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60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器,包括有壳体、上盖及下盖,所述壳体上设有线缆入口和安装端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接线腔和控制腔,所述接线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台,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和控制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向接线腔内或控制腔内延伸有承接管,所述接线端子台的下端设有与承插管匹配的凸台,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与承接管承插连接,所述线缆入口与接线腔相通,所述安装端口与控制腔相通。所述接线腔和控制腔独立设置,利于故障排查及部件更换,而且控制部分形成非侵入式设计,这样即使用户安装不当造成接线腔进水也不会影响到控制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智能控制器的改进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电动执行器上使用的智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智能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动执行器的运行,现有的智能控制器的控制部件和线路部件安装在一个腔体内,腔体内的线路板、接线端子等部件布置混乱,当发生故障时,需要将腔体内的部件一一排查,线路板、接线端子等部件的更换十分繁杂,检修、维护难度大;另外,线缆引入是用户方安装,安装不到位容易发生从线缆引入处漏水进入控制器内部,但是,当产品内部进水引起故障时,又难以辨别是安装问题还是产品自身问题造成进水,继而出现厂家和用户方对故障问题相互推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便于用户使用和维护的智能控制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种智能控制器,包括有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上设有线缆入口和安装端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接线腔和控制腔,所述接线腔内安装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和控制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向接线腔内或控制腔内延伸有承接管,所述接线端子台的下端设有与承插管匹配的凸台,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与承接管承插连接,所述线缆入口与控制腔相通,所述安装端口与接线腔相通。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接线端子台上的接线端子呈扇形设置,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至少两层且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承插管内灌有密封胶。所述安装端口与电动执行器的连接端匹配。<br>所述下盖上设有可视窗口及操控开关,所述控制腔内设有磁感应板,所述磁感应板上设有屏幕,所述可视窗口与屏幕对应设置。所述操控开关包括有启停旋钮,所述启停旋钮上安装有磁钢,所述启停旋钮通过转轴与下盖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外设有复位扭簧。所述操控开关还包括有操控旋钮,所述操控旋钮上安装有磁钢二,且所述操控旋钮通过转轴二与下盖转动连接,所述操控旋钮设有三个工位,所述操控旋钮的圆周方向设有棘轮,所述操控旋钮的侧方设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本技术的接线腔和控制腔独立设置且相互隔离,接线部件和控制部件分开设置,线路布置合理,出现故障问题时,排查、部件更换都十分方便,而且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与承接管承插连接,接线腔与控制腔形成防爆结构,提高安全性能;同时分腔设计并用胶完全隔断,控制部分形成非侵入式设计,确保控制腔内不进水,这样即使用户安装不当造成接线腔进水也不会影响控制腔,而且进水故障原因明确,避免因此造成的纠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取下上盖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沿图1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下盖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沿图4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该种智能控制器,包括有壳体5、上盖7和下盖12,所述壳体上设有线缆入口8和安装端口9,所述壳体内设有接线腔2和控制腔6,所述接线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台1,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控制部件,所述接线腔和控制腔之间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开设有安装孔11,且所述安装孔向接线腔内或控制腔内延伸有承接管4,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向接线腔内延伸,所述接线端子台1的下端设有与承插管匹配的凸台3,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3与承接管4承插连接,即接线端子台的凸台3插入承接管4内,两者的承插高度形成防爆面,提高控制器的安全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及防爆效果,所述承插管内灌有密封胶,也就是说接线端子1与控制部件线路连接,并且接线端子台插入承插管内后,将密封胶灌入接线端子台与承插管的承插部分,将接线腔2与控制腔6完全隔离,这样不仅防爆,而且密封性能好,防水效果更佳。所述线缆入口8与接线腔2相通,所述安装端口9与控制腔6相通,所述安装端口可以直接安装在墙板上,也可以与电动执行器的连接端连接,并且根据需求选择横向安装或纵向安装,可以使上盖朝上,也可以使下盖朝下;所述安装端口9与电动执行器的连接端匹配,安装更为简便;线缆从线缆入口8进入并与接线腔2内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接线端子通过线路与控制腔6内的控制部件连接,控制部件与电气控制器内的部件电连接。本技术的接线腔2和控制腔6独立设置、相互隔离并具有防爆性能,线路布置合理,当出现故障问题时,排查方便,并且接线部件和控制部件分开独立设置,更换更为方便。所述接线端子台1上的接线端子呈扇形设置,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至少两层且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3为圆形或椭圆形,这样不仅布置更为合理,还可以设置更多接线端子,也就是说设置相等数量的接线端子,本技术占用的空间更小,使控制器整体体积小。所述下盖12上设有可视窗口16及操控开关,所述控制腔内设有磁感应板17,所述磁感应板上设有屏幕,所述可视窗口与屏幕对应设置,用户通过可视窗口实时观察执行器的状态。所述操控开关包括有启停旋钮13,所述启停旋钮上安装有磁钢,所述启停旋钮通过转轴18与下盖1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外设有复位扭簧19,转动启停旋钮,磁钢随之转动至与磁感应板相感应,执行器运行,放开旋钮,复位扭簧则驱动启停旋钮反向转动并复位,此时磁钢远离磁感应板17,执行器反向运行。所述操控开关还包括有操控旋钮15,所述操控旋钮上安装有磁钢二20,且所述操控旋钮通过转轴二21与下盖转动连接,所述操控旋钮设有三个工位,所述磁感应板17上设有三个与磁钢二相感应的工位,操控旋钮的三个工位即三个工作位置,分别代表三种操作状态,比如远程操控、停止操控、启停旋钮操控,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工位对应的标记22,当操控旋钮的远程操控工位转至标记处时,则表示磁钢二转动至远程操控工位,此时执行器由远程操控,当停止操控工位转至标记处时,此时远程即启停旋钮均不能操控,当启停旋钮操控工位转至标记处时,此时由启停旋钮进行操控。所述操控旋钮的圆周方向设有棘轮,所述操控旋钮的侧方设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14,即操控旋转只能一个方向转动,不能反向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制器,包括有壳体、上盖及下盖,所述壳体上设有线缆入口和安装端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接线腔和控制腔,所述接线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台,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和控制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向接线腔内或控制腔内延伸有承接管,所述接线端子台的下端设有与承插管匹配的凸台,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与承接管承插连接,所述线缆入口与接线腔相通,所述安装端口与控制腔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器,包括有壳体、上盖及下盖,所述壳体上设有线缆入口和安装端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接线腔和控制腔,所述接线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台,所述控制腔内安装有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和控制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向接线腔内或控制腔内延伸有承接管,所述接线端子台的下端设有与承插管匹配的凸台,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与承接管承插连接,所述线缆入口与接线腔相通,所述安装端口与控制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台的凸台为圆形或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台上的接线端子呈扇形设置,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至少两层且呈阶梯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管内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武杨成楷谭文治蔡富庆朱杨林金丽格吴洁朱秀芳徐定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澳翔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