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具有弧面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弧面,包括弯折部;支撑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与所述支撑组件抵接,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部,避免弯折部弯折时产生弯折死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模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OLED)模组以及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器件的显示模组等平面显示模组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模组中的主流。目前各种显示设备正向可弯折发展,在柔性显示模组的制作中,必然需要使用弯折工艺,但弯折后的柔性显示模组容易出现死折,影响可靠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显示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模组的弯折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具有弧面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弧面,包括弯折部;支撑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抵接,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部。另外,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部抵接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陷部。另外,所述凹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凹陷部沿预设方向呈线性排列或者矩阵排列。通过设置多个凹陷部,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组件对回弹力的释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另外,所述凹陷部为贯穿所述支撑组件的通孔。另外,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在垂直于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凹陷部为自所述第一面朝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的凹槽。另外,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偿结构,所述补偿结构用于填充所述凹陷部,且可从所述凹陷部中抽出。通过设置补偿结构,从而能够自由调整第一支撑组件的结构强度(如需要支撑组件的结构强度强、回弹力释放能力弱时插入较多的补偿结构;需要支撑组件的结构强度弱、回弹力释放能力强时插入较少的补偿结构甚至不插入补偿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另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非弯折部、弯折部和延伸部,所述非弯折部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弧面,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非弯折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另外,所述弯折部之间形成一弯折空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非弯折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支撑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弯折空间中的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弯折空间;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邻近所述弯折部的弧形区,所述弧形区的弯折弧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弯折部的最大可弯折弧度。另外,所述弧形区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持孔,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持部,所述至少一个卡持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卡持孔相互卡持。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二支撑组件固定的更紧密,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柔性电路板与柔性显示屏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对曲面屏和全面屏的设计需求,柔性显示面板会至少部分贴合于盖板的弧面,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且支撑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抵接,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避免弯折部弯折时产生弯折死角,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补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还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支撑组件和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模组100,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弧面10的盖板1;柔性显示面板2,至少部分贴合于盖板1的弧面10,包括弯折部21;支撑组件3,柔性显示面板2的弯折部21与支撑组件3抵接,用于消除或者释放柔性显示面板2弯折部21弯折产生的应力。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盖板1通常为带有弧面的玻璃盖板。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粘结层4,粘结层4起到将显示面板与盖板1粘结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粘结层4的材质可以为光学透明胶(OCA)、亚克力胶(PSA)、光学透明树脂(OCR)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会经过粘结层4从盖板出射,通过使用透明材料制备粘结层4,以确保显示面板100的光学性能不会受到粘结层4的影响,提高了后续工艺中制成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显示面板100曲面屏和全面屏的设计需求,柔性显示面板2会部分贴合于盖板1的弧面10,通过设置支撑组件3,且支撑组件3与柔性显示面板2的弯折部21抵接,使得支撑组件3能够支撑柔性显示面板2的弯折部21,避免弯折部21弯折时产生弯折死角,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具体的说,柔性显示面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非弯折部20、弯折部21和延伸部22,非弯折部20贴合于盖板1的弧面10,非弯折部具有显示功能,支撑组件3设置于非弯折部20和延伸部2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3也可以称为垫高块,材质通常为硅胶。由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在非弯折部20和延伸部22之间设置支撑组件3,使得支撑组件3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非弯折部20和延伸部2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变形,也避免了弯折部变形,提高了显示模组100的可靠性。请参见图2,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与柔性显示面板2弯折部21抵接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陷部30。由于非弯折部20贴合于盖板1的弧面10,因此当非弯折部20和延伸部22与支撑组件3抵接时,通过在支撑组件3上设置凹陷部30,在支撑组件3产生的回弹力时,凹陷部30对产生的回弹力进行释放,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支撑组件3与非弯折部20和延伸部22分离,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100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凹陷部3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弧面的盖板;/n柔性显示面板,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弧面,包括弯折部;/n支撑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与所述支撑组件抵接,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弧面的盖板;
柔性显示面板,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盖板的弧面,包括弯折部;
支撑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与所述支撑组件抵接,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部抵接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凹陷部沿预设方向呈线性排列或者矩阵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贯穿所述支撑组件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在垂直于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凹陷部为自所述第一面朝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偿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敏,张帅,古春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