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解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33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3
一种液力解锚工具。主要解决现有的解锚工具解锚力小而无法解锚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定状态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底部连接有活塞,上接头(1)及活塞内部设有内部通道(4),活塞下端连接推力杆(28);所述活塞外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上接头(24),捕捞装置上接头(24)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下接头(25),捕捞装置下接头(25)内部设有旋转套(26),旋转套(26)内壁上固定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捕捞键(27)。该液力解锚工具通过液力解除井下射孔孔道深度检测装置中的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定状态,解锚过程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力解锚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用井下射孔孔道深度检测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液力解锚工具。
技术介绍
射孔穿深是评价射孔器参数的一个重要指标,射孔穿深直接影响着油气井开发效果,因而掌握射孔弹在井下实际穿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射孔穿深检测技术只能在地面进行模拟检测,尚不能测量井下地层中的射孔弹实际穿深。地面模拟检测主要有混凝土靶检测,贝雷砂岩靶检测和钢靶检测,由于地面模拟检测的岩性与井下射孔层岩性不同,并且井下具有一定的温度,压力,地面无法真实模拟井下实际射孔情况,导致地面检测射孔器的穿深方法均不能代表射孔器在井下的实际穿深。因此,需要一种井下射孔孔道深度检测装置来检测射孔穿深。井下射孔孔道深度检测装置在检测结束后,需要通过解锚工具产生的较大推力作用于液力方位支撑器中心杆上端,克服液力方位支撑器锚定力,推动中心杆,解除液力方位支撑器锚定状态,并回收液力方位支撑器。而现有的解锚工具大多解锚力小,无法解除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定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液力解锚工具解锚力小而无法解锚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定状态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力解锚工具,该液力解锚工具可以通过液力解除井下射孔孔道深度检测装置中的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定状态,解锚力大,解锚过程省时省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力解锚工具,包括上接头,所述上接头底部连接有活塞,上接头及活塞内部设有内部通道,活塞下端连接推力杆;所述活塞外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上接头,捕捞装置上接头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下接头,捕捞装置下接头内部设有旋转套,旋转套内壁上固定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捕捞键。所述活塞包括上活塞和下活塞,上活塞外部设有上液压缸,上液压缸底部连接有下液压缸;所述上活塞将上液压缸内部分为上液压舱和上空气舱,下活塞将下液压缸内部分为下液压舱和下空气舱,所述上活塞对应上液压舱处的侧壁上开有上进液通道,对应下液压舱处的侧壁上开有下进液通道。所述推力杆底部中心处开有中心通道,侧壁上开有与中心通道相通的泄流通道。所述旋转套与捕捞装置下接头之间为间隙配合,且旋转套轴向上置于捕捞装置上接头与捕捞装置下接头内壁上的台阶之间。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该工具通过电缆输送方式下井,通过液力改变活塞上下压力差,使液压缸体与活塞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推动底部的液力方位支撑器运动,进而解除锚爪的锚定,解锚过程更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解锚工具与液力方位支撑器相连的示意图图3是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的展开图。图中1-密封杆,2-密封圈,4-内部通道,5-上活塞,6-缸体接头,9-上液压舱,10-上进液通道,11-上液压缸,13-上空气舱,17-下液压舱,18-下进液通道,19-下液压缸,20-下空气舱,21-下活塞,24-捕捞装置上接头,25-捕捞装置下接头,26-旋转套,27-捕捞键,28-推力杆,29-中心孔道,30-泄流通道,31-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32-液力方位支撑器推力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一种液力解锚工具,包括上接头1,所述上接头1通过螺纹与上部工具相连,并通过密封圈2密封。