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10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包括一机构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外壳内部的光路组件,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一颗用于产生光线的光源灯珠、一个用于反射聚焦的反射碗、一组用于调整光线的菲镜结构以及一个用于光线射出的镜头,所述反射碗与所述镜头分别位于所述光源灯珠的两侧,所述菲镜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源灯珠与所述镜头之间且所述菲镜结构与所述光源灯珠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证了光源整体为一个单独的机构组件,又满足了光源产生均匀圆面光束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仪器的专用光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燃烧测试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属于燃烧测试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化工领域的不断发展,工业材料的种类、数量与日俱增。与之相对应的是,用于测试各类工业材料的检测仪器与检测设备也应运而生,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这些测试类设备中选择相对应的设备和仪器,实现对工业材料强度、尺寸、阻燃性等各方面情况的检测。特别针对电线电缆产品而言,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要求,对这类材料的燃烧测试也更为严苛,对燃烧测试中所用到的测试仪器也有着更为详尽的规定。举例而言,依据标准GB17651《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中的要求,光源应是一只具有钨丝和透明石英灯泡的卤素灯,灯泡应安装在一个罩子里面,并由透镜组成的镜头来调节光束,使在对面墙壁的内表面上产生一个直径为1.5m±0.1m的被均匀照明的圆面。即,依照标准,光源需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组件,且能够产生对于墙壁均匀照明的圆面光束。但是目前各测试仪器供应商所提供的烟密度测试仪器质量参差不齐,其中绝大多数仪器所使用的光源机构并不能够符合标准的要求。综上所述,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全新的用于电线电缆燃烧测试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以满足测试使用需求,也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燃烧测试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具体如下。一种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包括一个机构外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外壳内部的光路组件,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一颗用于产生光线的光源灯珠、一个用于反射聚焦的反射碗、一组用于调整光线的菲镜结构以及一个用于光线射出的镜头,所述反射碗与所述镜头分别位于所述光源灯珠的两侧,所述菲镜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源灯珠与所述镜头之间且所述菲镜结构与所述光源灯珠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优选地,所述机构外壳为一个铝制钣金外壳,所述机构外壳为一封闭式的外壳结构,所述机构外壳的内侧壁涂覆有一层哑光漆,所述机构外壳的一侧端面为正面、所述机构外壳相对的一侧端面为背面。优选地,所述机构外壳正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镜头连接槽,所述镜头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镜头连接槽内,所述镜头与所述菲镜结构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所述机构外壳的背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机构散热的散热格栅。优选地,所述机构外壳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风路入口,所述机构外壳外侧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风路入口相对应,所述冷却风机的外周侧罩设有一个散热顶罩,所述散热顶罩的下端面与所述机构外壳的外侧上端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镜头与所述反射碗二者通过一个连接底座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镜头与所述反射碗二者间的相对高度可调,所述连接底座的下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构外壳内侧的下端面上。优选地,所述菲镜结构包括一个结构框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结构框架内的菲镜套件,所述菲镜套件包括两块单凸透镜以及一块滤光片,两块所述单凸透镜平行设置、二者的凸面相对,所述滤光片设置于两块所述单凸透镜之间。优选地,所述结构框架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机构外壳内侧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槽,所述连接凸起可选择性地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优选地,在所述光路组件的使用状态下,所述光源灯珠、所述反射碗、两块单凸透镜以及所述镜头的焦点共轴。优选地,所述光源灯珠的标称功率为100W、标称电压为直流12V、标称光通量为2000lm~3000lm、标称色温为2800K~3200K。优选地,所述机构外壳的背面的设置有用于为机构内电气元件供电的外接航空插头,所述光源灯珠与所述冷却风机均与所述外接航空插头电性连接并通过其供电实现运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技术所提出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充分地满足了标准GB17651《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中的要求,既保证了光源整体为一个单独的机构组件,又满足了光源产生均匀圆面光束的使用需要。