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38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计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散热箱和散热装置,设备主体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显示器,设备主体内部中间固定连接设有主板模块,主板模块下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CPU模块。本实用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散热管、散热腔、冷凝器、水泵、隔板、冷却板和导热板,使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可以对CPU模块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
本技术涉及计算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
技术介绍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研究可逆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中的能耗问题;量子计算机的特点主要有运行速度较快、处置信息能力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等。与一般计算机比较起来,信息处理量愈多,对于量子计算机实施运算也就愈加有利,也就更能确保运算具备精准性;在现有技术中,量子计算机在对CPU模块进行散热时,均通过风冷进行散热,散热速率低,影响CPU模块的运算速度,因此,急需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显示器、主板模块、CPU模块、散热箱、散热装置、散热管、散热腔、冷凝器、水泵、隔板、冷却板和导热板,所述设备主体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显示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中间固定连接设有主板模块,所述主板模块下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CPU模块;所述设备主体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内部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顶端固定连接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部固定连接设有冷凝器,所述散热腔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水泵,所述散热管内部固定连接设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均固定连接设有冷却板。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与散热腔呈贯穿设置。优选的,所述冷却板横截面呈锯齿状设置。优选的,所述散热管、隔板、冷却板和导热板均为铝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底端大于顶端面积,且导热板顶端面积等于CPU模块面积,导热板底端面积等于散热管顶端外壁面积。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呈拱形设置,且若干隔板呈平行设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散热管、散热腔、冷凝器、水泵、隔板、冷却板和导热板,使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可以对CPU模块进行散热,当进行散热时,冷凝器对散热腔内部的冷却油进行冷却,再通过水泵将散热腔内部的冷却油导入散热管内部,使冷却油进入散热管内部与散热管、隔板、冷却板进行热传递,同时,散热管、隔板、冷却板和导热板呈一体结构,使散热管、隔板、冷却板和导热板将CPU模块在进行计算时散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2、该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通过设置冷却板横截面呈锯齿状设置,使冷却板面积增大,使冷却板在于冷却油进行热交换时,热交换速率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结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A处结构放大图。在图1至图4,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设备主体-1,显示器-101,主板模块-102,CPU模块-103,散热箱-2,散热装置-3,散热管-301,散热腔-302,冷凝器-303,水泵-304,隔板-305,冷却板-306,导热板-3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显示器101、主板模块102、CPU模块103、散热箱2、散热装置3、散热管301、散热腔302、冷凝器303、水泵304、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设备主体1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显示器101,设备主体1内部中间固定连接设有主板模块102,主板模块102下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CPU模块103;设备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箱2,散热箱2内部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顶端固定连接设有导热板307,导热板307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管301,散热管301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腔302,散热腔302内部固定连接设有冷凝器303,散热腔302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水泵304,散热管301内部固定连接设有若干个隔板305,隔板305之间均固定连接设有冷却板306。本实施例中,散热管301与散热腔302呈贯穿设置,且散热管301与散热腔302内部设有冷却油,当进行散热时,使冷凝器303可以对冷却油进行降温,在通过水泵304将冷却油从散热腔302内部导入散热管301内部,使冷却油进入散热管301内部与隔板305、冷却板306接触,通过热传递对散热管301、隔板305和冷却板306进行散热,使冷却油通过导热板307、散热管301、隔板305和冷却板306对CPU模块103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均为铝制材料制成,使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均为导热结构;使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可以对CPU模块103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07底端大于顶端面积,且导热板307顶端面积等于CPU模块103面积,导热板307底端面积等于散热管301顶端外壁面积,使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面积均大于CPU模块103面积,使散热管301、隔板305和冷却板306与冷却油热传递的接触面积增大。本实施例中,散热管301呈拱形设置,且若干隔板305呈平行设置,使隔板305可以在散热301内部构成若干个贯穿通道。显示器101采用智能触摸显示屏。工作原理:首先,使显示器101、主板模块102、CPU模块103、冷凝器303和水泵304与电源进行连接;当进行散热时,冷凝器303对散热腔302内部的冷却油进行冷却,再通过水泵304将散热腔302内部的冷却油导入散热管301内部,使冷却油进入散热管301内部与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进行热传递,同时,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呈一体结构,使散热管301、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将CPU模块103在进行计算时散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其中,通过设置冷却板306横截面呈锯齿状设置,使冷却板306面积增大,使冷却板306在于冷却油进行热交换时,热交换速率提升。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显示器(101)、主板模块(102)、CPU模块(103)、散热箱(2)、散热装置(3)、散热管(301)、散热腔(302)、冷凝器(303)、水泵(304)、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显示器(101),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中间固定连接设有主板模块(102),所述主板模块(102)下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CPU模块(103);/n所述设备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箱(2),所述散热箱(2)内部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装置(3),所述散热装置(3)顶端固定连接设有导热板(307),所述导热板(307)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管(301),所述散热管(301)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腔(302),所述散热腔(302)内部固定连接设有冷凝器(303),所述散热腔(302)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水泵(304),所述散热管(301)内部固定连接设有若干个隔板(305),所述隔板(305)之间均固定连接设有冷却板(3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距数控量子计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显示器(101)、主板模块(102)、CPU模块(103)、散热箱(2)、散热装置(3)、散热管(301)、散热腔(302)、冷凝器(303)、水泵(304)、隔板(305)、冷却板(306)和导热板(307),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显示器(101),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中间固定连接设有主板模块(102),所述主板模块(102)下表面中间固定连接设有CPU模块(103);
所述设备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箱(2),所述散热箱(2)内部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装置(3),所述散热装置(3)顶端固定连接设有导热板(307),所述导热板(307)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管(301),所述散热管(301)底端固定连接设有散热腔(302),所述散热腔(302)内部固定连接设有冷凝器(303),所述散热腔(302)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水泵(304),所述散热管(301)内部固定连接设有若干个隔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