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22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肚菌室内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筒体,所述装置筒体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管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二搅拌叶和安装箱体,通过辅助搅拌机构与主搅拌机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螺纹导流槽,通过螺纹导流槽对混合料进行导向,从而有效的加快了出料的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羊肚菌室内栽培
,具体为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虽然羊肚菌的种植前景极好,然而其栽培技术难度较大,且菌种对当地环境存在严重的适应性问题,不同区域因为气候条件、温湿度差异、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产量往往不尽人意,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故需要一种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栽培,但是现有的羊肚菌人工培育技术的成熟度不高,其人工栽培的羊肚菌产量还不够高,口感也较野生的差,栽培的质量低,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筒体,所述装置筒体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管体,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所述入料管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所述密封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装置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管体,所述装置筒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所述出料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所述主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所述防护箱体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且传送皮带通过皮带槽延伸至防护箱体的外部,所述传送皮带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且第一安装套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且安装铁架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所述辅助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皆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且第二搅拌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且安装箱体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装置筒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装置筒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所述支撑固定杆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优选的,所述装置筒体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装置筒体的背侧设置有攀爬机构,所述攀爬机构包括安装竖杆,所述装置筒体的背侧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竖杆,且安装竖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装竖杆的外侧皆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套块,所述安装套块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横杆。优选的,所述密封盖板与入料管体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吸铁石,且吸铁石皆相互吸附。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体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螺纹导流槽,且螺纹导流槽的数量为五条。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套筒,且第二安装套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两侧皆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刮边叶,所述刮边叶的外部皆焊接安装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支撑固定杆的底端皆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弹簧减震杆,且弹簧减震杆皆与装置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皆与弹簧减震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皆通过滑轮槽滚动安装有滑动轮。优选的,步骤一,栽培料配方:农作物秸秆粉80%、玉米芯30%、石灰粉2%、过磷酸钙3%、饼肥7%以及腐殖土4%;步骤二,发酵:将上述配方与水按照1:1.4的比例通过入料管体投放至装置筒体内部,并将其通过主搅拌机构和辅助搅拌机构搅拌均匀,拌好后通过出料管体将其排出,并置于发酵箱发酵20-22天,含水量调至58%;步骤三,装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装料,每袋装550-650g,装好后放置在100℃条件下灭菌10小时;步骤四,菌丝生长:灭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在接种架上完成,并置于23-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7天,使菌丝体充分生长,即可栽培;步骤五,布设栽培房:栽培房四周墙面开有开窗,开窗上设置挡光板,在栽培房内壁上设置增氧管,栽培房内设置加湿器,在栽培房内设置多个栽培床,栽培前对栽培房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步骤六,栽培:栽培前,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4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轻喷水2次,然后覆灭菌后的土壤4-5cm,覆土后表面再盖1.8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长出子实体,在这1个月的生长期间每隔4-6天采用微弱的散射光照射1次,每次照射时间0.5-1小时;步骤七,栽后管理:保持栽培房内的温度范围始终在4-16℃,并通过加湿器调整栽培房内的空气湿度在75%-85%之间;步骤八,采收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生长成熟,采收后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烘干,并装塑料袋密封保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二搅拌叶和安装箱体,通过辅助搅拌机构与主搅拌机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螺纹导流槽,通过螺纹导流槽对混合料进行导向,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筒体(1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1),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200),所述入料机构(200)包括入料管体(2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210),所述入料管体(2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211),所述安装基座(211)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212),所述密封盖板(2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213),所述密封盖板(2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15),所述装置筒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300),所述出料机构(300)包括出料管体(3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311),所述出料管体(31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311),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400),所述主搅拌机构(400)包括伺服电机(4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10),所述伺服电机(410)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411),所述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所述防护箱体(411)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412),所述伺服电机(4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413),且传送皮带(413)通过皮带槽(412)延伸至防护箱体(411)的外部,所述传送皮带(413)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414),且第一转动轴(414)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110)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415),且第一安装套筒(41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套筒(415)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16),所述安装杆(4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417),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421),所述转动底座(4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422),且安装铁架(422)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500),所述辅助搅拌机构(500)包括第一锥齿轮(510),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10),所述第一锥齿轮(5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11),且第二锥齿轮(511)皆与第一锥齿轮(51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5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512),所述第二转动轴(512)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513),所述第一锥齿轮(510)和第二锥齿轮(511)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514),且安装箱体(514)与第一转动轴(414)和第二转动轴(512)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600),所述缓冲减震机构(600)包括连接柱(610),所述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610),所述连接柱(610)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611),所述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6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筒体(1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1),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200),所述入料机构(200)包括入料管体(2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210),所述入料管体(2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211),所述安装基座(211)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212),所述密封盖板(2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213),所述密封盖板(2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15),所述装置筒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300),所述出料机构(300)包括出料管体(3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311),所述出料管体(31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311),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400),所述主搅拌机构(400)包括伺服电机(4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10),所述伺服电机(410)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411),所述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所述防护箱体(411)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412),所述伺服电机(4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413),且传送皮带(413)通过皮带槽(412)延伸至防护箱体(411)的外部,所述传送皮带(413)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414),且第一转动轴(414)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110)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415),且第一安装套筒(41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套筒(415)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16),所述安装杆(4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417),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421),所述转动底座(4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422),且安装铁架(422)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500),所述辅助搅拌机构(500)包括第一锥齿轮(510),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10),所述第一锥齿轮(5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11),且第二锥齿轮(511)皆与第一锥齿轮(51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5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512),所述第二转动轴(512)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513),所述第一锥齿轮(510)和第二锥齿轮(511)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514),且安装箱体(514)与第一转动轴(414)和第二转动轴(512)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600),所述缓冲减震机构(600)包括连接柱(610),所述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610),所述连接柱(610)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611),所述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6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体(110)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112),且观察窗(112)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体(110)的背侧设置有攀爬机构(700),所述攀爬机构(700)包括安装竖杆(7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背侧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竖杆(710),且安装竖杆(710)的数量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永仲吕梦岚赵琪柏松魏娴李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