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手术洞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59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复用手术洞巾,包括外围布巾以及设置在外围布巾中心处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所述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由基材表层、阻水层和基材底层复合而成,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的中心处开设有手术洞口,所述外围布巾底部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配重装置;通过设置的I形硅胶配重块、配重卡套和不锈钢配重块,可以有效的增加外围布巾四个拐角处的重量,使得外围布巾四个拐角处的下垂感增加,避免因复用手术洞巾重量过轻容易发生未知偏移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硅胶防滑凸点,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从而进一步的防止复用手术洞巾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位移的问题,而通过设置提环,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将复用手术洞巾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用手术洞巾
本技术属于手术用品
,具体涉及复用手术洞巾。
技术介绍
复用手术洞巾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覆盖在病人身上手术部位以防止感染源双向传播的织物,由靠近手术切口位置的关键防护区域和非关键防护区域由纯涤缝合线缝制而成,关键防护区域使用高防护性能的三层复合面料,包括基材、阻水层,其中基材表层及底层为聚酯纤维面料,阻水层为聚四氟乙烯(PTFE)微多孔透气膜,而非关键防护区域使用99%的长纤聚酯纤维、1%的碳纤维加防渗透整理助剂经特殊工艺处理的单层防水抗静电面料,从而在病人手术切口周边部位建立有效阻隔的无菌屏障。现有的复用手术洞巾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复用手术洞巾放置在患者的体表进行使用,但由于现有的复用手术洞巾表面较为光滑,且现有的复用手术洞巾自身重量较轻,使得手术过程中复用手术洞巾非常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影响,存在一定弊端,为此本技术提出复用手术洞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复用手术洞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复用手术洞巾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复用手术洞巾放置在患者的体表进行使用,但由于现有的复用手术洞巾表面较为光滑,且现有的复用手术洞巾自身重量较轻,使得手术过程中复用手术洞巾非常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影响,存在一定弊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复用手术洞巾,包括外围布巾以及设置在外围布巾中心处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所述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由基材表层、阻水层和基材底层复合而成,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的中心处开设有手术洞口,所述外围布巾底部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由I形硅胶配重块以及套设在I形硅胶配重块表面的配重卡套组成,所述配重卡套的两端通过缝合固定在外围布巾的底部表面,所述外围布巾底部表面设置有防滑装置,且所述防滑装置由均匀设置在外围布巾底部边缘处的多个硅胶防滑凸点组成。优选的,所述外围布巾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外围布巾的底部表面开设有与中心关键防护布巾尺寸相对应的回形连接槽,且回形连接槽处于矩形缺口的底端,所述回形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魔术贴绒面,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与回形连接槽相对应的魔术贴钩面。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绒面的顶部表面设有一体式的绒面基条,且绒面基条缝合固定在回形连接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魔术贴钩面的底部表面设有一体式的钩面基条,且钩面基条缝合固定在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的顶部表面。优选的,所述中心关键防护布巾的底部表面设置有吸液棉,且手术洞口处于吸液棉的内侧。优选的,所述I形硅胶配重块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配重块,所述I形硅胶配重块与硅胶防滑凸点均为硅胶材质构件。优选的,所述外围布巾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四个提环,且四个提环分别通过缝合固定在外围布巾顶部的四个拐角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I形硅胶配重块、配重卡套和不锈钢配重块,可以有效的增加外围布巾四个拐角处的重量,使得外围布巾四个拐角处的下垂感增加,避免因复用手术洞巾重量过轻容易发生未知偏移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硅胶防滑凸点,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从而进一步的防止复用手术洞巾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位移的问题,而通过设置提环,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将复用手术洞巾掀起。