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99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上方设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充电桩中的旋转控制组件,所述旋转体的内部设有收卷机构和中央处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环形凸起和滑块的挤压作用促使气体在气道、气腔内流动,从而推动接电端子向接电插座移动,并通过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以及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促使气体在气腔和气囊内流动,从而使得接电端子在充电完成后自动与接电插座分离,防止接电端子在充电完成后一直与接电插座连接,导致在忘记拔掉充电枪时扯坏接电端子,提高了充电枪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延长了充电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给予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捷,近年来,汽车的发展也成为了该产业发展的焦点,配套产品汽车充电桩也被广泛的安装于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以及充电站内,普通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于地面上有的供电桩体、与供电桩体电连接的充电枪以及配套设置于汽车内部的对接装置。在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过程中,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插座,与插座的结构和电气进行耦合实现充电。电动汽车的充电有慢充和快充之分,一般慢充时间为6至8小时,用户多选择在晚上进行慢充,且电池在充满后充电枪的插头还会与车辆上的充电插座连接,由于充电时间过长,有些用户可能会忘记拔掉充电枪,车辆移动时多会将充电枪的插头拉扯坏,从而导致充电枪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充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具备可保护充电枪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忘记拔掉充电枪导致充电枪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上方设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充电桩中的旋转控制组件,所述旋转体的内部设有收卷机构和中央处理单元,所述旋转体的外壁上挂接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线缆与收卷机构相连接,所述旋转体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控制机构,所述充电枪的线缆贯穿支撑控制机构的内部,所述充电枪的线缆上套接有支撑块,所述充电枪对应于车辆上的充电接口端。>优选的,所述充电枪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接电端子,所述充电枪的内部设有气道,所述气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接电端子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气腔,所述气腔的内部与气道相连通,所述充电枪前端的外壁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和气腔之间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接电端子的后端与充电桩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充电接口端的外圈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可与滑块相接触,所述气囊与环形卡槽的外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支撑控制机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竖向槽道,所述竖向槽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正极电棒和负极电棒,所述竖向槽道的内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正极电棒、负极电棒之间连接有挤压弹簧。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包括外壳、套筒和线圈,所述套筒固定套接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线圈绕制在套筒的外壁上,相邻两个外壳内的线圈首位相连且线圈的首端均设有正极电片,所述外壳的内部均设有负极电片,所述负极电片与最靠近充电枪的线圈的尾端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内部位于正极电棒和负极电棒处设为梯形凸起,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有对应的梯形凹槽,所述梯形凸起可滑进和滑出梯形凹槽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控制机构的外壁上设有位于旋转体外侧的绝缘外套,所述绝缘外套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撑控制机构的外壁和充电枪的线缆上,所述绝缘外套可伸缩。