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05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0
一种口罩(1),其具备口罩主体(2)、含有水分的含水体(3)、和加热含水体(3)的发热体(4),该口罩主体(2)具备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覆盖部(5)和设置于覆盖部(5)的面部侧的面且收容含水体(3)的袋状收容部(6),发热体(4)安装于收容部(6)的覆盖部(5)侧的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佩戴于面部的口罩,特别涉及一种产生蒸汽的口罩。
技术介绍
目前,口罩作为防御花粉或黄沙等细微粉尘的对策以及感染病毒或细菌等的对策而通用。另外,最近口罩的功能多样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口罩。例如,在睡眠中,由于不存在饮食或唾液等的吞咽,口腔有时容易变得干燥。另外,在冬季空气普遍干燥,而且,除冬季外办公室内空调全年开放。因此,即使在白天也多为空气容易干燥的环境,口腔容易变得干燥。为了防止口腔干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口罩。专利文献1的口罩在覆盖鼻子及嘴的口罩主体上安装有含有水分的含水体和与含水体密合的暖贴等发热体。通过由发热体加热含有水分的含水体来产生温和的蒸汽,由此加湿口罩和面部之间,向口腔内补给水分,由此防止口腔干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0-225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的口罩由于在含水体上直接贴附暖贴,所以含水体的水分浸透暖贴导致暖贴的发热温度可能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创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含水体的水分浸透加热含水体的暖贴等发热体的口罩。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佩戴于面部且产生蒸汽的口罩。本专利技术的口罩具备口罩主体、含有水分的含水体、和加热所述含水体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具备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覆盖部和设置于所述覆盖部的面部侧的面且收容所述含水体的袋状收容部,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覆盖部侧的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含水体具有覆盖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尺寸。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含水体呈现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外形相同形状的外形,并且具有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容部在比所述覆盖部的上侧缘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覆盖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口罩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容部至少具备在其间插入所述含水体的面部侧的第一层和所述覆盖部侧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具有透湿性,所述第二层为非透湿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佩戴口罩时,通过由发热体持续加热含有水分的含水体来长期产生温和的蒸汽,由此加湿口罩主体和佩戴者的面部之间。因此,由于向口腔内补给水分,所以能够长期防止口腔干燥。在此,含水体被收容于收容部,另一方面,发热体安装于收容部的覆盖部侧的面,收容部介于含水体和发热体之间。因此,由于含水体的水分通过收容部抑制浸透,所以能够防止含水体的水分浸透用于加热含水体的发热体。其结果,能够防止发热体的发热温度的降低,能够通过发热体有效加热含水体来更好地产生蒸汽。另外,由于发热体安装于收容部的覆盖部侧的面,即与收容部的面部相反侧的面,所以在佩戴口罩时发热体不直接接触佩戴者的面部,能够防止烫伤佩戴者的面部或佩戴者感到不适。附图说明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主视图,图1(B)是后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X1-X1概略剖视图。图4(A)是收容部的后视图,图4(B)是主视图,图4(C)是X2-X2概略剖视图。图5(A)是含水体的主视图,图5(B)是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口罩1具备佩戴时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眼下方的区域特别是鼻子及嘴)的口罩主体2、含有水分的含水体3、以及用于加热含水体3的发热体4。