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1755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通过在靠近梁段匹配面的预应力管道外侧设置PVC外套管和PVC双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梁段之间预应力管道零错台、零变形、零烂边,提高预制施工质量,使节段箱梁架设时钢绞线可整束穿束,提高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内的顺直度,降低了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口和钢绞线之间的摩阻力,提高锚下预应力检测合格率。管口整齐无烂边,拼装过程更利于环氧树脂胶黏贴,提高节段梁整体工程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中经常出现相邻两榀梁预应力管出现错台、移位及管道弯曲变形的现象,目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过程中预应力管道对接采用长度约50cm的普通PVC管作内撑管设置在匹配面两侧,提供两榀梁预应力管道的定位。一方面因PVC管不能有效填充预应力管道造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间隙出现漏浆,堵塞预应力管道;另一方面PVC管在预应力管道内不能有效固定,容易造成其脱落,影响两榀梁预应力管道定位,管道不通畅还将造成预应力管道摩阻力增加,桥梁锚下预应力合格率降低等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钢绞线的穿束张拉等施工作业。按照传统方法造成节段梁预制完成后预应力管道管口维修、节段梁架设钢绞线穿束耗时较长,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能够保证预应力管整跨顺直和架设过程中预应力管衔接无错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管道摩阻力,提高桥梁锚下预应力合格率,并且具有广泛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钢筋笼加工胎具上,待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成后将长度20cm的PVC外套管安装于待浇梁段大里程和小里程两个匹配面预应力管道外壁;S2:在梁段大里程匹配面PVC外套管上安装PVC双通,使得PVC双通的端面与梁体匹配面平齐,依次进行该梁段大里程匹配面所有PVC外套管和PVC双通的安装;S3:在预制模板固定端模预应力管道位置安装锥形橡胶塞;S4:吊放安装待浇梁段钢筋笼于提前定位完成的模板内,并对钢筋笼位置进行调整;S5:将待浇筑段靠近固定端模一侧预先安装在预应力管道上的PVC双通套在模板橡胶塞上;S6:将待浇梁段小里程PVC外套管插入已浇筑完成的匹配梁段大里程PVC双通内;S7:在待浇梁段和匹配梁段预应力管道内通长穿入长度大于待浇梁段和匹配梁段长度总和约1m的PE内撑管;S8: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脱模分离待浇梁段和匹配梁段,角磨机切除待浇梁段插入匹配梁段的PVC外套管;S9:依次完成整跨梁段预制工序。步骤S1中,PVC外套管直径大于预应力管道外径2mm。步骤S2中,PVC双通与PVC外套管直径规格相适应。步骤S3中,锥形橡胶塞外径与PVC双通规格相适应。步骤S6中,PVC外套管插入PVC双通内5-9cm。步骤S6中,PVC外套管穿入PVC双通,使得两榀梁的预应力管道形成对接形式。步骤S7中,PE内撑管直径小于预应力管道内径2mm。步骤S8中,梁段脱离后原插入匹配梁段中的PVC外套管被拔出外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梁段匹配面设置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实现梁段之间预应力管道零错台、零变形、零烂边,提高预制施工质量,使节段箱梁架设时钢绞线可整束穿束,提高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内的顺直度,降低了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口和钢绞线之间的摩阻力,提高锚下预应力检测合格率。管口整齐无烂边,拼装过程更利于环氧树脂胶黏贴,提高节段梁整体工程寿命;本专利技术减少了节段梁预制完成后的修复费用,无需使用胶带、发泡胶等修复辅材和止浆材料,内撑管可多次使用,经济效益良好。本专利技术施工速度快,且节段箱梁预制完成后预应力管口无需修复,节段梁架设钢绞线穿束过程中可替代传统单根穿束的方法为整束穿束,减少穿束时间,进一步提高了预制和架设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利用本专利技术搭建的安装平面示意图;图2为利用本专利技术搭建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利用本专利技术搭建的立体图图中:1-匹配梁段;2-待浇梁段;3-匹配面;4-PVC外套管;5-PVC双通;6-预应力管道;7-PE内撑管;8-橡胶塞;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用于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中梁段匹配预应力管道定位工序中,包括以下步骤:S1:在钢筋笼加工胎具上,待预应力管道6安装完成后将长度20cm的PVC外套管4安装于待浇梁段大里程和小里程两个匹配面3预应力管道6外壁;S2:在梁段大里程匹配面3PVC外套管4上安装PVC双通5,使得PVC双通5的端面与梁体匹配面3平齐,依次进行该梁段大里程匹配面3所有PVC外套管4和PVC双通5的安装;S3:在预制模板固定端模预应力管道6位置安装锥形橡胶塞8;S4:吊放安装待浇梁段2钢筋笼于提前定位完成的模板内,并对钢筋笼位置进行调整;S5:将待浇梁段2靠近固定端模一侧预先安装在预应力管道6上的PVC双通5套在模板橡胶塞8上;S6:将待浇梁段2小里程PVC外套管4插入已浇筑完成的匹配梁段1大里程PVC双通5内;S7:在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预应力管道6内通长穿入长度大于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长度总和约1m的PE内撑管7;S8: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脱模分离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角磨机切除待浇梁段2插入匹配梁段1的PVC外套管4;S9:依次完成整跨梁段预制工序。