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91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预热处理;b、粗磨;c、一次加热处理;d、精磨;e、二次加热处理;f、清洗;g、抛光。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通过多次加热处理后在进行打磨处理,可以完全释放加工应力的因素,有效减小了轴承套圈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粗磨、精磨和抛光后,打磨效果好,确保轴承套圈的加工精度,保证了轴承套圈的质量,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
技术介绍
轴承是如今的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其中向心滚动轴承是使用量最大的轴承之一,向心滚动轴承的组成通常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轴承内圈和外圈统称为轴承套圈,其中轴承外圈的内圆和轴承内圈的外圆均为直接与滚动体接触的接触面,由于轴承套圈直接与滚动体接触,因此为了降低摩擦系数,对于轴承套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轴承套圈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椭圆变形及不同程度的端面翘曲变形,对椭圆变形及端面翘曲变形过大的轴承套圈需要进行修正,修正后才能进一步进行打磨处理,这不仅影响轴承的后续加工精度及产品合格率,而且增大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通过多次加热处理后在进行打磨处理,可以完全释放加工应力的因素,有效减小了轴承套圈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粗磨、精磨和抛光后,打磨效果好,确保轴承套圈的加工精度,保证了轴承套圈的质量,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预热处理:将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80-220℃,保温10-20min,后冷却至室温;b、粗磨:采用研磨件和粗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粗磨;c、一次加热处理:将粗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一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00-250℃,保温15-25min,冷却至室温;d、精磨:采用研磨件和精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精磨;e、二次加热处理:将精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二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85-345℃,保温35-45min,冷却至室温;f、清洗:用去离子水将轴承套圈清洗10-18min,并做干燥处理;g、抛光:采用轴承套圈抛光机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的时间为35-55min。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套圈的材质为灰铸铁HT25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粗磨研磨剂采用碳化硅颗粒磨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粗磨研磨剂的粒度为68-88u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精研磨剂采用硅化硅颗粒磨料。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精研磨剂的粒度为8-38u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通过多次加热处理后在进行打磨处理,可以完全释放加工应力的因素,有效减小了轴承套圈易变形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粗磨、精磨和抛光后,打磨效果好,确保轴承套圈的加工精度,保证了轴承套圈的质量,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预热处理:将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80℃,保温10min,后冷却至室温;b、粗磨:采用研磨件和粗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粗磨;c、一次加热处理:将粗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一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00℃,保温15min,冷却至室温;d、精磨:采用研磨件和精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精磨;e、二次加热处理:将精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二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85℃,保温35min,冷却至室温;f、清洗:用去离子水将轴承套圈清洗10min,并做干燥处理;g、抛光:采用轴承套圈抛光机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的时间为35min。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套圈的材质为灰铸铁HT250,易加工,结构牢固。上述中,所述粗磨研磨剂采用碳化硅颗粒磨料,其中,所述粗磨研磨剂的粒度为68um。所述精研磨剂采用硅化硅颗粒磨料,其中,所述精研磨剂的粒度为8um。通过粗磨和精磨,研磨效果好,且工作效率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实施例2: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预热处理:将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200℃,保温15min,后冷却至室温;b、粗磨:采用研磨件和粗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粗磨;c、一次加热处理:将粗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一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35℃,保温20min,冷却至室温;d、精磨:采用研磨件和精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精磨;e、二次加热处理:将精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二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315℃,保温30min,冷却至室温;f、清洗:用去离子水将轴承套圈清洗15min,并做干燥处理;g、抛光:采用轴承套圈抛光机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的时间为45min。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套圈的材质为灰铸铁HT250,易加工,结构牢固。上述中,所述粗磨研磨剂采用碳化硅颗粒磨料,其中,所述粗磨研磨剂的粒度为78um。所述精研磨剂采用硅化硅颗粒磨料,其中,所述精研磨剂的粒度为26um。通过粗磨和精磨,研磨效果好,且工作效率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实施例3: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预热处理:将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220℃,保温20min,后冷却至室温;b、粗磨:采用研磨件和粗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粗磨;c、一次加热处理:将粗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一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50℃,保温25min,冷却至室温;d、精磨:采用研磨件和精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精磨;e、二次加热处理:将精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二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345℃,保温45min,冷却至室温;f、清洗:用去离子水将轴承套圈清洗18min,并做干燥处理;g、抛光:采用轴承套圈抛光机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的时间为55min。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套圈的材质为灰铸铁HT250,易加工,结构牢固。上述中,所述粗磨研磨剂采用碳化硅颗粒磨料,其中,所述粗磨研磨剂的粒度为88um。所述精研磨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na、预热处理: 将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80-220℃,保温10-20min,后冷却至室温;/nb、粗磨:采用研磨件和粗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粗磨;/n c、一次加热处理:将粗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一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00-250℃,保温15-25min,冷却至室温;/nd、精磨:采用研磨件和精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精磨;/ne、二次加热处理:将精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二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85-345℃,保温35-45min,冷却至室温;/nf、清洗:用去离子水将轴承套圈清洗10-18min,并做干燥处理;/ng、抛光:采用轴承套圈抛光机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的时间为35-55mi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的防变形打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预热处理:将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80-220℃,保温10-20min,后冷却至室温;
b、粗磨:采用研磨件和粗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粗磨;
c、一次加热处理:将粗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一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00-250℃,保温15-25min,冷却至室温;
d、精磨:采用研磨件和精研磨剂对轴承套圈的平面、外径、内孔和沟道进行精磨;
e、二次加热处理:将精磨后的承重套圈进行第二次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285-345℃,保温35-45min,冷却至室温;
f、清洗:用去离子水将轴承套圈清洗10-18min,并做干燥处理;
g、抛光:采用轴承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仪瞿宇聪李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缘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