口罩主体2具备佩戴时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部分即覆盖部5和设置于覆盖部5的面部侧的面(表面)的袋状收容部6。含水体3在被发热体4加热的状态下被收容于口罩主体2的收容部6。由此,在佩戴口罩1时从含水体3中产生温和的蒸汽。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在平面图中呈长方形状。覆盖部5具有在佩戴口罩1时在佩戴者的面部的眼下方横向延伸的上侧缘50、在下颚(或颚下方)横向延伸的下侧缘51、以及连接上侧缘50及下侧缘51的左右侧缘52、53。作为覆盖部5的尺寸,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为左右侧缘52、53横向遮挡脸颊而覆盖一部分面部的鼻子、嘴、下颚、脸颊的尺寸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在佩戴口罩1前(未使用时)为平坦状。即,本实施方式的覆盖部5的结构与立体式覆盖部不同。具体而言,即使通过热合等将两片口罩片的侧缘彼此接合,在未使用时通过在横向中央沿纵向延伸的折叠部将两片口罩片折叠,并将两片口罩片展开,也不会成为平坦状,与佩戴于面部时在鼻子下方(鼻子孔)及嘴之间形成大空间的结构不同,在佩戴于面部时,比立体式覆盖部更进一步与面部的表面密合。覆盖部5可以为单层结构或两层以上的叠层结构,各层可以使用织布或无纺布等具有通气性的片材构成。其中,可优选使用纺粘法、熔喷法、热结合法或射流喷网法形成的无纺布,从手感和保形性的观点来看可进一步优选使用纺粘法形成的无纺布,从隔绝花粉·病毒等性能的观点来看可进一步优选使用熔喷法形成的无纺布。考虑到以上几点,作为优选的覆盖部5的层结构,可举出例如SMS层(纺粘-熔喷-纺粘的三层结构)。此外,除此以外可优选举出S层(纺粘的单层)或SS层(纺粘-纺粘的两层结构)。在将覆盖部5设为叠层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例如缝制、超声波熔敷、热合等公知的方法以规定宽度将各层的片材的外周缘接合,形成覆盖部5。作为构成覆盖部5的各层的织布及无纺布的纤维坯料,可使用公知的坯料,例如,可使用纸、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人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聚丙烯、聚乙烯、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其中,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可优选使用聚丙烯、聚乙烯,从保形性的观点来看可使用聚丙烯,从手感的观点来看可使用尼龙。覆盖部5具有可纵向伸长的结构。例如,在覆盖部5至少设置有一个由横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皱褶形成的褶裥(皱襞)54。通过撑开该褶裥54,覆盖部5能够纵向伸长,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面部的尺寸自由调整覆盖部5的尺寸。在覆盖部5的左右侧缘52、53上,作为用于将覆盖部5保持于佩戴者的面部的保持单元,安装有挂耳绳7。挂耳绳7可通过例如缝制、超声波熔敷、热合等公知的方法安装于覆盖部5。对挂耳绳7的坯料不进行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聚酯等具有弹性的坯料。此外,作为覆盖部5的保持单元,可使用除挂耳绳7外的其它各种单元。在覆盖部5的比上侧缘50靠内侧位置设置有由例如聚乙烯等塑料树脂或可降解树脂等构成的线状鼻梁片8。因为通过鼻梁片8防止佩戴者的鼻子和覆盖部5之间产生间隙,所以能够使覆盖部5与面部贴合。鼻梁片8内置于例如覆盖部5,可以通过在其上下位置利用例如超声波熔敷等将构成覆盖部5的各层片材接合,固定于规定位置。接着,如图1~图4所示,收容部6具有面部侧的第一层60和覆盖部5侧的第二层61,第一层60的外周缘的除上侧缘外的部分与第二层61接合。由此,收容部6在上部形成开口,形成能够将含水体3插入并保持在第一层60及第二层61之间的袋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其具备口罩主体、含有水分的含水体、和加热所述含水体的发热体,/n所述口罩主体具备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覆盖部和设置于所述覆盖部的面部侧的面且收容所述含水体的袋状收容部,/n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覆盖部侧的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8 JP 2018-2477221.一种口罩,其具备口罩主体、含有水分的含水体、和加热所述含水体的发热体,
所述口罩主体具备覆盖佩戴者的一部分面部的覆盖部和设置于所述覆盖部的面部侧的面且收容所述含水体的袋状收容部,
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覆盖部侧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含水体具有覆盖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分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亚由美小锻治泰斗石山龙太郎小迫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