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11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操作简单且部件数量较少的照明器具。照明器具具有能够用来安装灯单元的器具主体。器具主体由上主体和具有侧部的下主体构成。下主体具有与下主体是一体化的灯座部,灯座部阻塞下主体的上方侧的至少一部分,灯座部用于安装灯单元。上主体是与灯座部相对,并安装在下主体的上部。器具主体具有能够与外部电源线进行电连接的端子部。端子部与上主体或下主体是一体化的,或者与上主体和下主体双方是一体化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已知GX53灯座型号的照明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GX53灯具是指平板型灯装置,并具有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GX53形灯具卡口部结构。专利文献1的照明器具具备器具主体、顶板部、反射体、灯座装置和灯装置。顶板部能够安装器具主体。反射体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器具主体内的配光部件。灯座装置安装在反射体内。灯装置安装在灯座装置上。顶板部具有能够与照明单元进行连接的连接单元(接线端子)。〔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44412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灯座装置和反射体配置在器具主体的一侧的安装用开口部内。这种结构的情况下,连接到灯座装置的配线通过在反射体的上端部进行开口的电线贯通孔被拉出到器具主体的外表面侧,再连接到配置在顶板部的连接单元(接线端子)。该配线的连接操作使照明器具的组装操作变得复杂。还有,灯座装置和反射体不是一体的。因此,部件数量较多。于是,本技术鉴于上述的课题,其目的是实现一种组装操作简单且部件数量较少的照明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说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具有能够用来安装灯单元的器具主体。器具主体由上主体和具有侧部的下主体构成。下主体具有与下主体是一体化的灯座部,灯座部阻塞下主体的上方侧的至少一部分。灯座部上,能够安装灯单元。上主体是与灯座部相对,并安装在下主体的上部。>器具主体具有能够与外部电源线进行电连接的端子部。端子部与上主体或下主体是一体化的,或者与上主体和下主体双方是一体化的。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灯单元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电极针。灯座部优选为具有用于插入和保持电极针的第一贯通孔。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具有配置在上主体与所述灯座部之间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电连接到电极针。器具主体在端子部中具有第二贯通孔。外部电源线优选为通过第二贯通孔与连接部件进行电连接。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端子部优选为其形状是通过切割器具主体的侧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端子部由上主体的侧面的缺口部和下主体的侧面的缺口部形成。端子部优选为形成在上主体与下主体的边界区域。本申请所公开的照明器具中,器具主体具有用于对外部电源线与连接部件的电连接进行解除的解除部。解除部优选为与上主体或下主体是一体化的,或者与上主体和下主体双方是一体化的。本技术的照明器具的结构能够实现组装简单且部件数量较少的照明器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同一照明器具的侧视图。图3是同一照明器具的侧视图。图4是同一照明器具的俯视图。图5是同一照明器具(取下了上主体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同一照明器具的局部截面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器具主体,21上主体,22a第一缺口部(缺口部),22b第二缺口部,41下主体,42侧部,43灯座部,43d连接孔(第一贯通孔),44a第三缺口部(缺口部),44b第四缺口部,51灯单元,54电极针,60端子连接孔(第二贯通孔),61端子部,62解除部,81配线,81a芯线,100照明器具。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到图6,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一个例子照明器具100。照明器具100是筒灯。照明器具100设置成嵌入在安装面(例如,顶棚面)上形成的圆型安装孔中。另外,本技术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结构也可用于嵌入式照明器具以外的照明器具。例如,本结构可用于直接安装到顶棚面等的直接安装式照明器具,或者也可以用于设置成从顶棚面等悬挂下来的悬挂式照明器具。以下的说明中,照明器具100的上下方向是指照明器具100被设置在顶棚面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图1、图6中的上下方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径向。还有,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从上方观察照明器具100等的状态为俯视图。从相对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照明器具100等的状态为侧视图。观察照明器具100等的截面形状的状态为截面视图。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100主要具备器具主体11和作为光源的灯单元51。器具主体11中,能够安装灯单元51。器具主体11具有上主体21、连接部件31、下主体41和安装弹簧71。上主体21例如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制造。在俯视图中,上主体21大致是圆形。上主体21具有上侧端子连接部22、凹状的收纳部23以及用于将上主体21安装到下主体41的安装部24。上主体21通过螺钉72·72等安装部件安装到下主体41。安装部24是将安装弹簧71安装到上主体21上的部分。安装部24设置了若干个(本实施方式中是2个),均等配置在上主体21的顶面的周缘上。安装部24是与安装弹簧71的一端抵接的部分,并通过螺钉72等安装部件对安装弹簧71进行安装。安装部24具有沿着安装弹簧71的一端的形状,安装弹簧71被安装在安装部24。上主体21是与灯座部43相对,并被安装在下主体41的上部。安装部24具有凸部24a。凸部24a通过插入到设置在安装弹簧71的一端侧的贯通孔中,将安装弹簧71的一端侧引导到上主体21上的正确位置,并且抑制安装弹簧71的旋转。上侧端子连接部22设置成对应于下主体41所具有的下侧端子连接部44。在侧视图中,上侧端子连接部22是大致长方形的平坦部分。上侧端子连接部22中,下端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状的第一缺口部22a·22a和第二缺口部22b·22b。第二缺口部22b·22b延伸到第一缺口部22a·22a各自的外侧。上侧端子连接部22和下侧端子连接部44齐平被组装后,形成端子连接孔60·60和解除部62·62。端子连接孔60·60设置成用来使作为外部电源线的配线81的芯线81a沿着径向插入贯通。端子连接孔60·60是若干个(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后面说明的端子部61是各2个)的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端子部61由上主体21的侧面的第一缺口部22a·22a和下主体41的侧面的第三缺口部44a·44a形成。具体来说,端子连接孔60·60由第一缺口部22a·22a和下侧端子连接部44的第三缺口部44a·44a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解除部62·62是连着端子连接孔60·60各自外侧形成的贯通孔。解除部62·62由第二缺口部22b·22b和下侧端子连接部44的第四缺口部44b·44b形成。收纳部23是对连接部件31的一部分(上部)进行收纳的空间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0的端子部61由上侧端子连接部22、下侧端子连接部44、端子连接孔60·60、解除部62·62、连接部件31以及灯座部43所具有的位置限制部43c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器具,具有能够用来安装灯单元的器具主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器具主体由上主体和具有侧部的下主体构成,/n所述下主体具有与所述下主体是一体化的灯座部,所述灯座部阻塞所述下主体的上方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灯座部用于安装所述灯单元,/n所述上主体是与所述灯座部相对,并安装在所述下主体的上部,/n所述器具主体具有能够与外部电源线进行电连接的端子部,/n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上主体或所述下主体是一体化的,或者与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双方是一体化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30 JP 2019-1797201.一种照明器具,具有能够用来安装灯单元的器具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具主体由上主体和具有侧部的下主体构成,
所述下主体具有与所述下主体是一体化的灯座部,所述灯座部阻塞所述下主体的上方侧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灯座部用于安装所述灯单元,
所述上主体是与所述灯座部相对,并安装在所述下主体的上部,
所述器具主体具有能够与外部电源线进行电连接的端子部,
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上主体或所述下主体是一体化的,或者与所述上主体和所述下主体双方是一体化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单元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电极针,
所述灯座部具有用于插入和保持所述电极针的第一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照夫新井克弘
申请(专利权)人: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