同时,本技术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在整体结构上十分切合如今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条件和制造工艺现状,其中所选用部件的均为市面上已有且技术较为成熟的标准光学组件及钣金零部件,各企业可以直接采购使用、方便快捷,极大地降低了机构整体的制造和维护成本、简化了制作流程,为机构后续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技术还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将其中的部分结构运用于其他光源机构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状态下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构外壳;2、光源灯珠;3、反射碗;4、镜头;5、散热格栅;6、冷却风机;7、散热顶罩;8、连接底座;9、结构框架;10、单凸透镜;11、滤光片;12、连接凸起;13、连接槽;14、外接航空插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燃烧测试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充分地满足了标准GB17651《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中的要求,其方案具体如下。如图1~3所示,一种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包括一个机构外壳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外壳1内部的光路组件,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一颗用于产生光线的光源灯珠2、一个用于反射聚焦的反射碗3、一组用于调整光线的菲镜结构以及一个用于光线射出的镜头4,所述反射碗3与所述镜头4分别位于所述光源灯珠2的两侧,所述菲镜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源灯珠2与所述镜头4之间且所述菲镜结构与所述光源灯珠2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的散热效果、避免光路组件运作时出现过热的现象,所述机构外壳1为一个铝制钣金外壳,所述机构外壳1为一封闭式的外壳结构。同时,为了避免光线在所述机构外壳1内部过度反射,所述机构外壳1的内侧壁涂覆有一层哑光漆。所述机构外壳1的一侧端面为正面、所述机构外壳1相对的一侧端面为背面。所述机构外壳1正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镜头连接槽,所述镜头4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镜头连接槽内,所述镜头4与所述菲镜结构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所述机构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机构散热的散热格栅5。所述机构外壳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风路入口,所述机构外壳1外侧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冷却风机6,所述冷却风机6的出风口与所述风路入口相对应,所述冷却风机6的外周侧罩设有一个散热顶罩7,所述散热顶罩7的下端面与所述机构外壳1的外侧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镜头4与所述反射碗3二者通过一个连接底座8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镜头4与所述反射碗3二者间的相对高度可调,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包括一个机构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外壳(1)内部的光路组件,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一颗用于产生光线的光源灯珠(2)、一个用于反射聚焦的反射碗(3)、一组用于调整光线的菲镜结构以及一个用于光线射出的镜头(4),所述反射碗(3)与所述镜头(4)分别位于所述光源灯珠(2)的两侧,所述菲镜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源灯珠(2)与所述镜头(4)之间且所述菲镜结构与所述光源灯珠(2)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包括一个机构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构外壳(1)内部的光路组件,所述光路组件包括一颗用于产生光线的光源灯珠(2)、一个用于反射聚焦的反射碗(3)、一组用于调整光线的菲镜结构以及一个用于光线射出的镜头(4),所述反射碗(3)与所述镜头(4)分别位于所述光源灯珠(2)的两侧,所述菲镜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源灯珠(2)与所述镜头(4)之间且所述菲镜结构与所述光源灯珠(2)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外壳(1)为一个铝制钣金外壳,所述机构外壳(1)为一封闭式的外壳结构,所述机构外壳(1)的内侧壁涂覆有一层哑光漆,所述机构外壳(1)的一侧端面为正面、所述机构外壳(1)相对的一侧端面为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外壳(1)正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镜头连接槽,所述镜头(4)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镜头连接槽内,所述镜头(4)与所述菲镜结构二者间的相对距离可调;所述机构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机构散热的散热格栅(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外壳(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风路入口,所述机构外壳(1)外侧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冷却风机(6),所述冷却风机(6)的出风口与所述风路入口相对应,所述冷却风机(6)的外周侧罩设有一个散热顶罩(7),所述散热顶罩(7)的下端面与所述机构外壳(1)的外侧上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烟密度测试用光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丁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迪凡斯检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