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88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低压极柱,该低压极柱包括极柱主体和导向脚,导向脚设于极柱主体的外壁面上且沿极柱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设有安装孔的极柱安装座;设于安装孔的侧壁的导向槽,当导向脚移动至导向槽内时,导向脚滑设于导向槽,导向脚与导向槽配合用于限定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套设于极柱主体外且位于安装孔内的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带动低压极柱沿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向脚与导向槽配合限定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弹性件带动低压极柱沿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清洁低压极柱的端子接触面的效果,提高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6月23日、申请号为CN201710488955X、专利技术名称为低压极柱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包括车端电连接器和电池端电连接器,车端电连接器安装于与车连接的快换支架或直接安装在车上;电池端电连接器安装在快换电池包上。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分别与车体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一一对应电连接。在现有技术中,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端的端面在长期接触过程中容易产生氧化层,进而降低了低压极柱的电接触性能,使得低压极柱的电接触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低压极柱存在电接触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电连接器,其特点在于,包括低压极柱、极柱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极柱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所述低压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极柱的导向脚滑设于导向槽,用于限定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低压极柱沿所述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较佳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极柱的极柱主体外。较佳地,所述低压极柱包括所述极柱主体和所述导向脚,所述导向脚设于所述极柱主体的外壁面上,且沿所述极柱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较佳地,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低压极柱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较佳地,所述极柱安装座包括主板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安装孔包括相连通的主板安装孔和盖板安装孔,所述主板安装孔设于所述主板内,所述盖板安装孔设于所述盖板内,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盖板安装孔的侧壁。较佳地,所述主板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主板安装孔靠近所述盖板安装孔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槽邻接且连通,所述导向脚卡设于所述限位槽。较佳地,所述盖板安装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主板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防护结构体,所述防护结构体卡设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较佳地,所述防护结构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护结构体头部、防护结构体中间部和防护结构体尾部,所述防护结构体头部和所述防护结构体尾部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的直径,且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卡设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防护结构体头部与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连接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防护结构体尾部与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连接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较佳地,所述防护结构体为防护圈,和/或,所述防护结构体的材质为橡胶。较佳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防护结构体、所述第一部分,且插设于所述极柱主体的尾端。较佳地,位于所述防护结构体与所述极柱主体的尾端之间的所述线缆的长度大于所述防护结构体到所述极柱主体的尾端的距离。较佳地,位于所述防护结构体与所述极柱主体的尾端之间的所述线缆的形状为螺旋形。较佳地,所述极柱主体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体和压线体,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体外,且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主板安装孔内,所述压线体位于所述盖板安装孔内,所述连接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压线体的直径,所述导向脚位于所述连接体靠近所述压线体的一端的外壁面,所述线缆插设于所述压线体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端。较佳地,所述压线体设有线缆槽,所述线缆槽用于插设所述线缆。较佳地,所述压线体包括相连接的压线体头部和压线体尾部,所述压线体头部远离所述压线体尾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压线体尾部中与所述压线体头部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压线体尾部中远离所述压线体头部一端的直径;所述压线体头部中与所述压线体尾部连接的一端的直径等于所述压线体头部中远离所述压线体尾部一端的直径。较佳地,所述连接体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体头部和连接体尾部以及限位台,所述连接体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体尾部的直径,所述连接体尾部远离所述连接体头部的一端与所述压线体连接,所述限位台沿周向设于所述连接体头部和所述连接体尾部的连接处的外壁面,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体尾部外,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台中面向所述连接体尾部的一侧。较佳地,所述主板包括壳体和中间块,所述壳体中面向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容置腔,所述中间块卡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向脚与导向槽配合限定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弹性件带动低压极柱沿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清洁低压极柱的端子接触面的效果,提高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包含该低压极柱的电连接器的电接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低压极柱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低压极柱10极柱主体11连接体12连接体头部121连接体尾部122限位台123压线体13线缆槽131压线体头部132压线体尾部133导向脚15极柱安装座20安装孔21导向槽211主板安装孔212限位槽2121盖板安装孔213第一部分2131第二部分2132主板22壳体221中间块222盖板23护结构体24防护结构体头部241防护结构体中间部242防护结构体尾部243线缆25弹性件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请结合图1和图2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低压极柱10,低压极柱10包括极柱主体11和导向脚15,导向脚15设于极柱主体11的外壁面上,且沿极柱主体1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导向脚15与极柱主体11一体成型。这样,通过设置导向脚,使低压极柱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可以按照与导向脚对应设置的导向槽所限定的方向而旋转,从而达到低压极柱自动清洁端子接触面的效果,提高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的稳定性。导向脚1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导向脚15沿极柱主体1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这样,通过设置导向脚的数量及位置,使低压极柱在旋转过程中运动更为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脚15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四个或者其他数值,该些导向脚15沿低压极柱1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极柱主体11包括相连接的连接体12和压线体13,连接体12的直径大于压线体13的直径,导向脚15位于连接体12靠近压线体13的一端的外壁面。压线体13设有线缆槽131,线缆槽131用于插设线缆。压线体13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极柱、极柱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极柱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所述低压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极柱的导向脚滑设于导向槽,用于限定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低压极柱沿所述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极柱、极柱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极柱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所述低压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极柱的导向脚滑设于导向槽,用于限定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低压极柱沿所述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极柱的极柱主体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极柱包括所述极柱主体和所述导向脚,所述导向脚设于所述极柱主体的外壁面上,且沿所述极柱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低压极柱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安装座包括主板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安装孔包括相连通的主板安装孔和盖板安装孔,所述主板安装孔设于所述主板内,所述盖板安装孔设于所述盖板内,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盖板安装孔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主板安装孔靠近所述盖板安装孔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槽邻接且连通,所述导向脚卡设于所述限位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安装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主板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防护结构体,所述防护结构体卡设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防护结构体头部、防护结构体中间部和防护结构体尾部,所述防护结构体头部和所述防护结构体尾部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的直径,且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卡设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防护结构体头部与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连接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防护结构体尾部与所述防护结构体中间部连接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体为防护圈,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仇丹梁黄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