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锤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72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摆锤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缓降器本体包括壳体、绕绳轮、第一齿轮、第一转动轴、传动装置和摆锤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绕绳轮和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齿轮与传动装置连接,摆锤部一端转动连接壳体内壁,摆锤部在靠近传动装置的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传动装置连接;绳索从壳体的一端进入绕绳轮内,从另一端伸出壳体,传动装置在第一齿轮带动下运动并带动摆锤部绕着摆锤部与壳体内壁连接点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能够根据使用者体重自动调节制动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锤缓降器
本技术涉及高空缓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摆锤缓降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提高,高频率的火灾事故也越来越多。当高层建筑物遇到火灾或地震等重大事故时,楼内人员因楼道、电梯被堵、被毁等情况来不及撤离时,使用救助设备可从窗口逃离事故现场。因此解决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已提上日程,人员高层应急逃生和安全疏散问题刻不容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出现了一种高楼缓降器,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99936.1公告日为2015.04.15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高楼缓降器,包括支架板、齿轮、束绳轮、钢丝绳、以及挂杆;齿轮为两个且相互啮合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支架板上;束绳轮为两个,该两个束绳轮分别与两个齿轮同轴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齿轮上;钢丝绳缠绕于两个束绳轮之间;挂杆固定于支架板上;本技术还包括自动制动装置,其包括设置于束绳轮内侧的刹车片Ⅰ、拨片Ⅰ、手柄Ⅰ、制动弹簧、螺杆、以及螺母,刹车片Ⅰ与束绳轮的内面预留有缝隙,手柄Ⅰ与可将刹车片Ⅰ外推的拨片Ⅰ连接,螺母固定于支架板上并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杆通过制动弹簧与手柄Ⅰ的中部连接;本技术还包括手动制动装置,其用于对下滑进行手动制动。但是,根据该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自动制动装置是通过刹车片对束绳轮进行减速从而达到缓降的目的,该缓降器对体重较轻的使用者和体重较重的使用者的制动力相同,当使用者体重过轻或体重过重,可能出现无法缓降或制动力过小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根据使用者体重自动调节制动力的摆锤缓降器,利用本技术的结构,使用缓降器下落时,摆锤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地往复摆动做功,提供阻力减速,将使用者的重力势能抵消,达到缓降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锤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缓降器本体包括壳体、用于缠绕绳索的绕绳轮、第一齿轮、第一转动轴、传动装置和摆锤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绕绳轮和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齿轮与传动装置连接,摆锤部一端转动连接壳体内壁,摆锤部在靠近传动装置的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在第一齿轮带动下运动并带动摆锤部绕着摆锤部与壳体内壁连接点摆动。以上设置,绳索从壳体的一端进入绕绳轮内,从另一端伸出壳体,使用者使用缓降器本体沿绳索下落时,带动绕绳轮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将动能传送到摆锤部,带动摆锤部绕着摆锤部与壳体内壁连接点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地往复运动做功,若使用者的重量较重时,绕绳轮转动速度越快,第一齿轮转动越快,传动装置活动越快,摆锤部摆动速度越快,通过摆锤部做功抵消一部分重力势能,从而使得缓降器本体下降速度不会过快,当使用者的重量较轻时,根据使用者体重自动调节制动力,达到缓降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转动轴和传动机构,第二转动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传动机构包括导向杆、传动轮和活动杆,导向杆设置在传动轮的一侧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动轮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并位于第二齿轮的一侧,传动轮在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体,活动杆中部设有导向槽,传动轮上的传动柱体穿过并滑动连接在活动杆的导向槽内以上设置,绕绳轮和第一齿轮转动时,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动传动机构,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传动轮,传动轮上的传动柱体转动时,通过导向槽带动活动杆沿导向杆往复运动,同时,活动杆带动连接杆运动,从而带动摆锤部在壳体内壁上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地往复运动做功,这样,传动效果好,传动装置不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从而提高缓降器本体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共设有两组;所述摆锤部共设有两个。这样,使用者使用缓降器本体下降时,设置两个摆锤部减速效果更好,更加安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沿着导向杆高度方向上设有一个以上滚珠,导向杆上还设有对应的滚珠孔位,滚珠凸出于滚珠孔位设置,活动杆在靠近套环的一端设有与滚珠相匹配的滑动凹槽,这样,通过滚珠与滑动凹槽相匹配,将导向杆和活动杆之间的动摩擦滑动改变为滚动摩擦,传动机构传动效果更好,防止活动杆和导向杆在滑动过程中卡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还设有第三齿轮。