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27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末端泵管、多节标准节泵管及环形振捣器,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从下至上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环形振捣器可拆卸式套设于末端泵管的外侧;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的管壁内设有整体联通的内部导线,末端泵管的外侧设有与内部导线联通的第一金属触点,环形振捣器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触点,环形振捣器与末端泵管安装后,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接触,通过内部导线为环形振捣器的振捣提供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末端泵管上设置环形振捣器,在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可进行适当振捣,使水下混凝土更密实,配合比设计时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水下混凝土有导管法、压浆法、倾倒法等施工方法,其中以导管法应用最广。常规的水下混凝土导管法施工过程中,泵管本身仅作输送混凝土之用,不能对水下混凝土进行振捣,另外普通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也无法深入水下几十米进行振捣,故水下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水下混凝土仅通过增加水泥用量、控制水灰比、含砂率和用水量等配合比措施来满足设计要求和保证施工质量,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比一般混凝土多,成本亦有所增加。混凝土在水中虽然可以凝固硬化,但浇筑质量较差。若以水下混凝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的围护体系,后期易造成渗漏水隐患,堵漏等措施亦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水下混凝土更密实,同时降低成本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包括末端泵管、多节标准节泵管以及环形振捣器,所述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从下至上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环形振捣器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末端泵管的外侧;所述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的管壁内设有整体联通的内部导线,所述末端泵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内部导线联通的第一金属触点,所述环形振捣器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环形振捣器与所述末端泵管安装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通过所述内部导线为所述环形振捣器的振捣提供电流。较佳地,所述内部导线在所述管壁的端部为第三金属触点,相互连接的末端泵管和标准节泵管之间或者两节标准节泵管之间的内部导线通过所述第三金属触点实现上下联通。较佳地,所述末端泵管顶部和每个所述标准节泵管的顶部均设有凸起,每个所述标准节泵管的底部均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口。较佳地,每个所述末端泵管或标准节泵管上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的两侧。较佳地,所述末端泵管上的第一金属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金属触点在所述末端泵管上沿垂向分布,所述环形振捣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的数量。较佳地,每个所述法兰盘上安装有密封胶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至少一个所述环形振捣器安装于所述末端泵管上,并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步骤2:所述末端泵管安装完成后,依次在上方安装所述标准节泵管,并使上下两个泵管的内部导线联通;步骤3:利用所述内部导线施加电流驱动所述环形振捣器进行水下混凝土振捣;步骤4:拆除时,从最上部的标准节泵管依次逐节拆除,剩余泵管内所述内部导线依然为联通状态,所述环形振捣器可持续工作直至水下混凝土施工完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及其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末端泵管上设置环形振捣器,在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可进行适当振捣,使水下混凝土更密实,配合比设计时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成本;2.本专利技术可直接在原有混凝土泵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3.环形振捣器固定在末端泵管外侧,采用扣件或螺栓等可快速装拆的连接形式,方便更换不同功率的振捣器或在振捣棒损坏时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中泵管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中环形振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末端泵管、11-法兰盘、12-内部导线、13-第一金属触点、14-第三金属触点、15-凸起、20-标准节泵管、30-环形振捣器、31-第二金属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末端泵管10、多节标准节泵管20以及环形振捣器30,所述末端泵管10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20从下至上依次通过法兰盘11连接,较佳地,每个所述法兰盘11上安装有密封胶圈(未图示),确保两个法兰盘11连接后,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作用;所述环形振捣器30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末端泵管10的外侧,例如,可采用扣件或螺栓等可快速装拆的装置,便于根据现场施工需求更换不同功率的振捣器或在振捣棒损坏时进行更换;所述末端泵管10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20的管壁内设有整体联通的内部导线12,所述末端泵管10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内部导线12联通的第一金属触点13,所述环形振捣器30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触点31,所述环形振捣器30与所述末端泵管10安装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3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31接触,通过所述内部导线12为所述环形振捣器30的振捣提供电流。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末端泵管10上设置环形振捣器30,在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可进行适当振捣,使水下混凝土更密实,配合比设计时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泵管(包括末端泵管10和标准节泵管20)均可直接在原有混凝土泵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内部导线12在所述管壁的端部为第三金属触点14,相互连接的末端泵管10和标准节泵管20之间或者两节标准节泵管20之间的内部导线12通过所述第三金属触点14实现上下联通。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末端泵管10顶部和每个所述标准节泵管20的顶部均设有凸起15,每个所述标准节泵管20的底部均设有与所述凸起15适配的凹口,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末端泵管10或标准节泵管20上所述凸起15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14的两侧。这样,安装泵管时,只需利用凸起15和对应的凹口进行定位,即可实现第三金属触点14的准确定位,确保上下两个第三金属触点14的准确接触。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末端泵管10上的第一金属触点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金属触点13在所述末端泵管10上沿垂向分布,所述环形振捣器30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3的数量。换句话说,在所述末端泵管10上可以设置多组第一金属触点13作为备选,实际施工中,可在备选的第一金属触点13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数量用于安装环形振捣器30,继而增加本申请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至少一个所述环形振捣器30安装于所述末端泵管10上,并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13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31接触,当然,标准节泵管20安装完成后,也可根据施工需求,对末端泵管10上环形振捣器30的数量及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步骤2:所述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末端泵管、多节标准节泵管以及环形振捣器,所述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从下至上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环形振捣器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末端泵管的外侧;所述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的管壁内设有整体联通的内部导线,所述末端泵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内部导线联通的第一金属触点,所述环形振捣器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环形振捣器与所述末端泵管安装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通过所述内部导线为所述环形振捣器的振捣提供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末端泵管、多节标准节泵管以及环形振捣器,所述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从下至上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环形振捣器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末端泵管的外侧;所述末端泵管以及多节标准节泵管的管壁内设有整体联通的内部导线,所述末端泵管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内部导线联通的第一金属触点,所述环形振捣器的内部设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环形振捣器与所述末端泵管安装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接触,通过所述内部导线为所述环形振捣器的振捣提供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导线在所述管壁的端部为第三金属触点,相互连接的末端泵管和标准节泵管之间或者两节标准节泵管之间的内部导线通过所述第三金属触点实现上下联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泵管顶部和每个所述标准节泵管的顶部均设有凸起,每个所述标准节泵管的底部均设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凹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混凝土同步振捣泵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常卿陆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