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膜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29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极化膜对,包括:第一极化膜,其包括第一保护层、具有第一吸收轴的第一极化层、第一迟滞膜,以及第二迟滞膜,第一保护层、第一极化层、第一迟滞膜和第二迟滞膜连续地层叠;以及第二极化膜,其包括第二保护层、具有第二吸收轴的第二极化层、以及第三迟滞膜,第二保护层、第二极化层和第三迟滞层连续地层叠,第一极化膜和第二极化膜布置成第一吸收轴和第二吸收轴相互垂直延伸。(*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面内切换模式的液晶显示设备(IPS LCD),特 别涉及一种IPS LCD设备的改进以获得更宽观看角度。
技术介绍
IPS LCD设备由于这样的结构而具有宽观看角度的优势,该结构 中液晶(LC)的扭曲方向平行于衬底的表面。IPS LCD设备通常包括 LC层、在其间夹着LC层的一对玻璃衬底,以及在其间将玻璃衬底和 LC层夹在一起的一对极化膜。在IPSLCD设备中,对LC层施加平行 于衬底的横向电场以控制用于图像显示的LC分子的方向。已知在IPS LCD设备中会发生色度偏移,尤其是如果从极化膜的 极化方向偏离45度的角度方向来观看LCD设备时。色度偏移降低了 LCD设备的图像质量。例如,专利公开JP-A-10(1998)-307291和 -2001-242462说明了抑制IPS LCD设备中色度偏移的技术。图19以剖面图示出了 JP-A-10-307291中所述的IPS LCD设备的 一部分,其中描绘了TFT衬底211和TFT衬底侧上的相关的极化膜219。 极化膜219包括PVA (聚乙烯醇)极化层219C、其间夹着PVA极化 层219C的一对三乙酰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 (TAC)保护层219B 和219D、以及布置在TAC保护层219B和TFT衬底211之间的光学补 偿层219A。TAC保护层219B具有负迟滞,而光学补偿层219A具有正迟滞, 其值等于TAC保护层219B的负迟滞的绝对值。在此公开中叙述了光 学补偿层219A补偿在TAC保护层219B中产生的迟滞,由此减小了在 TAC保护层219B中的迟滞引起的极化分量以抑制色度偏移。但是,在JP-A-10-307291中所述的结构中,由于LC层的迟滞和 彩色滤光器引起的光散射而使入射到光出射侧极化膜的光的极化改 变。这样,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减小泄漏光来抑制色度偏移是不胜任的。图20以其放大视图示意性示出了在JP-A-2001-242462中所述的 IPS LCD设备。LCD设备包括两轴迟滞膜302和303,两轴迟滞膜302 和303每一个布置在LC层301和一对极化膜304和305的对应的一个 之间。迟滞膜302和303的迟滞基本上等于LC层301的迟滞。在此公 开中叙述了迟滞膜302和303应该优选地布置以便在光入射侧极化膜 304的极化轴和迟滞膜302和303的慢轴之间的角度假定为30度。在JP-A-2001-242462中,叙述了由该结构抑制了反透射现象。该 反透射是这样的,LC层的透射的改变方向与驱动电压的改变方向相反。 通常,已知的IPS LCD设备中,当LC层的驱动电压在中间灰度等级 水平的范围内改变时,在绿光或蓝光的波长范围内观看到反透射现象。 在公开中还叙述了由观看角度的改变而引起的色度偏移被该结构抑 制。但是 ,在JP-A-2001-242462中所述的LCD设备,没有考虑由极化 膜304的极化轴和迟滞膜302和303的慢轴之间的偏差引起的泄漏光, 以及由极化膜304的极化轴和LC层301的光轴之间的偏差引起的泄漏 光。通常,极化膜304的极化轴从迟滞膜302和303的慢轴偏离0到 30度的角度。此偏离在显示黑色时产生了泄漏光而降低了对比度并由 此降低了 LCD设备的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在传统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IPS LCD设备,其在从倾斜观看方向观看时能够减少当显示黑色时泄漏的泄漏光以由此改善IPS LCD设备的对比度,并且能够在垂直观看角度 和倾斜观看角度之间抑制色度偏移以由此改善LCD设备的图像质量。本专利技术在其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IPSLCD设备,其包括具有第 一光轴的液晶(LC)层;其间夹着LC层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一和 第二衬底分别布置在LCD设备的光出射侧和光入射侧上;其间夹着第 一和第二衬底和LC层的第一和第二极化膜,第一和第二极化膜具有彼 此垂直延伸的极化轴并且分别布置在LCD设备的光出射侧和光入射侧 上,第二极化膜包括第一保护层、极化层和第二保护层,从光入射侧 看它们连续地布置,第一和第二保护层的每一个具有取决于第一和第 二保护层的每一个的厚度的迟滞;以及布置在第一极化膜和第一衬底 的玻璃衬底体之间的光学补偿层,其中光学补偿层具有满足关系 (ns-nz) / (歸f) 20.5的双折射率,其中ns、 nf和nz分别是光学补 偿层的沿平面内慢轴的折射率、沿平面内快轴的折射率和沿厚度方向 的折射率;光学补偿层的平面内慢轴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角度在士2度内; 以及光学补偿层具有平面内迟滞N,(nm),第二光学保护层在(KD^80 范围内具有满足下面关系的厚度D, (pm):83.050-0.810 XD^N^228.090國0,74XD,。