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09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包括下支撑部以及下支撑部上方设置的工作台,所述下支撑部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通过液压油缸与下支撑部固定安装,两个所述第一滑块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交叉传动杆,两个所述第二交叉传动杆顶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交叉传动杆,所述第二转环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齿条自锁限位机构,实现了两个第一交叉传动杆之间卡死限位,以便于在发生意外失去动力后进行自锁保护,又由于采用联动式重心偏移结构,实现了下支撑部上下联动滑动,在遇到坑地时增加防坑地侧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升降机
,具体为当油管爆裂时,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
技术介绍
升降机,是一种多功能升降机械设备,升降机通常被用于救援和装修。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铁路、公路、机场、船舶、电力等同行业的高空检修、安装、维护;仓库、码头、生产线上的货物装卸、输送、堆垛;体育场馆、会馆及其他高层建筑的场景不知、装饰、维修和清洁工作等,能极大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升降机以一种安全性相当突出的高空作业平台,已成为施工和作业中的首选设备,然而其在具体使用时,往往会出现一定的不足之处,升降机器举升后出现意外出现油管爆裂时,平台刹车不及时容易造成坠落,从而在事故发生时难以进行有效的人员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包括下支撑部以及下支撑部上方设置的工作台,所述下支撑部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通过液压油缸与下支撑部固定安装,两个所述第一滑块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交叉传动杆,两个所述第二交叉传动杆顶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交叉传动杆,两个所述第一交叉传动杆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所述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内侧均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有内转环,所述第一转环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转环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条,所述弧形挡条上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两个所述弧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支撑框以及槽壳,所述支撑框一端与槽壳固定连通,另一端通过传动连杆与两个第二滑块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框内固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套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外侧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滑杆上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通过传动连杆与两个第二滑块传动连接,所述槽壳内腔与第二固定柱间隙配合,所述槽壳与转柱抵接,所述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齿,两个所述内转环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卡齿。其中,所述内卡齿与外卡齿方向相反。其中,所述工作台底部固定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设有两个挡块,两个所述挡块与两个第一交叉传动杆顶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开口腔,所述工作台外侧顶端固定有侧挡口,所述工作台底端固定有传动竖板。其中,两个所述内转环之间转动连接限位转轴,所述工作台底部开口处侧壁开设有竖槽口,所述竖槽口开口宽度大于限位转轴的直径。其中,所述下支撑部下端开口处套设有驱动机架,所述驱动机架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下支撑部侧壁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滚轮转轴处间隙配合。其中,所述下支撑部内侧开设有第一传动齿条,所述驱动机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竖板上开设有第二传动齿条,所述第一传动齿条以及第二传动齿条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两侧啮合连接。其中,所述下支撑部开口处开设有支撑口,所述支撑口与侧挡口卡接。其中,所述下支撑部内腔水平端固定有套杆,所述驱动机架顶端固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套杆间隙配合,所述套筒外侧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齿条自锁限位机构,由于采用了限位转轴对于两个内转环的转动连接,同时由于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通过第一连杆与两个内转环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共轴转动使用,又由于采用了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内侧固定的内卡齿,以及两个内转环外侧固设的外卡齿,同时由于采用了第二滑块与弧形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二固定柱与转柱之间的抵接,同时再采用滑套与滑杆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滑杆外侧套设的第二压缩弹簧,实现了第一转环以及第二转环快速转动或产生振动时,传动连杆转动支撑偏转,从而实现了两个第二滑块推动两个弧形挡条互相远离,以及弧形挡条与内卡齿与外卡齿贴合卡紧,进而实现了两个第一交叉传动杆之间卡死限位,以便于在发生意外失去动力后进行自锁保护。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联动式重心偏移结构,由于采用了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条以及第二传动齿条之间的啮合连接,以及滚轮转轴处与槽口之间的滑动连接,又由于采用了侧挡口与支撑口之间的抵接实现了工作台下滑收入下支撑部上时,带动第二传动齿条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同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齿条上滑,从而实现了下支撑部上滑,同时侧挡口与支撑口抵紧,此时下支撑部上移,以便于增加整体机构的翻越能力,另一方面工作台上移时,可带动下支撑部降低,在遇到坑地时增加防坑地侧翻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横向竖直剖面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纵向竖直剖面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两个第一交叉传动杆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交叉传动杆处竖直剖面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转环中心处剖面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A处放大结构图。