这样,通过第三齿轮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尺寸可以选择更小的尺寸,使得缓降器本体结构紧凑、体积小。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共设有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套环,所述活动杆通过两端的套环套接在两端的导向杆上。这样,导向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绕绳轮共设有两个轮盘,轮盘之间设有绕绳轴,绕绳轴固定连接两侧轮盘的圆心,所述轮盘上设有渐开线凸起,渐开线凸起自轮盘的圆心向轮盘边缘延伸且渐开线凸起沿着绕绳轮的渐开线方向设置,且渐开线凸起在渐开线凸起与绳索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与绳索在相交处的切线方向相垂直,以上设置,通过在轮盘靠近绕绳轴的一侧上设有渐开线凸起,使得绳子在运动时,能与渐开线凸起进行面接触,防止由于点接触导致滑动过快的问题,同时由于渐开线凸起是沿着绕绳轴的渐开线方向设置,且渐开线凸起在渐开线凸起与绳索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与绳索在相交处的切线方向相垂直,从而使得绕绳轴在运动时产生的预脱离绕绳轴方向脱离力,由于渐开线凸起为沿着绕绳轴的渐开线方向设置,从而在运动过程中,绳子与渐开线凸起相接触渐开线凸起会给绳子产生一个与脱离力相反方向的力,从而防止绳子从绕绳轴上脱离,结构稳定性好。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绕绳轮的一侧设有入绳口;所述壳体在绕绳轮的另一侧设有出绳口,所述壳体在入绳口和出绳口处设有导套。这样,避免绳索在进入和离开缓降器主体时被刮伤。进一步地,活动杆在靠近导向杆的一端设有套环,活动杆通过套杆套接在导向杆上;所述连接杆与活动杆转动连接。通过在活动杆上设置套环,对活动杆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防止活动杆从导向杆上滑出,进一步确定活动杆在导向杆上活动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摆锤部摆动方向上的两侧设有避让开口。以上设置,为摆锤部的摆动提供活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缓降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缓降器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缓降器本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缓降器本体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缓降器本体内部结构的另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缓降器本体内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3中D-D处的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9所示,一种摆锤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缓降器本体包括壳体1、用于缠绕绳索6的绕绳轮2、第一齿轮3、第一转动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锤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缓降器本体包括壳体、用于缠绕绳索的绕绳轮、第一齿轮、第一转动轴、传动装置和摆锤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绕绳轮和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齿轮与传动装置连接,摆锤部一端转动连接壳体内壁,摆锤部在靠近传动装置的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在第一齿轮带动下运动并带动摆锤部绕着摆锤部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点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锤缓降器,包括缓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缓降器本体包括壳体、用于缠绕绳索的绕绳轮、第一齿轮、第一转动轴、传动装置和摆锤部,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绕绳轮和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齿轮与传动装置连接,摆锤部一端转动连接壳体内壁,摆锤部在靠近传动装置的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在第一齿轮带动下运动并带动摆锤部绕着摆锤部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点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锤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转动轴和传动机构,第二转动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传动机构包括导向杆、传动轮和活动杆,导向杆设置在传动轮的一侧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动轮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并位于第二齿轮的一侧,传动轮在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传动柱体,活动杆中部设有导向槽,传动轮上的传动柱体穿过并滑动连接在活动杆的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摆锤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共设有两组;所述摆锤部共设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摆锤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沿着导向杆高度方向上设有一个以上滚珠,导向杆上还设有对应的滚珠孔位,滚珠凸出于滚珠孔位设置,活动杆在靠近套环的一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亿安居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