本专利技术还在其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IPSLCD设备,其包括具 有第一光轴的液晶(LC)层;其间夹着LC层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 一和第二衬底分别布置在LCD设备的光出射侧和光入射侧上;其间夹 着第一和第二衬底和LC层的第一和第二极化膜,第一和第二极化膜具 有彼此垂直延伸的极化轴并且分别布置在LCD设备的光出射侧和光入 射侧上;以及分别布置在第一极化膜和第一衬底之间以及第二极化膜 和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层,其中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每一个具有满足关系(ns-nz) / (ns-nf) ^).5的双折射率,其中 ns、 nf和nz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每一个的沿平面内慢轴的 折射率、沿平面内快轴的折射率和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第一光学补 偿层的平面内慢轴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角度在士2度内,并且第二光学补 偿层的平面内慢轴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角度在90士2度内;以及第一和第 二光学补偿层分别具有平面内迟滞N,(nm)和N2(mn),其在0.6<N2《46 范围内满足下面关系29.87+1.79N2-0.048N22+0.001N23^N^187.22-1.66N2+0.0475N22-0. 0009N23 。本专利技术还在其第三方面中提出了一种IPSLCD设备,其包括具 有第一光轴的液晶(LC)层;其间夹着LC层的第一和第二衬底,第 一和第二衬底分别布置在LCD设备的光出射侧和光入射侧上;其间夹 着第一和第二衬底和LC层的第一和第二极化膜,第一和第二极化膜具 有彼此垂直延伸的极化轴并且分别布置在LCD设备的光出射侧和光入 射侧上;以及分别布置在第一极化膜和第一衬底之间以及第二极化膜 和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层,其中第一和第二光学补 偿层的每一个具有满足关系(ns-iiz) / (ns-nf) 20.5的双折射率,其中 ns、 nf和nz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每一个的沿平面内慢轴的折射率、沿平面内快轴的折射率和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第一和第二 光学补偿层的每一个的平面内慢轴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角度在土2度内;以及第一和第二光学补偿层分别具有平面内迟滞N: (nm)和N2 (urn), 其满足下面关系在N2 范围内,162.560-8.874N2+2.258N22-0.291N23+0.0165N24 -0扁346&5,^142,465+2.546&-0.017]^22 ; 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化膜对,包括:第一极化膜(105),其包括第一保护层(124)、具有第一吸收轴的第一极化层(120)、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极化层(120)的表面的光轴的第一迟滞膜(123),所述第一迟滞膜(123)具有负单轴双折射率,其具有在0 到15nm范围内的平面内迟滞和50到123nm的垂直迟滞,以及第二迟滞膜(117),其具有平行于所述极化层(120)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第一吸收轴的光轴,所述第二迟滞膜(117)具有83到210nm的平面内迟滞的负单轴双折射率,所述第二迟滞膜(117)具有沿相互平行延伸的平面内光轴的不同的折射率(no)和(ne),以及沿垂直于所述极化层(120)的所述表面的方向的折射率(nz),所述折射率之间满足关系no=nz>ne,所述第一保护层(124)、所述第一极化层(120)、所述第一迟滞膜(123)和所述第二迟滞膜(117)连续地层叠;以及第二极化膜,其包括第二保护层(121)、具有第二吸收轴的第二极化层(120)、以及具有0到10nm的平面内迟滞和0到35nm的垂直迟滞的双折射率的第三迟滞膜(122),所述第二 保护层(121)、所述第二极化层(120)和所述第三迟滞层(122)连续地层叠,所述第一极化膜(105)和所述第二极化膜(101)布置成所述第一吸收轴和所述第二吸收轴相互垂直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博池野英德
申请(专利权)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