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2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并排设置有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所述水源箱与水源箱二通过连接管一连通,所述水源箱二与水源箱三通过连接管二连接,所述基座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水泵提升站一、水泵提升站二和水泵提升站三,所述水泵提升站一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一底部的出水弯管一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二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二底部的出水弯管二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三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三底部的出水弯管三连接,在水泵提升站一上增设预设管一,水泵提升站二上增设预设管二,使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能够实现独立供水和同步供水,保证了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次供水设备
,具体是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人们所称的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它是在国家市政管网或者居民自用供水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二次供水,以满足广大用户的用水需求。二次供水设备主要是由气压罐、水泵和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的。二次供水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少、灵活、便捷。适合于各大高层居民用户、城市广场、校区别墅、学校医院等。二次供水设备采用自动运转、节能与自来水自动并网,停电后仍然可以实施供水。二次供水设施主要为弥补市政供水管线压力不足,保证居住、生活在高层人群用水而设立的。相比原水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质更容易被污染,二次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都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并排设置有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所述水源箱一的顶部一侧与水源箱二的顶部一侧通过连接管一连通,所述水源箱二的顶部另一侧与水源箱三的顶部一侧通过连接管二连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自来水进水管组,所述自来水进水管组的一端连接在水源箱一的顶部另一侧,所述基座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水泵提升站一、水泵提升站二和水泵提升站三,所述水泵提升站一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一底部的出水弯管一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二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二底部的出水弯管二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三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三底部的出水弯管三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一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一,所述承接管一上连接有导流管一,所述水泵提升站二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二,所述承接管二上连接有导流管二,所述水泵提升站三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三,所述导流管一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接管二上,所述导流管二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接管三上,所述承接管三上连接有总送水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接管一上还连接有预设管一,所述预设管一的另一端连接在总送水管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接管二上还连接有预设管二,所述预设管二的另一端连接在总送水管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源箱一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为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固定箱的外部顶面上固定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气管道,且出气管道插入到喷吹管的内部,所述水源箱一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滤清筒,所述喷吹管的另一端贯穿水源箱一的顶盖插入到滤清筒的内部,所述滤清筒的外表面上部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膜滤孔,所述膜滤孔的内部设置有PVDF膜,且该PVDF膜的膜丝内外径为0.9/1.9mm,孔径为0.1mm,纯水通量为100~500-10KPa,25℃L/hr,所述喷吹管位于滤清筒内部一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喷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箱的外部一侧经电机安装座固定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箱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喷吹管位于固定箱内部的一端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在固定箱内啮合传动,所述喷吹管的上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环形块一和环形块二,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底面上设置有固定块一,所述滤清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呈盘状结构,且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重合,所述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的盘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供喷吹管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块一的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供环形块一转动的环形槽,所述固定块二的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供环形块二转动的环形槽,所述喷吹管经环形块一和环形块二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的环形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清筒的底部出水端口贯穿水源箱一的底部设置,且滤清筒的出水端口同出水弯管一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源箱二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由活性炭吸附筒层、纤维筒层和细过滤网筒层构成,所述活性炭吸附筒层、纤维筒层和细过滤网筒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所述活性炭吸附筒层、纤维筒层和细过滤网筒层的底部均为喇叭状结构,且在活性炭吸附筒层、纤维筒层和细过滤网筒层的底部设置有呈盘状结构的阻流块,所述细过滤网筒层的顶部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支撑块,所述净化机构通过环形支撑块架设在水源箱二内部的支撑圆盘上;所述水源箱二外部顶面的中间位置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水源箱二的内部,所述转轴的末端贯穿阻流块连接有V型擦块,所述V型擦块的底面斜度与水源箱二底部的斜度一致;所述连接管一位于水源箱二内部一端的位于活性炭吸附筒层的正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连接管一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一,所述连接管二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二,所述连接管二与水源箱二侧壁的连接位置处位于支撑圆盘的正