承4从出液管3下端流出,最终进入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底部上表面设有U形架(2);所述U形架(2)顶部贯穿设有出液管(3),所述出液管(3)上端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上端设有导液管(5);/n所述导液管(5)上端设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侧面和底部设有通孔(7);/n所述过滤器(6)外侧设有外壳(8),所述外壳(8)两端与框架(1)连接,且外壳(8)与过滤器(6)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液管(5)上端穿过外壳(8)与过滤器(6)连接,且外壳(8)与过滤器(6)之间的导液管(5)上设有出液口(9);/n所述框架(1)上方设有手托(10),所述手托(10)底部设有贯穿框架(1)顶部的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下端设有压块(12);所述手托(10)与框架(1)之间的连接杆(11)上设有弹簧(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底部上表面设有U形架(2);所述U形架(2)顶部贯穿设有出液管(3),所述出液管(3)上端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上端设有导液管(5);
所述导液管(5)上端设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侧面和底部设有通孔(7);
所述过滤器(6)外侧设有外壳(8),所述外壳(8)两端与框架(1)连接,且外壳(8)与过滤器(6)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液管(5)上端穿过外壳(8)与过滤器(6)连接,且外壳(8)与过滤器(6)之间的导液管(5)上设有出液口(9);
所述框架(1)上方设有手托(10),所述手托(10)底部设有贯穿框架(1)顶部的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下端设有压块(12);所述手托(10)与框架(1)之间的连接杆(11)上设有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中药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12)的侧面和底部等距设有凸球(14),所述压块(12)和过滤器(6)尺寸相匹配,且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邓向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