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露专利>正文

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62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自动下料的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提供了这样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包括有底板和扶手,底板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扶手,底板远离扶手一侧开有矩形槽;移动机构,底板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下料机构,移动机构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下料机构;稳定机构,下料机构上连接有稳定机构;防滑垫,扶手上连接有用于防滑的防滑垫。通过移动机构、下料机构和稳定机构之间的配合,将红薯苗放置在本设备上,工人可以一直推动本装置,即可不断种植红薯苗,储料机构可以使得间隔将红薯苗推送到本设备上,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们的劳动力,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
技术介绍
红薯芽苗又称红薯叶、地瓜叶,为旋花科甘薯属植物,是经人工选择而选育出供食用的红薯苗顶端茎尖嫩茎的品种,在中国香港仍至世界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蔬菜"及"抗癌蔬菜",是真正的绿色蔬菜产品。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红薯的种植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单位面积产量也越来越高。现在也有机械设备进行种植红薯苗。专利申请CN201820221730.8一种双垄红薯苗插苗机,包括机械行走车,所述机械行走车的车轮连有动力电机,所述机械行走车上平行设有两组传送带固定架,两组传送带固定架分别与双垄地的中心线对应,所述传送带固定架伸出机械行走车的尾部,所述传送带固定架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连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传送带固定架一侧,所述传送带固定架尾部固定有红薯苗下料筒,所述红薯苗下料筒与所述传送带对应且顶部高度低于所述传送带的高度。此设备采用机械化将红薯苗同步在双垄地里进行插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在作业过程中还能方便的调节插苗的角度及深度,但是需要人们依次将红薯苗放置在此设备上,重复同样的动作会导致人们的身体酸痛,增加劳动力,因此,现在研发一种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自动下料的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设备需要人工配合,增加劳动力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自动下料的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技术方案是: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包括有:底板和扶手,底板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扶手,底板远离扶手一侧开有矩形槽;移动机构,底板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下料机构,移动机构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下料机构;稳定机构,下料机构上连接有稳定机构;防滑垫,扶手上连接有用于防滑的防滑垫。进一步,移动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轴,底板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下料机构连接;定位销,第一转轴两端均连接有定位销;车轮,第一转轴两侧连接有车轮。进一步,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直齿轮,第一转轴一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第一支撑板,底板顶部靠近第一直齿轮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板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直齿轮,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第一固定架,第一支撑板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三转轴,第一固定架转动式框架有第三转轴;第三直齿轮,第三转轴连接有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转动盘,第三转轴连接有转动盘;第二支撑板,底板顶部中间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内圈齿条,第二支撑板均开有滑轨,滑轨内壁两侧均连接有内圈齿条;第二固定架,第一支撑板开有滑槽,第一支撑板靠近滑槽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一导向板,第二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位于滑槽内;第四转轴,滑轨与滑槽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第四直齿轮,第四转轴两侧均连接有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与内圈齿条啮合;固定杆,第四转轴两侧外壁均匀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位于内圈齿条之间;转动套,第四转轴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与固定杆挤压配合;第一弹簧,转动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第四转轴外侧;夹料杆,转动套均连接有夹料杆;第五转轴,夹料杆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转轴;连杆,第四转轴转动式连接有连杆,连杆与转动盘偏心位置滑动式连接;楔形块,第二支撑板内侧靠近滑轨一侧均连接有楔形块,楔形块位于滑轨一侧,转动套与楔形块挤压配合。