上接头1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塞,活塞可以分为上活塞5和下活塞21,二者之间螺纹连接,其中上接头1及上活塞5内部设有内部通道4,下活塞21下端连接推力杆28。所述上活塞5外部设有上液压缸11,上液压缸11底部连接有下液压缸19,其中上液压缸19上端连接有缸体接头6,缸体接头6与上活塞5的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上液压缸19底部与上活塞5的活塞杆之间也设有密封圈,使得上活塞5将上液压缸11内部分为上液压舱9和上空气舱13,且上活塞5对应上液压舱9处的侧壁上开有上进液通道10。所述下活塞21将下液压缸19内部分为下液压舱17和下空气舱20,下活塞21对应下液压舱17处的侧壁上开有下进液通道18。所述下液压缸19底部螺纹连接有捕捞装置上接头24,捕捞装置上接头24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下接头25,捕捞装置下接头25内部设有旋转套26,旋转套26与捕捞装置下接头25之间为间隙配合,旋转套26轴向上置于捕捞装置上接头24与捕捞装置下接头25内壁上的台阶之间,使得旋转套26径向可自由转动,但轴向不能上下窜动。旋转套26内壁上固定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捕捞键27,捕捞键27宽度与配套的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31相吻合。所述推力杆28底部中心处开有中心通道29,侧壁上开有与中心通道29相通的泄流通道30。所述捕捞键27与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31相配合,所述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31如图3所示,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布的3组捕捞槽单体,每组捕捞槽单体均包括上捕捞槽、下捕捞槽、过渡槽,其中上捕捞槽用B1、B2、B3表示,下捕捞槽用A1、A2、A3表示,过渡槽用C1、C2、C3表示,三个下捕捞槽与三个过渡槽交替布置。该液力解锚工具解除液力方位支撑器锚定并回收液力方位支撑器的过程如下(如图3):通过电缆输送方式将快速接头、磁性定位仪、电子进液开关、液力解锚装置输送至目的层。到达目的层后,在电缆及工具串重力作用下,3个捕捞键27运移至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31的下捕捞槽中,即图2所示的A1、A2、A3点。然后,上提电缆,使3个捕捞键27沿轨道上移至B1、B2、B3点,此时液力解锚工具捕获液力液力方位支撑器,此时保持电缆绷直受力状态。通过地面仪打开电子进液开关,井内液体沿内部通道4、上进液通道10、下进液通道18,进入上液压舱9和下液压舱17。井内液体压强作用在上液压舱9和下液压舱17内部端面,产生作用力,在该力作用下,缸体接头6、上液压缸11、上液压缸19、捕捞装置上接头24、捕捞装置下接头25、旋转套26、捕捞键27携带液力方位支撑器上部向上运动,而上活塞5、下活塞21、推力杆28推动液力方位支撑器推力杆32、向下运动,从而使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爪向锥体下端运动,从而收回锚爪,解除液力方位支撑器的锚定状态。每个液力解锚装置液压缸在1000米深,井内介质为水的情况下,可产生5.2吨解锚力,两个液压缸共产生10.4吨解锚力,该力大于液力方位支撑器一个液压缸产生的锚定力5.2吨。解锚后,由于捕捞键27位于液力方位支撑器捕捞槽31的B1、B2、B3处,处于捕获液力方位支撑器状态,上提电缆,即可取出液力解锚工具和液力方位支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解锚工具,包括上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底部连接有活塞,上接头(1)及活塞内部设有内部通道(4),活塞下端连接推力杆(28);所述活塞外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上接头(24),捕捞装置上接头(24)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下接头(25),捕捞装置下接头(25)内部设有旋转套(26),旋转套(26)内壁上固定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捕捞键(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解锚工具,包括上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底部连接有活塞,上接头(1)及活塞内部设有内部通道(4),活塞下端连接推力杆(28);所述活塞外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上接头(24),捕捞装置上接头(24)底部连接有捕捞装置下接头(25),捕捞装置下接头(25)内部设有旋转套(26),旋转套(26)内壁上固定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捕捞键(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解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上活塞(5)和下活塞(21),上活塞(5)外部设有上液压缸(11),上液压缸(11)底部连接有下液压缸(19);所述上活塞(5)将上液压缸(11)内部分为上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蔡山杨坤张伟民于秋来莫祥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