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的底部一侧均设置有排水管口,所述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的正面上经法兰盘设置有呈透明结构的观察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设管一、导流管一、预设管二、导流管二和总送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并将水源箱一同水泵提升站一连接,水源箱二同水泵提升站二连接,水源箱三同水泵提升站三连接,同时水泵提升站一上的导流管一与水泵提升站二上的导流管二及水泵提升站二相互连接,实现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同时增压给水,使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稳定性更高,并在水泵提升站一上增设预设管一,水泵提升站二上增设预设管二,使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实用性强,使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能够实现独立供水,保证了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因单个水源箱发生故障而造成断水;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源箱一的内部设置有滤清筒,并通过在滤清筒的膜滤孔的内部设置有PVDF膜,利用滤清筒将水中的杂质分子截留,使进入水源箱二内的水得到净化,并将水泵提升站一输入端所连接的出水弯管一的一端筒滤清筒底部出水端口连接,使水源箱一内部的水单独输出或导入水源箱二时,均能够满足水质得到饮用水标准,使该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的灵活性高;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源箱二的内部设置由活性炭吸附筒层、纤维筒层和细过滤网筒层所组成的净化机构,使水源箱二内部的水单独输出或导入水源箱三时,均能够满足水质得到饮用水标准,同时在水源箱二的底部设置V型擦块,当对水源箱二进行清洗时,通过电机二驱动转轴带动V型擦块转动,使V型擦块对水源箱二的内部进行清洗,使水源箱二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中间储水设备更加干净,有效保证了水质;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的正面通过法兰盘设置有呈透明结构的观察窗,不仅使管理人员便于对水源箱一、水源箱二和水源箱三内部水质的观察,同时便于管理人员对水源箱一、水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并排设置有水源箱一(2)、水源箱二(3)和水源箱三(4),所述水源箱一(2)的顶部一侧与水源箱二(3)的顶部一侧通过连接管一(204)连通,所述水源箱二(3)的顶部另一侧与水源箱三(4)的顶部一侧通过连接管二(302)连接,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自来水进水管组(101),所述自来水进水管组(101)的一端连接在水源箱一(2)的顶部另一侧,所述基座(1)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水泵提升站一(5)、水泵提升站二(6)和水泵提升站三(7),所述水泵提升站一(5)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一(2)底部的出水弯管一(501)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二(6)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二(3)底部的出水弯管二(601)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三(7)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三(4)底部的出水弯管三(701)连接;/n所述水泵提升站一(5)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一(502),所述承接管一(502)上连接有导流管一(504),所述水泵提升站二(6)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二(602),所述承接管二(602)上连接有导流管二(604),所述水泵提升站三(7)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三(702),所述导流管一(504)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接管二(602)上,所述导流管二(604)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接管三(702)上,所述承接管三(702)上连接有总送水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并排设置有水源箱一(2)、水源箱二(3)和水源箱三(4),所述水源箱一(2)的顶部一侧与水源箱二(3)的顶部一侧通过连接管一(204)连通,所述水源箱二(3)的顶部另一侧与水源箱三(4)的顶部一侧通过连接管二(302)连接,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自来水进水管组(101),所述自来水进水管组(101)的一端连接在水源箱一(2)的顶部另一侧,所述基座(1)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水泵提升站一(5)、水泵提升站二(6)和水泵提升站三(7),所述水泵提升站一(5)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一(2)底部的出水弯管一(501)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二(6)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二(3)底部的出水弯管二(601)连接,所述水泵提升站三(7)的输入端与水源箱三(4)底部的出水弯管三(701)连接;
所述水泵提升站一(5)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一(502),所述承接管一(502)上连接有导流管一(504),所述水泵提升站二(6)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二(602),所述承接管二(602)上连接有导流管二(604),所述水泵提升站三(7)的输出端连接有承接管三(702),所述导流管一(504)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接管二(602)上,所述导流管二(604)的另一端连接在承接管三(702)上,所述承接管三(702)上连接有总送水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一(502)上还连接有预设管一(503),所述预设管一(503)的另一端连接在总送水管(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二(602)上还连接有预设管二(603),所述预设管二(603)的另一端连接在总送水管(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箱一(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箱(201),所述固定箱(201)的内部为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固定箱(201)的外部顶面上固定设置有气泵(202),所述气泵(202)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气管道,且出气管道插入到喷吹管(208)的内部,所述水源箱一(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滤清筒(207),所述喷吹管(208)的另一端贯穿水源箱一(2)的顶盖插入到滤清筒(207)的内部,所述滤清筒(207)的外表面上部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膜滤孔(2071),所述膜滤孔(2071)的内部设置有PVDF膜,且该PVDF膜的膜丝内外径为0.9/1.9mm,孔径为0.1mm,纯水通量为100~500-10KPa,25℃L/hr,所述喷吹管(208)位于滤清筒(207)内部一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喷吹孔(208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无负压叠压稳流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201)的外部一侧经电机安装座固定设置有电机一(203),所述电机一(203)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箱(201)连接有锥齿轮一(2031),所述喷吹管(208)位于固定箱(201)内部的一端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锥齿轮二(2081),所述锥齿轮二(2081)与锥齿轮一(2031)在固定箱(201)内啮合传动,所述喷吹管(208)的上部位置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忠宝高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一水务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