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96285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夏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平整田地后,基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翻耕;(2)于10月中旬,选取小麦品种,采用宽幅播种机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行距为18‑22cm,播种深度为3‑4cm;(3)在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及时灌水;(4)在小麦粒重最大时期的完熟期进行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冬小麦‑砂姜黑土‑肥料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合理施肥兼顾肥料的减量增效与冬小麦的稳定高产,并能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砂姜黑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砂姜黑土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部分属于低产土壤,其低产因素可概括为:农田基本建设差,农业生产管理不善以及生态条件不良;水灾(明涝与暗渍)和旱灾(春旱、秋旱和冬旱)危害频繁;土壤用养失调,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并缺少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土壤质地过粘,结构不良和胀缩系数大等。但同时,砂姜黑土也具有很大生产潜力,主要是:(1)区域地势平坦,土体深厚,砂姜层位低,耕地面积大且分布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机械化耕作,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规模优势;(2)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也较多,有利于发展一年两熟制;(3)地下水位浅,水源丰富,水质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4)中低产土壤面积大(占80%以上),宜于发展多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和经济作物(花生、大蒜、芝麻、棉花等),增产潜力大;(5)综合治理投资少,但见效快,经济效益高;(6)交通较为方便,靠近开放城市,在开发后,大量农副产品就地运销。砂浆黑土区域冬小麦的种植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从冬小麦返青的早春开始,随着作物需水和耗水量的快速增加,由于降雨少导致砂浆黑土上层土壤经常性发生龟裂与干旱,制约了上层土壤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但由于小麦根系发达,甚至可以分布到2米土层,该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1-2m)且充足,可以直接或间接吸收和利用丰富的深层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因此,在砂姜黑土农田出现特有的“上层土壤龟裂干旱,作物生长不显旱”现象。但是,由于作物根系和土壤养分更富集于浅层,上层土壤的龟裂干旱制约了根系对上层土壤水分利用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制约了根系对富集于上层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作物深层的根系可以有效吸收利用丰富的深层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并没有表现出水分亏缺的干旱性状。即,虽然小麦看上去仍然茁壮,但是在养分吸收层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效应。目前,人们大多都是在肥料非常充裕的条件下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在“高产、优质”农业生产目标实现的同时却忽视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致使小麦肥料施用量逐年增大,而产量却并不相应增加,肥料利用效率明显下降,并对农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的施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夏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平整田地后,基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翻耕;(2)于10月中旬,选取小麦品种,采用宽幅播种机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行距为18-22cm,播种深度为3-4cm;(3)在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及时灌水;(4)在小麦粒重最大时期的完熟期进行收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冬小麦-砂姜黑土-肥料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合理施肥兼顾肥料的减量增效与冬小麦的稳定高产,并能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途径。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以含N量计,基施氮肥4-7kg/亩;以含P2O5量计,基施磷肥6-10kg/亩;以含K2O量计,基施钾肥4-6kg/亩;翻耕的深度为13-15cm。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上述用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综合基施,能够健壮冬小麦的幼苗根系,并增加中、下层根系的比例,增强对砂姜黑土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吸收,一方面减少当季氮肥的投入量,另一方面减少上茬投入氮肥的损失,对提高深层累积硝态氮的生物有效性、防止土壤硝态氮淋洗对地下水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和环境意义。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小麦品种为豫农202、众麦1号或周麦22中的任意一种;小麦在播种前,使用质量浓度为15%-25%的硼砂喷洒在小麦上拌匀晒干。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群众的食味,消费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砂姜黑土的不同冬小麦品种;通过硼砂拌种,有利于冬小麦根系发育和开花结实。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尿素的施用量为8-12kg/亩;灌水量为40-50m3/亩。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能够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及时灌水能够促进小麦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进一步,还包括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步骤: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药液喷洒防治麦蜘蛛,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00-3000倍药液喷洒防治麦叶峰;在冬小麦返青或分蘖盛期至拔节前期,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00-6000倍药液喷洒防治杂草。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可大大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收入。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目标产量水平进行氮磷钾养分的投入,不仅节约了氮磷钾养分的投入,同时保证了小麦的产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相比传统施肥可节约30%-50%的肥料投入;2、本专利技术将肥料全部施入土壤耕层并覆土,减少了因撒施在地表造成肥料转化过程中的挥发损失和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既节约了资源,又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夏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平整田地后,以含N量计,基施氮肥4kg/亩,以含P2O5量计,基施磷肥6kg/亩,以含K2O量计,基施钾肥4kg/亩,翻耕13cm;(2)于10月中旬,选取小麦品种豫农202,在播种前,使用质量浓度为15%的硼砂喷洒在小麦上拌匀晒干,采用宽幅播种机播种,播种量为10kg/亩,行距为18cm,播种深度为3cm;(3)在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8kg/亩,及时灌水40m3/亩;冬小麦生长期间,用1.6%阿维菌素6000倍药液喷洒防治麦蜘蛛,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00倍药液喷洒防治麦叶峰;在冬小麦返青或分蘖盛期至拔节前期,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00倍药液喷洒防治杂草;(4)待小麦成长至蜡熟末期适时收获,此期长相为麦穗、穗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将夏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平整田地后,基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翻耕;/n(2)于10月中旬,选取小麦品种,采用宽幅播种机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行距为18-22cm,播种深度为3-4cm;/n(3)在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及时灌水;/n(4)在小麦粒重最大时期的完熟期进行收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夏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平整田地后,基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翻耕;
(2)于10月中旬,选取小麦品种,采用宽幅播种机播种,播种量为10-12.5kg/亩,行距为18-22cm,播种深度为3-4cm;
(3)在小麦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及时灌水;
(4)在小麦粒重最大时期的完熟期进行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含N量计,基施氮肥4-7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含P2O5量计,基施磷肥6-10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含K2O量计,基施钾肥4-6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砂姜黑土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3-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君孙克刚杨占平张玉亭许纪东潘秀燕刘高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