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38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板,其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板单元,该光学板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封闭式V型凸起,该第二表面形成多个球面凹槽,且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开设有光源容纳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器面 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作用是向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亮度充分且分 布均匀的面光源。请参见图l,所示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100,其包括框架ll、反射板12、扩散板13、棱 镜片14及一个发光二极管15。框架ll包括一个长方形底板lll及四个从该底板lll边缘向其同 一侧垂直延伸的侧壁113。底板111与四个侧壁113共同形成一腔体115。发光二极管15包括出 光部151与基部153,基部153与电路板(图未标)相连并固定于底板111。扩散板13与棱镜片 14依次设置于多个侧壁113顶部。反射板12为一个小框体结构,其可配置于框架ll内部。反 射板12的底部开设有与发光二极管15相对应的通孔(图未标),发光二极管15的出光部151 穿过相应通孔。发光二极管15的基部153顶持该反射板12。工作时,发光二极管15产生的光线被反射板12反射进入扩散板13,在扩散板13中被均匀 扩散后光线继续进入棱镜片14,在棱镜片14的作用下,出射光线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使背 光模组100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提高。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15为点光源,其到达扩散板13上各处的距离大小不相等,位于发 光二极管15正上方的扩散板13单位区域所接受光较多,位于发光极管15四周的扩散板13单位 区域所接受光较少,因此容易在发光二极管15正上方的区域形成亮区,而在其上方的四周区 域形成暗区,影响背光模组100的出光均匀性。为此,通常需在发光二极管15的上方设置反 射片17,以控制发光二极管15正上方的出光量。发光二极管15与反射片17的搭配设计,可一 定程度上减弱发光二极管15正上方的亮区,但是背光模组100仍然存在出光不均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均匀的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一种光学板,其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板单元,该光学板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 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封闭式V型凸起。该第二表面形成多个球面凹槽,且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开设有光源容纳部。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扩散板、至少一个侧光式点光源及光学板;该框架包括底 板及多个从该底板边缘延伸的相互连接的侧壁,该多个侧壁与该底板形成一个腔体;该至少 一个具有出光部的点光源固定于该底板;该扩散板封盖该腔体;该光学板设置于该腔体内, 该光学板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板单元,该光学板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 表面,该第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封闭式V型凸起;该第二表面形成多个球面凹槽,且该第一表 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开设有光源容纳部;该点光源的出光部相应设置于该光源容纳 部内。上述背光模组的光学板的光学板单元包括光源容纳部与第一表面上的多个封闭式V型凸 起以及第二表面形成多个球面凹槽,点光源的出光部容纳在光源容纳部。当第二表面面向扩 散板时,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光源容纳部的内侧壁直接进入光学板内部。由于第二表面 的球面四槽具有变化的表面结构,使得光线在光学板内传输至球面四槽时,部分原来在未设 有球面凹槽的光学板内全反射传播的光线可被球面凹槽调节后朝向扩散板方向折射出射,从 而增加出射光线。进一步地,由于光学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封闭式V型凸起,部分原来在未 设有封闭式V型凸起的光学板内全反射传播的光线可被其调节后从第一表面出射,然后此部 分光线可通过多次折射后朝向扩散板出射。因此背光模组的光学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同 理,当第一表面面向扩散板时,通过封闭式V型凸起与球面凹槽的作用,背光模组的光学利 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更进一步地,由于采用侧光式点光源,在光学板的作用下,点光源被 转变成面光源。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具有厚度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光学板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光学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光学板沿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二的光学板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三的光学板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四的光学板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五的光学板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六的光学板的俯视图。图ll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七的光学板的立体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八的光学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200,其包括一个框架21、 一个反射 板22、 一个扩散板23、 一个侧光式点光源25、及一块光学板20。框架21包括一个长方形底板 211及四个从底板211边缘向其同一侧垂直延伸并相互连接的侧壁213。四个侧壁213与底板 211共同形成一个腔体215。扩散板23设置于多个侧壁213顶部,用于封盖腔体215。腔体215 可收容点光源25、反射板22及光学板20等元件。从点光源25发出的光线于腔内215充分混合 后可经过扩散板23出射。请同时参见图3至图5,光学板20为矩形透明板,其包括一个出光面2012、 一个与该出光 面2012相对的底面2013。底面2013中央开设有光源容纳部2014。光源容纳部2014为从底面 2013贯穿至出光面2012的通孔。出光面2012形成有位于光源容纳部2014四周的多个球面凹槽 2015。底面2013形成多个封闭式V型凸起2016,每一个封闭式V型凸起2016由四个凸边围成矩 形状,且多个封闭式V型凸起2016均以光源容纳部2014为中心,其相应凸边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多个球面凹槽2015呈规则阵列排布,且每个球面凹槽2015为半球形,其中 球面半径优选O. 01毫米至2毫米,每一球面凹槽2015的深度优选0.01毫米至2毫米。多个封闭 式V型凸起2016可间隔排布,也可为紧密连接排布。因此,相邻封闭式V型凸起2016相应凸边 的间距可优选O. 025毫米至2毫米。因此,相邻封闭式V型凸起2016相应相邻凸边的间距可优 选0.025毫米至2毫米。另外,每个封闭式V型凸起2016的顶角8的较佳取值范围为60至120度 。光学板20的厚度优选0.5毫米至5毫米,相较于现技术的导光板,具有重量较轻的优点。请再参阅图2,侧光式点光源25优选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一个基部253与一个固 定于基部253上方的出光部251。点光源25通过电路板(未标示)固定于底板211。光学板20 设置在腔体215内,其出光面2012面向扩散板23。点光源25的出光部251容纳于光学板20的光 源容纳部2014内。反射板22开设有与点光源25对应的通孔221 。该反射板22设置在光学板20 底面2013的下方,点光源25的出光部251穿过该通孔221 。点光源25从出光部251发出的光线通过光源容纳部2014的内侧壁直接进入光学板20内部 。由于球面凹槽2015具有变化的表面结构,使得光线在光学板20内传输至球面凹槽2015时, 部分原来在未设有球面凹槽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板,其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板单元,该光学板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形成有多个封闭式V型凸起,该第二表面形成多个球面凹槽,且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开设有光源容纳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绍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