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6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边框本体包括立柱,立柱的下端设有插块,立柱上方位于插块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的下方设有卡槽,插块的上方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插块和凹槽,实现嵌入在建筑结构内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插块上设置了齿槽,可以增加连接的摩擦力,从而确保连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光伏组件替代玻璃嵌入在建筑结构中,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美观度,以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连接腔用于两个边框本体之间的角码连接,从而增强边框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边框
,具体涉及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光伏行业不断蓬勃发展,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由21世纪初的10%,提升到目前最高效率>25%,效率提升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目前晶硅光伏产品较十余年前下降超过90%。随着工艺技术提升与成本下降,终端应用市场也在蓬勃发展,光伏产品正在逐渐从工业设备转变为平民百姓认知的商品。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应用到建筑上的技术,充分利用建筑、车棚、温室大棚的空间结构,在常规遮阳、控温、避雨的基础上,增加发电功能。BIPV因此成为未来建筑及光伏技术市场的热点。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时需要使用到边框,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安装边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将光伏组件嵌入建筑体结构中,只能覆盖在结构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具有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边框本体包括立柱,立柱的下端设有插块,立柱上方位于插块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的下方设有卡槽,插块的上方设有凹槽。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插块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齿槽。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立柱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立柱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加强筋为直线、弧形或交叉型结构。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卡槽开口的下侧设有弧度。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插块用于嵌入在温室、车棚或玻璃屋等建筑结构内,或者用于放置安装压块,凹槽为安装提供空间;(二)、齿槽用于增加与建筑结构嵌套后或与安装压块之间的摩擦力;(三)、加强筋用于增加边框本体的机械强度;(四)、支撑板用于提高边框本体的支撑性能;(五)、卡槽用于卡住光伏组件。在本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的实现方法,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插块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齿槽,立柱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立柱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加强筋为直线、弧形或交叉型结构,卡槽开口的下侧设有弧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适用行业普遍的组件安装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的插块和凹槽,实现嵌入在建筑结构内安装;2、本技术在插块上设置了齿槽,可以增加连接的摩擦力,从而确保连接的稳定性;3、本技术可以通过光伏组件替代玻璃嵌入在建筑结构中,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美观度,以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4、本技术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连接腔用于两个边框本体之间的角码连接,从而增强边框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5、本技术立柱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支撑板用于提高边框本体的支撑性能,设置的通孔可以当做接地孔等后期设置与处理;6、本技术立柱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增加边框本体的机械强度。附图说明图1-3均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8均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12分别为本技术其他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插块;21、齿槽;3、卡块;4、卡槽;5、凹槽;6、连接腔;7、支撑板;8、加强筋;9、光伏组件;10、安装导轨;11、安装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边框本体为一体式结构,边框本体包括立柱1,立柱1下端的一侧设有插块2,立柱1上方位于插块2的一侧设有卡块3,卡块3的下方设有卡槽4,插块2的上方设有凹槽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2用于嵌入在温室、车棚或玻璃屋等建筑结构内,或者用于放置安装压块11,凹槽5为安装提供空间,进一步地,卡槽4开口的下侧设有弧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弧度可以在光伏组件9在高载荷的条件下弯曲时,避免导致光伏组件9弯折的现象。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地,立柱1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腔6用于两个边框本体之间的角码连接,从而增强边框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2或3所示,连接腔6可以设置于凹槽5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凹槽5的上方。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地,插块2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齿槽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槽21用于增加与建筑结构嵌套后或与安装压块11之间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齿槽21设置在插块2的上表面,齿槽21也可以设置在插块2的下表面,或者其他对应的位置。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地,立柱1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上设有贯穿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7用于提高边框本体的支撑性能,设置的通孔可以当做接地孔等后期设置与处理。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地,立柱1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8,加强筋8为直线、弧形或交叉型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8用于增加边框本体的机械强度,如图1所示,对于机械载荷要求不高的环境中可以不设置加强筋8;如图2所示,加强筋8可以设置于凹槽5的上方,且加强筋8为弧形结构;如图3所示,加强筋8可以设置于立柱1远离凹槽5的一侧,且加强筋8为直线型结构。实施例6请参阅图9-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边框本体也可以设计成如图9-12所示的结构。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卡块3的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卡块的长度要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卡槽4与光伏组件9的插入深度,避免卡槽4太深遮挡光伏组件9上表面的电池片或者小面金属边框与电池片接触引起电池片碎裂。实施例8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立柱1下端的两侧均设有插块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边框本体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其特征在于:边框本体包括立柱(1),立柱(1)的下端设有插块(2),立柱(1)上方位于插块(2)的一侧设有卡块(3),卡块(3)的下方设有卡槽(4),插块(2)的上方设有凹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包括边框本体,其特征在于:边框本体包括立柱(1),立柱(1)的下端设有插块(2),立柱(1)上方位于插块(2)的一侧设有卡块(3),卡块(3)的下方设有卡槽(4),插块(2)的上方设有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块(2)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齿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的光伏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曹鑫何悦汪婷婷李淳慧赵林艾瑞阳金莎莎乔序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