步骤S1中,PVC外套管4直径大于预应力管道6外径2mm。步骤S2中,PVC双通5与PVC外套管4直径规格相适应。步骤S3中,锥形橡胶塞8外径与PVC双通5规格相适应。步骤S6中,PVC外套管4插入PVC双通5内5-9cm。步骤S6中,PVC外套管4穿入PVC双通5,使得两榀梁的预应力管道6形成对接形式。步骤S7中,PE内撑管7直径小于预应力管道6内径2mm。步骤S8中,梁段脱离后原插入匹配梁段1中的PVC外套管4被拔出外露。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精准度差,桥梁锚下预应力合格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能够保证预应力管整跨顺直和架设过程中预应力管道6衔接无错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管道摩阻力,提高桥梁锚下预应力合格率,并且具有广泛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靠近梁段匹配面3的预应力管道6外侧设置PVC外套管4和PVC双通5,实现梁段之间预应力管道6零错台、零变形、零烂边,提高预制施工质量,使节段箱梁架设时钢绞线可整束穿束,提高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内的顺直度,降低了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口和钢绞线之间的摩阻力,提高锚下预应力检测合格率。管口整齐无烂边,拼装过程更利于环氧树脂胶黏贴,提高节段梁整体工程寿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大大减少了节段梁预制完成后的修复费用,无需使用胶带、发泡胶等修复辅材和止浆材料,PE内撑管7可多次使用,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钢筋笼加工胎具上,待预应力管道(6)安装完成后将长度20cm的PVC外套管(4)安装于待浇梁段(2)大里程和小里程两个匹配面(3)预应力管道(6)外壁;/nS2:在梁段大里程匹配面(3)PVC外套管(4)上安装PVC双通(5),使得PVC双通(5)的端面与梁体匹配面(3)平齐,依次进行该梁段大里程匹配面(3)所有PVC外套管(4)和PVC双通(5)的安装;/nS3:在预制模板固定端模预应力管道(6)位置安装锥形橡胶塞(8);/nS4:吊放安装待浇梁段(2)钢筋笼于提前定位完成的模板内,并对钢筋笼位置进行调整;/nS5:将待浇筑段靠近固定端模一侧预先安装在预应力管道(6)上的PVC双通(5)套在模板橡胶塞(8)上;/nS6:将待浇梁段(2)小里程PVC外套管(4)插入已浇筑完成的匹配梁段(1)大里程PVC双通(5)内;/nS7:在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预应力管道(6)内通长穿入长度大于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长度总和约1m的PE内撑管(7);/nS8: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脱模分离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角磨机切除待浇梁段(2)插入匹配梁段(1)的PVC外套管(4);/nS9:依次完成整跨梁段预制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箱梁预制施工预应力管道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钢筋笼加工胎具上,待预应力管道(6)安装完成后将长度20cm的PVC外套管(4)安装于待浇梁段(2)大里程和小里程两个匹配面(3)预应力管道(6)外壁;
S2:在梁段大里程匹配面(3)PVC外套管(4)上安装PVC双通(5),使得PVC双通(5)的端面与梁体匹配面(3)平齐,依次进行该梁段大里程匹配面(3)所有PVC外套管(4)和PVC双通(5)的安装;
S3:在预制模板固定端模预应力管道(6)位置安装锥形橡胶塞(8);
S4:吊放安装待浇梁段(2)钢筋笼于提前定位完成的模板内,并对钢筋笼位置进行调整;
S5:将待浇筑段靠近固定端模一侧预先安装在预应力管道(6)上的PVC双通(5)套在模板橡胶塞(8)上;
S6:将待浇梁段(2)小里程PVC外套管(4)插入已浇筑完成的匹配梁段(1)大里程PVC双通(5)内;
S7:在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预应力管道(6)内通长穿入长度大于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长度总和约1m的PE内撑管(7);
S8: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脱模分离待浇梁段(2)和匹配梁段(1),角磨机切除待浇梁段(2)插入匹配梁段(1)的PVC外套管(4);
S9:依次完成整跨梁段预制工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盛张士友黄守辉朱佳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城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