2、通过设置回形连接槽、矩形缺口、魔术贴绒面和魔术贴钩面,使得中心关键防护布巾与外围布巾之间可以快速完成组合和分离,使得医务人员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手术来对中心关键防护布巾进行更换,从而提高复用手术洞巾的通用性,避免原装置因中心关键防护布巾无法与外围布巾分离,导致一张复用手术洞巾只能针对一种类型手术的问题,而通过设置吸液棉,使得手术创面流出的血液会得到一定的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I形硅胶配重块与配重卡套连接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回形连接槽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围布巾;2、中心关键防护布巾;3、I形硅胶配重块;4、配重卡套;5、硅胶防滑凸点;6、吸液棉;7、手术洞口;8、矩形缺口;9、提环;10、不锈钢配重块;11、魔术贴绒面;12、回形连接槽;13、魔术贴钩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复用手术洞巾,包括外围布巾1以及设置在外围布巾1中心处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由基材表层、阻水层和基材底层复合而成,基材表层和基材底层均为聚酯纤维面料材质构件,阻水层为聚四氟乙烯(PTFE)微多孔透气膜材质构件,外围布巾1由99%的长纤聚酯纤维、1%的碳纤维和防渗透整理助剂复合而成,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的中心处开设有手术洞口7,使得医务人员可通过手术洞口7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外围布巾1底部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配重装置,配重装置由I形硅胶配重块3以及套设在I形硅胶配重块3表面的配重卡套4组成,配重卡套4的两端通过缝合固定在外围布巾1的底部表面,可以有效的增加外围布巾1四个拐角处的重量,使得外围布巾1四个拐角处的下垂感增加,避免因复用手术洞巾重量过轻容易发生未知偏移的问题,外围布巾1底部表面设置有防滑装置,且防滑装置由均匀设置在外围布巾1底部边缘处的多个硅胶防滑凸点5组成,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从而进一步的防止复用手术洞巾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位移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优选的,I形硅胶配重块3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配重块10,使得I形硅胶配重块3可以有效的增加外围布巾1底部四个拐角处的重量,I形硅胶配重块3与硅胶防滑凸点5均为硅胶材质构件,使得I形硅胶配重块3与硅胶防滑凸点5具有良好的弹性,且不会对患者体表造成任何损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围布巾1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四个提环9,且四个提环9分别通过缝合固定在外围布巾1顶部的四个拐角处,使得医务人员可通过提环9直接将手术洞巾掀起,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便利。实施例2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复用手术洞巾,包括外围布巾1以及设置在外围布巾1中心处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由基材表层、阻水层和基材底层复合而成,基材表层和基材底层均为聚酯纤维面料材质构件,阻水层为聚四氟乙烯(PTFE)微多孔透气膜材质构件,外围布巾1由99%的长纤聚酯纤维、1%的碳纤维和防渗透整理助剂复合而成,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的中心处开设有手术洞口7,使得医务人员可通过手术洞口7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用手术洞巾,包括外围布巾(1)以及设置在外围布巾(1)中心处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所述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由基材表层、阻水层和基材底层复合而成,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的中心处开设有手术洞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布巾(1)底部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由I形硅胶配重块(3)以及套设在I形硅胶配重块(3)表面的配重卡套(4)组成,所述配重卡套(4)的两端通过缝合固定在外围布巾(1)的底部表面,所述外围布巾(1)底部表面设置有防滑装置,且所述防滑装置由均匀设置在外围布巾(1)底部边缘处的多个硅胶防滑凸点(5)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复用手术洞巾,包括外围布巾(1)以及设置在外围布巾(1)中心处的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所述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由基材表层、阻水层和基材底层复合而成,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的中心处开设有手术洞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布巾(1)底部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由I形硅胶配重块(3)以及套设在I形硅胶配重块(3)表面的配重卡套(4)组成,所述配重卡套(4)的两端通过缝合固定在外围布巾(1)的底部表面,所述外围布巾(1)底部表面设置有防滑装置,且所述防滑装置由均匀设置在外围布巾(1)底部边缘处的多个硅胶防滑凸点(5)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用手术洞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布巾(1)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矩形缺口(8),所述外围布巾(1)的底部表面开设有与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尺寸相对应的回形连接槽(12),且回形连接槽(12)处于矩形缺口(8)的底端,所述回形连接槽(12)的内部设置有魔术贴绒面(11),且中心关键防护布巾(2)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与回形连接槽(12)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清王盼盼李少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德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