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桂芹专利>正文

一种秧针及取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21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秧针及取秧机构,该秧针包括:连接部、第一秧针部和第二秧针部;第一秧针部和第二秧针部分别与连接部的同一端连接,连接部设置有贯穿连接部的上下表面的长条孔,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秧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贯穿连接部的上下表面的长条孔的方式,使得在调整秧针时,可以在长条孔的任何位置安装螺栓将秧针固定在秧爪子上,使得该秧针的尖部与其他秧针的尖部处于同一条线上,无需调整与秧针连接的部件,也无需多次调整,提高了调整秧针的方便性,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秧针及取秧机构
本技术涉及插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秧针及取秧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秧针上设置有安装螺栓的圆孔,在安装时,使用螺栓通过圆孔将秧针固定在秧爪子上。为了达到每行取秧量相同的目的,需要安装于秧爪子上的所有秧针的尖部都处于同一条线上,由于秧针本身圆孔的设计决定了其安装于秧爪子上基本是无法移动的,因此,如果存在某一秧针的尖部未与其他秧针的尖部处于同一条线,例如:某一秧针的尖部磨损导致其短于其他秧针,则需要调整与该秧针连接的部件来实现对该秧针的调整,例如调整该秧针所安装于的秧爪子的角度来使得该秧针的尖部与其他秧针的尖部处于同一条线。采用这种通过调整与某一秧针连接的部件来使得该秧针的尖部与其他秧针的尖部处于同一条线的调整方式不便于对秧针进行调整,且可能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达到目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秧针及取秧机构,以提高调整秧针的方便性,省时省力。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秧针,包括:连接部、第一秧针部和第二秧针部;所述第一秧针部和所述第二秧针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上下表面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秧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取秧机构,包括:秧针、旋转箱和秧爪子;所述秧针安装于所述秧爪子,所述秧爪子与所述旋转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箱安装于插秧机,其中,所述秧针为上述所述的秧针。可选的,上述取秧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秧针的上方,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秧针固定于所述秧爪子,其中,所述固定件的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预设摩擦系数阈值,或者,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锯齿结构。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锯齿结构时,在所述固定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件的上下表面的圆孔,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固定件锯齿结构,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秧针的上方,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咬合,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圆孔和所述长条孔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秧针固定于所述秧爪子。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上下错开设置。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圆孔的两侧沿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第一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一锯齿结构和由多个第二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条和所述第二锯齿条均沿所述固定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长条孔的两侧沿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第三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三锯齿结构和由多个第四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四锯齿结构,所述第三锯齿条和所述第四锯齿条均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中的一者咬合,所述第二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中的另一者咬合。可选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关于所述固定件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关于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每两个第一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二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三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与每两个第四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关于所述固定件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错开设置,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关于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错开设置,每两个第一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二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三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与每两个第四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相同。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圆孔的一侧沿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由多个第五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五锯齿结构,所述第五锯齿条沿所述固定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长条孔的一侧沿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由多个第六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六锯齿结构,所述第六锯齿条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五锯齿结构与所述第六锯齿结构咬合。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锯齿结构时,在所述固定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件的上下表面的圆孔,在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锯齿结构,且所述上表面的锯齿结构的起始位置与所述下表面的锯齿结构的起始位置是错开的,所述上表面的锯齿结构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圆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上表面的锯齿结构的终止位置与所述圆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下表面的锯齿结构的终止位置与所述圆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所述下表面的锯齿结构的起始位置与所述圆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下表面的锯齿结构的终止位置与所述圆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上表面的锯齿结构的终止位置与所述圆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相对的第五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锯齿结构,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秧针的上方,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的锯齿结构均由在所述圆孔的两侧沿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所述第三连接部锯齿结构由在所述长条孔的两侧沿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六表面上的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锯齿结构咬合,第三螺栓穿过所述圆孔和所述长条孔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秧针固定于所述秧爪子。可选的,所述秧爪子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有秧爪子锯齿结构,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秧爪子相对的第四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锯齿结构;所述秧针设置于所述秧爪子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部锯齿结构与所述秧爪子锯齿结构咬合,第二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孔将所述秧针固定于所述秧爪子。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锯齿结构和所述秧爪子锯齿结构上下错开设置。可选的,所述秧爪子锯齿结构包括沿所述秧爪子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由多个第七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七锯齿结构,所述第七锯齿条沿所述秧爪子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长条孔的两侧沿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第八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八锯齿结构和由多个第九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九锯齿结构,所述第八锯齿条和所述第九锯齿条均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七锯齿结构分别与所述第八锯齿结构以及所述第九锯齿结构咬合。可选的,所述第八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九锯齿结构关于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每两个第七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八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与每两个第九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相同。可选的,所述秧爪子锯齿结构包括沿所述秧爪子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由多个第十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十锯齿结构,所述第十锯齿条沿所述秧爪子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长条孔的一侧沿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由多个第十一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秧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第一秧针部和第二秧针部;/n所述第一秧针部和所述第二秧针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上下表面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秧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第一秧针部和第二秧针部;
所述第一秧针部和所述第二秧针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上下表面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秧针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2.一种取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秧针、旋转箱和秧爪子;
所述秧针安装于所述秧爪子,所述秧爪子与所述旋转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箱安装于插秧机,其中,所述秧针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秧针的上方,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秧针固定于所述秧爪子,其中,所述固定件的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预设摩擦系数阈值,或者,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锯齿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锯齿结构时,在所述固定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件的上下表面的圆孔,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固定件锯齿结构,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
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秧针的上方,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咬合,第一螺栓穿过所述圆孔和所述长条孔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秧针固定于所述秧爪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上下错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圆孔的两侧沿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第一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一锯齿结构和由多个第二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条和所述第二锯齿条均沿所述固定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部锯齿结构包括在所述长条孔的两侧沿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的由多个第三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三锯齿结构和由多个第四锯齿条顺次等间距排列形成的第四锯齿结构,所述第三锯齿条和所述第四锯齿条均沿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中的一者咬合,所述第二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中的另一者咬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关于所述固定件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锯齿结构和所述第四锯齿结构关于所述长条孔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每两个第一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二锯齿条之间的排列间距、每两个第三锯齿条之间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飞龙祖张蓂子
申请(专利权)人:张桂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