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999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包括两个收放机构,两个收放机构分别设于舱体的两侧,收放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驱动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座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舱体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驱动缸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实现货舱舱体的快速下放和回收功能,便于货舱货物的快速装卸,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部分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发射
,为备件舱收放提供一种特种机构,具体涉及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大型运输保障车,其货舱多为固定货舱或单向起竖货舱,这种货舱形式有如下不足:(1)货舱一般距地面高度较高,工作人员在装货时需要消耗人力或搬运设备将货物提升到一定高度再搬到货舱内,增加了装货人力成本,同时也影响工作效率;(2)在卸货时,工作人员同样需要爬升到货舱内或通过起吊装置完成卸车过程,费时费力;货舱为单一货舱,对于货舱中部的物品取用不便,需要将外侧物品挪开才能拿取;(3)在航天发射
,为了适应实战化要求,必须确保作战单元伴随保障装备的快速机动。这些问题提高了运输保障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也影响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对于码头、仓库等货舱、货柜集中存放处,经常存在货舱堆叠情况,造成较高位置货物的取用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在取货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发生人员跌落,货物坠落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实现货舱舱体的快速下放和回收功能,便于货舱货物的快速装卸,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部分安全风险。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包括两个收放机构,两个所述收放机构分别设于舱体的两侧,所述收放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驱动缸,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舱体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所述驱动缸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缸的缸筒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座的靠近舱体一侧上设有插销,所述舱体上设有与所述插销相匹配的插槽。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座的靠近舱体一侧上设有导向装置,所述舱体在两个固定座之间滑动时通过所述导向装置进行导向。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导向装置为滚轮。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滚轮包括刚性滚轮和弹性滚轮,所述舱体在滑入两个固定座之间时先后依次滑过刚性滚轮和弹性滚轮。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滚轮的轮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固定座上的刚性滚轮设为一个,每个所述固定座上的弹性滚轮设为两个。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缸为电动缸。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将固定座安装于保障车上,并且舱体位于两个固定座之间,当两个驱动缸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时,活塞杆通过第三连杆驱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舱体和固定座所组成的平行四连杆机构,使舱体从两个固定座之间滑出,之后驱动缸的活塞杆继续作伸出动作,于是,舱体由上向下运动,直至落在地面上,从而实现舱体的下放。在完成货物的装卸后,同时使两个驱动缸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通过第三连杆驱动上述平行四连杆机构,使舱体由下向上运动,直至滑入两个固定座之间,从而实现舱体的回收。在舱体提升或下降过程中,由于上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保平”作用,舱体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货舱舱体的快速下放和回收功能,便于货舱货物的快速装卸,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部分安全风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舱体回收时);图2为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舱体下放过程中);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插销锁定舱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放机构的靠近舱体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放机构的远离舱体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放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6所示,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包括两个收放机构,两个所述收放机构分别设于舱体1的两侧,所述收放机构包括固定座5、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2和驱动缸3,所述驱动缸3为电动缸,所述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座5上,所述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均铰接于舱体1上,所述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所述驱动缸3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5上,所述驱动缸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7或第二连杆8上。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4-6所示,本专利技术舱体同步收放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杆6,所述第四连杆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缸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定座5上。第四连杆6起到支撑驱动缸3的作用。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4-6所示,所述驱动缸3的缸筒铰接于固定座5上,所述驱动缸3的活塞杆与第三连杆2的一端和第四连杆6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缸3的一端即为缸筒一端,驱动缸3的另一端即为活塞杆一端。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舱体1被夹持在两个收放机构之间,舱体1通过两个收放机构实现回收和下放。在舱体1处于回收位置时,舱体1位于两个固定座5之间,当舱体1处于下放过程中时,舱体1位于固定座5的左侧,即舱体1在固定座5的左侧完成下放动作;当舱体1处于回收过程中时,舱体1也位于固定座5的左侧,即舱体1在固定座5的左侧完成回收动作。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一端(即下端)均铰接于固定座5上,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即上端)均铰接于舱体1上,驱动缸3的一端(即缸筒一端)铰接于固定座5上,驱动缸3的另一端(即活塞杆一端)与第三连杆2的一端(即上端)铰接,第三连杆2的另一端(即下端)铰接于第一连杆7上。第四连杆6的一端(即上端)与驱动缸3的另一端(即活塞杆一端)铰接,第四连杆6的另一端(即下端)铰接于固定座5上。第一连杆7的下端、第二连杆8下端、第四连杆6的下端和驱动缸3的缸筒一端沿着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铰接在固定座5上。驱动缸3、第三连杆2、第一连杆7的一部(即连接于第三连杆2和固定座5之间的部分)和固定座5共同组成第一个四连杆机构。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固定座5和舱体1共同组成第二个四连杆机构,第二个四连杆机构为平行四连杆机构,即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的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当驱动缸3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缸3通过第三连杆2带动平行四连杆机构绕固定座5从右向左转动,于是舱体1能够沿着从右向左的方向从两个固定座5之间滑出以及在固定座5左侧从上向下运动,完成舱体1的下放;当驱动缸3的活塞杆缩回时,驱动缸3通过第三连杆2带动平行四连杆机构绕固定座5从左向右转动,于是舱体1能够在固定座5左侧从下向上运动以及沿着从左向右的方向滑入两个固定座5之间,完成舱体1的回收。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4、6所示,所述固定座5的靠近舱体1一侧上设有插销9,所述舱体1上设有与所述插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收放机构,两个所述收放机构分别设于舱体的两侧,所述收放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驱动缸,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舱体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所述驱动缸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收放机构,两个所述收放机构分别设于舱体的两侧,所述收放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驱动缸,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舱体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长度相等且平行布置,所述驱动缸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的缸筒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缸的活塞杆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体同步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靠近舱体一侧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杰徐晓淼王帅何冠杰贾延奎周彤白学文张洋洋杭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