图中标记:1、下支撑部;101、第一传动齿轮;102、第一压缩弹簧;103、液压油缸;104、第一滑槽;105、第一滑块;106、套筒;107、第一传动齿条;108、槽口;109、驱动机架;110、套杆;2、支撑口;3、传动竖板;301、第二传动齿条;4、第一交叉传动杆;401、第一转环;402、第二转环;403、第一连杆;404、内卡齿;405、内转环;406、限位转轴;407、弧形挡条;408、第二滑块;409、弧形槽;410、第一固定柱;411、第二固定柱;412、外卡齿;413、支撑框;414、滑套;415、传动连杆;416、滑杆;417、转柱;418、槽壳;419、第二压缩弹簧;5、工作台;501、开口腔;502、第二连杆;503、挡块;504、竖槽口;505、侧挡口;6、第二交叉传动杆;7、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照图1-7,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包括下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包括下支撑部(1)以及下支撑部(1)上方设置的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部(1)内开设有第一滑槽(104),所述第一滑槽(104)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105),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05)分别通过液压油缸(103)与下支撑部(1)固定安装,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05)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交叉传动杆(6),两个所述第二交叉传动杆(6)顶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交叉传动杆(4),两个所述第一交叉传动杆(4)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环(401)以及第二转环(402),所述第一转环(401)以及第二转环(402)内侧均通过第一连杆(403)固定连接有内转环(405),所述第一转环(401)通过第一连杆(403)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411),所述第二转环(402)通过第一连杆(403)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10),所述第一固定柱(410)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条(407),所述弧形挡条(407)上开设有两个弧形槽(409),两个所述弧形槽(409)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08),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08)之间设置有支撑框(413)以及槽壳(418),所述支撑框(413)一端与槽壳(418)固定连通,另一端通过传动连杆(415)与两个第二滑块(408)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框(413)内固设有滑套(414),所述滑套(414)内套设有滑杆(416),所述滑杆(416)外侧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419),所述滑杆(416)上固定连接有转柱(417),所述转柱(417)通过传动连杆(415)与两个第二滑块(408)传动连接,所述槽壳(418)内腔与第二固定柱(411)间隙配合,所述槽壳(418)与转柱(417)抵接,所述第一转环(401)以及第二转环(402)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齿(404),两个所述内转环(405)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卡齿(4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包括下支撑部(1)以及下支撑部(1)上方设置的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部(1)内开设有第一滑槽(104),所述第一滑槽(104)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105),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05)分别通过液压油缸(103)与下支撑部(1)固定安装,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05)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交叉传动杆(6),两个所述第二交叉传动杆(6)顶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交叉传动杆(4),两个所述第一交叉传动杆(4)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环(401)以及第二转环(402),所述第一转环(401)以及第二转环(402)内侧均通过第一连杆(403)固定连接有内转环(405),所述第一转环(401)通过第一连杆(403)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411),所述第二转环(402)通过第一连杆(403)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10),所述第一固定柱(410)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条(407),所述弧形挡条(407)上开设有两个弧形槽(409),两个所述弧形槽(409)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08),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08)之间设置有支撑框(413)以及槽壳(418),所述支撑框(413)一端与槽壳(418)固定连通,另一端通过传动连杆(415)与两个第二滑块(408)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框(413)内固设有滑套(414),所述滑套(414)内套设有滑杆(416),所述滑杆(416)外侧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419),所述滑杆(416)上固定连接有转柱(417),所述转柱(417)通过传动连杆(415)与两个第二滑块(408)传动连接,所述槽壳(418)内腔与第二固定柱(411)间隙配合,所述槽壳(418)与转柱(417)抵接,所述第一转环(401)以及第二转环(402)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齿(404),两个所述内转环(405)外侧固定连接有外卡齿(4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坠落机构的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卡齿(404)与外卡齿(412)方向相反。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奔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