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976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及其制作方法,连接机构呈管状且包括:密封套筒(10),用于套设在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位的外周;屏蔽套筒(20),套设于所述密封套筒(10),且在轴向上的两端超出所述密封套筒(10);和连接套筒(30),套设于所述屏蔽套筒(20),在所述连接机构的轴向上,所述连接套筒(30)的最外侧的两端位于所述屏蔽套筒(20)的两端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30)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10)所在的区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入式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RI相容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与其他成像技术(如X射线、CT等)相比,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磁共振成像更为清晰,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力,而且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所以,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医学的临床诊断之中。据估计,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MRI工作时会有三个磁场发挥作用。一个高强度的均匀静磁场B0,一个可调整为任意方向的梯度磁场,以及用于激发核磁共振的射频(RF)磁场。其中静磁场B0的强度常见的为1.5T和3.0T,静磁场B0与梯度磁场协同工作以提供磁共振信号的空间位置信息;而射频磁场是一个大功率、高频率的时变磁场,其频率为Larmor频率,即f=γB0,其中γ=42.5MHz/T。所以,在常见的静磁场B0为1.5T或3.0T的MRI中,射频磁场的频率分别约为64MHz及128MHz。虽然MRI不会对人体有直接的伤害,但是如果患者体内安装有植入式医疗器械(ImplantableMedicalDevice,IMD),例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刺激器、脑深部电刺激器等,那么,MRI工作时所需要使用的三个磁场便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隐患是植入式医疗器械在射频(RadioFrequency,RF)磁场中的感应发热,特别是对于那些带有细长导电结构,并且这种细长导电结构会部分与组织接触的医疗器械(典型的例如脑深部电刺激器带有延长导线和电极导线,心脏起搏器带有电极线)。体内装有这些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患者在进行MRI扫描的时候,在细长导电结构与组织接触的部位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温升,这样的温升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然而,大部分植入IMD的患者在器械寿命周期内需要进行MRI检查,而射频磁场感应发生带来的安全隐患导致这部分病人被拒绝进行检查。所以,开发植入式医疗器械的MRI兼容功能意义显著,而由于射频磁场的感应发热效应主要体现在细长导电结构如电极上,所以开发能够在MRI环境下不会由于射频磁场的感应发热效应而导致严重温升的电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在MRI相容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导线外表面设置导电屏蔽层。导电屏蔽层的存在使导线在MRI环境下不会由于射频磁场的感应发热效应而导致严重温升。然而,出于手术方便、保证可靠性等各方面的原因,现有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常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将导线分为与控制器连接的延长导线以及与刺激电极触点连接的电极导线,在手术过程中才会将该延长导线与电极导线连接在一起。典型的植入式医疗器械例如脑深部电刺激器(简称DBS)。由于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覆盖于延长导线外表面的导电屏蔽层与覆盖于电极导线外表面的导电屏蔽层之间无法直接实现电连接,而导电屏蔽层对RF致热效应的抑制能力极大地依赖于屏蔽层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各个部分的导电屏蔽层之间必须形成完整、可靠的电连接,才能使导电屏蔽层有效地发挥对RF致热效应的抑制作用。中国专利公开CN108808313A公开了一种MRI相容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及其连接方法和连接机构,其提出一种可以同时将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屏蔽层连接、且能实现连接接头的密封性的连接机构。出于各种原因,本申请将专利公开CN108808313A中的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然而,上述专利公开仍然存在着制作工艺复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及其制作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呈管状且包括:密封套筒,用于套设在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位的外周;屏蔽套筒,套设于所述密封套筒,且在轴向上的两端超出所述密封套筒;和连接套筒,套设于所述屏蔽套筒,在所述连接机构的轴向上,所述连接套筒的最外侧的两端位于所述屏蔽套筒的两端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所在的区域。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筒包括在所述轴向上分离的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置于所述屏蔽套筒的轴向第一端,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所在的区域,部分地超出所述屏蔽套筒的所述轴向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置于所述屏蔽套筒的轴向第二端,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筒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所在的区域,部分地超出所述屏蔽套筒的所述轴向第二端。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与所述屏蔽套筒固定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套筒具有轴向第一端和轴向第二端,所述轴向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向第一端的直径。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筒还包括在所述轴向上分离的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套筒和第三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设置于所述屏蔽套筒的轴向第一端,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所在的区域,部分地超出所述屏蔽套筒的所述轴向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置于所述屏蔽套筒的轴向第二端,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筒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所在的区域,部分地超出所述屏蔽套筒的所述轴向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套筒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筒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套筒所在的区域。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套筒能在所述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屏蔽套筒活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筒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套筒在所述轴向上的两端均向轴向外侧超出所述屏蔽套筒。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连接套筒在所述屏蔽套筒的径向两侧将所述屏蔽套筒包裹。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筒在所述屏蔽套筒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厚度不大于0.3mm。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向上的部分区域,所述屏蔽套筒的外周不被所述连接套筒覆盖。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筒具有一个或多个紧固部位,所述紧固部位用于固定收束件从而被施加朝向径向内侧的束缚力。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紧固部位位于所述屏蔽套筒所在的区域。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轴向上,所述屏蔽套筒的与所述密封套筒重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屏蔽套筒的超出所述密封套筒的部分所在的区域各被至少一个所述紧固部位覆盖。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紧固部位包括在径向上凸出的两个限位环,所述两个限位环在所述轴向上分隔开,所述两个限位环用于在轴向两侧对所述收束件限位。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套筒通过编织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连接机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机构,所述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呈管状且包括:/n密封套筒(10),用于套设在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位的外周;/n屏蔽套筒(20),套设于所述密封套筒(10),且在轴向上的两端超出所述密封套筒(10);和/n连接套筒(30),套设于所述屏蔽套筒(20),在所述连接机构的轴向上,所述连接套筒(30)的最外侧的两端位于所述屏蔽套筒(20)的两端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30)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10)所在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呈管状且包括:
密封套筒(10),用于套设在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位的外周;
屏蔽套筒(20),套设于所述密封套筒(10),且在轴向上的两端超出所述密封套筒(10);和
连接套筒(30),套设于所述屏蔽套筒(20),在所述连接机构的轴向上,所述连接套筒(30)的最外侧的两端位于所述屏蔽套筒(20)的两端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30)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10)所在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30)包括在所述轴向上分离的第一连接套筒(31)和第二连接套筒(32),
所述第一连接套筒(31)设置于所述屏蔽套筒(20)的轴向第一端,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31)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10)所在的区域,部分地超出所述屏蔽套筒(20)的所述轴向第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套筒(32)设置于所述屏蔽套筒(20)的轴向第二端,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筒(32)部分地位于所述密封套筒(10)所在的区域,部分地超出所述屏蔽套筒(20)的所述轴向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筒(31)和所述第二连接套筒(32)与所述屏蔽套筒(2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筒(20)具有轴向第一端和轴向第二端,所述轴向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向第一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30)还包括在所述轴向上分离的第一连接套筒(31)、第二连接套筒(32)和第三连接套筒(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军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