优选的,所述旋转控制组件包括电机、启动控制器和旋转按钮,所述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在旋转体的底面上,所述启动控制器设置于充电桩的外壁上,所述电机通过启动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形凸起和滑块的挤压作用促使气体在气道、气腔内流动,从而推动接电端子向接电插座移动,并通过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以及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促使气体在气腔和气囊内流动,从而使得接电端子在充电完成后自动与接电插座分离,防止接电端子在充电完成后一直与接电插座连接,导致在忘记拔掉充电枪时扯坏接电端子,提高了充电枪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延长了充电枪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控制机构和支撑块的电性连接,使得支撑块通电后连接成具有支撑力的直条状,当充电枪坠落时为充电枪提供了支撑力,避免摔落在地面上而损坏,进一步起到了保护充电枪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充电桩;2、旋转体;3、充电枪;301、气道;302、滑块;303、气腔;304、气囊;305、通气管;306、复位弹簧;307、电磁阀;4、收卷机构;5、旋转控制组件;501、电机;502、启动控制器;503、旋转按钮;6、支撑控制机构;601、支撑块;602、竖向槽道;603、限位板;604、正极电棒;605、负极电棒;606、挤压弹簧;7、支撑块;701、外壳;702、套筒;703、线圈;704、正极电片;705、负极电片;706、梯形凹槽;8、中央处理单元;9、充电接口端;901、环形卡槽;902、环形凸起;10、绝缘外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1,充电桩1上方设有旋转体2,旋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充电桩1中的旋转控制组件5,旋转体2的内部设有收卷机构4和中央处理单元8,电动汽车内均配置有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用于管理电池的充电情况,且能够与中央处理单元8进行数据传输,当电池充满电后,即会进行断电,防止电池损坏,旋转体2的外壁上挂接有充电枪3,充电枪3的线缆与收卷机构4相连接,旋转体2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控制机构6,充电枪3的线缆贯穿支撑控制机构6的内部,充电枪3的线缆上套接有支撑块7,充电枪3对应于车辆上的充电接口端9。充电枪3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接电端子,充电枪3的内部设有气道301,气道3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2,接电端子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气腔303,气腔303的内部与气道301相连通,在气道301和气腔303内充入惰性气体,充电枪3前端的外壁设有气囊304,参阅图4,充电枪3的外壁上连接有硬质的套环,气囊304的内侧面贴附在套环外壁上,当气囊304没有膨胀时,气囊304贴附在套环上,便于气囊304插入充电接口端9内,气囊304和气腔303之间连接有通气管305,通气管305上安装有电磁阀307,当电磁阀307打开时,气囊304和气腔303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305流通,接电端子的后端与充电桩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06,电磁阀307与中央处理单元8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单元8根据车辆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反馈的电池充电情况控制电磁阀307的开闭;充电接口端9的外圈开设有环形卡槽901,环形卡槽901内设有环形凸起902,环形凸起902可与滑块302相接触,气囊304与环形卡槽901的外壁相接触。充电枪3的使用方法是:将充电枪3前端部分插入充电接口端9中时,气囊304位于充电接口端9的内腔中,且环形凸起902插入气道301中,并挤压滑块302,使得气道301内的气体进入气腔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1),所述充电桩(1)上方设有旋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充电桩(1)中的旋转控制组件(5),所述旋转体(2)的内部设有收卷机构(4)和中央处理单元(8),所述旋转体(2)的外壁上挂接有充电枪(3),所述充电枪(3)的线缆与收卷机构(4)相连接,所述旋转体(2)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控制机构(6),所述充电枪(3)的线缆贯穿支撑控制机构(6)的内部,所述充电枪(3)的线缆上套接有支撑块(7),所述充电枪(3)对应于车辆上的充电接口端(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1),所述充电桩(1)上方设有旋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充电桩(1)中的旋转控制组件(5),所述旋转体(2)的内部设有收卷机构(4)和中央处理单元(8),所述旋转体(2)的外壁上挂接有充电枪(3),所述充电枪(3)的线缆与收卷机构(4)相连接,所述旋转体(2)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控制机构(6),所述充电枪(3)的线缆贯穿支撑控制机构(6)的内部,所述充电枪(3)的线缆上套接有支撑块(7),所述充电枪(3)对应于车辆上的充电接口端(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3)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接电端子,所述充电枪(3)的内部设有气道(301),所述气道(3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2),所述接电端子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气腔(303),所述气腔(303)的内部与气道(301)相连通,所述充电枪(3)前端的外壁设有气囊(304),所述气囊(304)和气腔(303)之间连接有通气管(305),所述通气管(305)上安装有电磁阀(307),所述接电端子的后端与充电桩(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端(9)的外圈开设有环形卡槽(901),所述环形卡槽(901)内设有环形凸起(902),所述环形凸起(902)可与滑块(302)相接触,所述气囊(304)与环形卡槽(901)的外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控制机构(6)包括支撑块(601),所述支撑块(601)内部的后侧开设有两个竖向槽道(602),所述竖向槽道(60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刚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知创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