进一步,稳定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架,远离第一直齿轮一侧的第二支撑板连接有第三固定架;第四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两侧均连接有第四固定架;第二导向板,第四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位于第三固定架内,第四转轴与第三固定架内滑动式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有储料机构,储料机构包括有:第六转轴,第一支撑板右下侧转动式连接有第六转轴;传动组件,第六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缺齿轮,第六转轴远离传动组件一侧连接有缺齿轮;第七转轴,第一支撑板靠近第六转轴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七转轴,第七转轴位于第六转轴一侧;第五直齿轮,第六转轴上连接有第五直齿轮,第五直齿轮与缺齿轮啮合;储料组件,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七转轴两侧之间连接有储料组件;第八转轴,储料组件底部转动式连接有第八转轴;拨动件组,第八转轴底部与第七转轴之间连接有拨动件组。进一步,还包括有:弹性支撑件,底板右侧底部两侧均连接有弹性支撑件。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二弹簧,固定杆与同侧的转动套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三弹簧,夹料杆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机构、下料机构和稳定机构之间的配合,将红薯苗放置在本设备上,工人可以一直推动本装置,即可不断种植红薯苗,储料机构可以使得间隔将红薯苗推送到本设备上,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们的劳动力,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机构、下料机构与稳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下料机构与储料机构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下料机构与储料机构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使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支撑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底板,2_扶手,3_矩形槽,4_移动机构,41_第一转轴,42_车轮,43_定位销,5_下料机构,51_第一支撑板,52_第一直齿轮,53_第二转轴,54_第二直齿轮,55_第一固定架,56_第三转轴,57_第三直齿轮,58_转动盘,59_连杆,510_第二固定架,511_第一导向板,512_第四转轴,513_第四直齿轮,514_转动套,515_固定杆,516_夹料杆,517_第五转轴,518_第一弹簧,519_第二支撑板,520_内圈齿条,521_楔形块,6_稳定机构,61_第三固定架,62_第四固定架,63_第二导向板,7_防滑垫,8_储料机构,81_第六转轴,82_传动组件,83_缺齿轮,84_第七转轴,85_第五直齿轮,86_第八转轴,87_拨动件组,88_储料组件,9_弹性支撑件,10_第二弹簧,11_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扶手2、移动机构4、下料机构5、稳定机构6和防滑垫7,底板1右侧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扶手2,底板1左侧中部开有矩形槽3,底板1前后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有:/n底板(1)和扶手(2),底板(1)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扶手(2),底板(1)远离扶手(2)一侧开有矩形槽(3);/n移动机构(4),底板(1)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4);/n下料机构(5),移动机构(4)与底板(1)之间连接有下料机构(5);/n稳定机构(6),下料机构(5)上连接有稳定机构(6);/n防滑垫(7),扶手(2)上连接有用于防滑的防滑垫(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有:
底板(1)和扶手(2),底板(1)顶部两侧均连接有扶手(2),底板(1)远离扶手(2)一侧开有矩形槽(3);
移动机构(4),底板(1)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4);
下料机构(5),移动机构(4)与底板(1)之间连接有下料机构(5);
稳定机构(6),下料机构(5)上连接有稳定机构(6);
防滑垫(7),扶手(2)上连接有用于防滑的防滑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其特征是,移动机构(4)包括有:
第一转轴(41),底板(1)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与下料机构(5)连接;
定位销(43),第一转轴(41)两端均连接有定位销(43);
车轮(42),第一转轴(41)两侧连接有车轮(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用红薯苗种植设备,其特征是,下料机构(5)包括有:
第一直齿轮(52),第一转轴(41)一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52);
第一支撑板(51),底板(1)顶部靠近第一直齿轮(52)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1);
第二转轴(53),第一支撑板(51)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53);
第二直齿轮(54),第二转轴(53)连接有第二直齿轮(54),第二直齿轮(54)与第一直齿轮(52)啮合;
第一固定架(55),第一支撑板(51)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架(55);
第三转轴(56),第一固定架(55)转动式框架有第三转轴(56);
第三直齿轮(57),第三转轴(56)连接有第三直齿轮(57),第三直齿轮(57)与第二直齿轮(54)啮合;
转动盘(58),第三转轴(56)连接有转动盘(58);
第二支撑板(519),底板(1)顶部中间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519);
内圈齿条(520),第二支撑板(519)均开有滑轨,滑轨内壁两侧均连接有内圈齿条(520);
第二固定架(510),第一支撑板(51)开有滑槽,第一支撑板(51)靠近滑槽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架(510);
第一导向板(511),第二固定架(510)之间连接有第一导向板(511),第一导向板(511)位于滑槽内;
第四转轴(512),滑轨与滑槽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512);
第四直齿轮(513),第四转轴(512)两侧均连接有第四直齿轮(513),第四直齿轮(513)与内圈齿条(520)啮合;
固定杆(515),第四转轴(512)两侧外壁均匀连接有固定杆(515),固定杆(515)位于内圈齿条(520)之间;
转动套(514),第四转轴(512)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转动套(514),转动套(514)与固定杆(515)挤压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露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