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07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薄片体供给部、薄片体输送路径、图像形成部、原稿供给部、原稿输送路径、图像读取部和共用排出部。薄片体输送路径从薄片体供给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图像形成部配置于薄片体输送路径,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原稿供给部设置在与薄片体供给部不同的位置,送出原稿。原稿输送路径从原稿供给部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图像读取部配置于原稿输送路径,进行原稿的读取。共用排出部设置在薄片体输送路径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原稿输送路径的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汇合的汇合部,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和进行了读取的原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有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图像读取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广泛应用。复印机是如下装置:将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设为一体,通过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由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原稿图像,该图像读取装置通过读取光学系统对载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进行扫描来取得图像数据,该图像形成装置向记录介质上输出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此外,即使将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分别独立发挥功能的装置来组合使用,也能够进行与复印机相同的处理。例如,已知有图像读取装置和带读取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在多个部位设置有载置原稿的载置位置,并且针对每个载置位置设定有处理单元对图像实施的处理,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处理单元以便对由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实施与载置位置对应的处理。此外,已知有一种如下带读取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供给盒、记录纸排纸盘、原稿排出盘和原稿载置盘均以长边方向朝向装置主体的进深方向并从下依次重叠的状态配置,在这些各盘以及盒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框体的侧壁遍及其整个高度,装置整体形成为大致箱型。此外,已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从一个供纸盘起的供纸路径经由纸切换装置配置两个送纸路径,使配置有记录部的一个送纸路径与配置有读取部的另一个送纸路径汇合,从共用的排出口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图像读取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降低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也能够抑制图像形成效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送出薄片体的薄片体供给部;薄片体输送路径,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图像形成部,配置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原稿供给部,设置在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不同的位置,送出原稿;原稿输送路径,从所述原稿供给部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以及图像读取部,配置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进行所述原稿的读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所述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汇合的汇合部设置有共用排出部,所述共用排出部排出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薄片体和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中进行了读取的所述原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结构,通过在薄片体输送路径与原稿输送路径的汇合部设置共用排出部,能够从共用的排出部排出通过图像读取部进行了读取的原稿和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因而,能够减小包括图像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紧凑化。此外,由于分别设置薄片体供给部和原稿供给部,所以能够不等待原稿的供给的完成就开始薄片体的供给。因此,能够缩短用于原稿的读取的等待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图像形成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是表示拉出辅助盘9a的状态的图。图4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P和扫描单元2的侧面剖视图,是表示通过读取模块37读取原稿D的状态的图。图5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P和扫描单元2的侧面剖视图,是通过图像形成部P在纸S上形成图像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是表示卸下处理单元15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分别从正面侧和背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是表示拉出辅助盘9a的状态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具有复印、打印、扫描功能的所谓的黑白数码复合机,由主体部1(打印单元)和配置在主体部1的上部的扫描单元2构成。在主体部1设置有:供给纸(薄片体)的供纸部(薄片体供给部)3;通过带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的各工序在纸上形成调色剂像(黑白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用于对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32(均参照图4);以及用于输送定影后的纸并从主体部1排出的排出部(共用排出部)4等。主体部1为长方体状,具有构成主体部1的背面侧的第一侧面1a和与第一侧面1a对置并构成主体部1的前面侧的第二侧面1b。供纸部3包括载置纸摞的供纸盘3a(在图1中由虚线表示)和连结供纸盘的供纸口3b,从载置在供纸盘3a上的纸摞一张张地分离纸并供给。供纸部3设置在第二侧面1b的下方。在扫描单元2设置有送入薄片状的原稿的原稿供给部5、读取模块37和读取用玻璃38(均参照图4)等。在原稿供给部5设置有原稿插入口5a,在原稿插入口5a附加设置有开闭盖7。在进行原稿的读取动作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打开开闭盖7并将原稿插入原稿插入口5a。原稿供给部5设置在第一侧面1a的上方。在主体部1的上表面设置有接收并载置从排出部4排出的纸(或原稿)的排出盘9。此外,在排出盘9的正面侧的端部设置有辅助盘9a。辅助盘9a选择性地配置成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收纳于排出盘9的状态(第一位置)和如图3所示那样从排出盘9向排出方向下游侧拉出的状态(第二位置)。在辅助盘9a的前端设置有防止排出的纸(或原稿)落下的能够折叠的止挡件9b。排出部4在主体部1的上表面设置在第一侧面1a与第二侧面1b之间,排出盘9构成主体部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在主体部1的上表面且在宽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图1的右侧)配置有操作面板(输入部)10。在操作面板10设置有用于接通断开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开关11、进行原稿的读取(扫描)和图像形成的打印开关12、以及仅进行原稿的读取的扫描开关13。在主体部1的背面侧安装有处理单元15。处理单元15具有与第一侧面1a一起构成主体部1的背面(外壳面)的一部分的单元侧面15a。在单元侧面15a设置有在拆装处理单元15时把持的把持部15b。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剖视图。在主体部1的内部配设有图像形成部P,该图像形成部P包括感光鼓20、带电装置21、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单元等)23、显影装置25、转印辊27和清洁装置(未图示)。相对于送纸方向在供纸部3(参照图1)的下游侧、且在图像形成部P的上游侧(图4的右侧)配置有对准辊对30和校准传感器31。校准传感器31检测从供纸部3供给并在对准辊对30停止的纸从对准辊对30再次输送的时刻。在图像形成部P的上方配置有定影装置32和控制部50。定影装置32具有由定影辊和加压辊构成的定影辊对32a。控制部50根据来自操作面板10(参照图1)的输入信号,控制图像形成部P和扫描单元2的动作。在供纸部3(参照图1)与排出部4之间形成有侧面观察为C形的送纸路径33,该送纸路径33从第二侧面1b侧(图4的右侧)向第一侧面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n薄片体供给部,送出薄片体;/n薄片体输送路径,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n图像形成部,配置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n原稿供给部,设置在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不同的位置,送出原稿;/n原稿输送路径,从所述原稿供给部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以及/n图像读取部,配置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进行所述原稿的读取,/n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所述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汇合的汇合部设置有共用排出部,所述共用排出部排出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薄片体和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中进行了读取的所述原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8 JP 2019-126857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薄片体供给部,送出薄片体;
薄片体输送路径,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
图像形成部,配置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原稿供给部,设置在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不同的位置,送出原稿;
原稿输送路径,从所述原稿供给部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以及
图像读取部,配置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进行所述原稿的读取,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原稿输送路径的所述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汇合的汇合部设置有共用排出部,所述共用排出部排出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形成了图像的所述薄片体和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中进行了读取的所述原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配置有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
扫描单元,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连结,配置有所述图像读取部,
所述主体部为长方体状,包括相互对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扫描单元包括位于第一侧面的上方的第一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置的所述第二侧面侧的第二侧板,
所述原稿供给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
所述薄片体供给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
所述共用排出部在所述上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下方,
所述原稿输送路径从所述原稿供给部到所述共用排出部水平地延伸,所述薄片体输送路径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从所述薄片体供给部到所述共用排出部以C形弯曲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接收从所述共用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原稿的排出盘,
所述排出盘构成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辅助盘,所述辅助盘能够滑动地与所述排出盘连结,选择性地配置在收纳在所述排出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单渐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