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伸缩油缸及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9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顺序伸缩油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顺序伸缩油缸及其组合。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压力稳定、运行效率高的顺序伸缩油缸及其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着力消除了现有技术顺序伸缩油缸在动作上或结构上存在的技术缺陷,通过油缸体底部设置的这种特殊结构浮座式单向阀,及活塞杆头设置的行程阀,能稳定可靠的实现多级油缸的顺序伸缩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液压系统压力稳定、运行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顺序伸缩油缸及其组合
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尤其涉及顺序伸缩油缸及其组合。
技术介绍
折臂起重机臂架伸缩的核心元部件之一是其臂架顺序伸缩油缸。由于折臂起重机不同伸缩臂的截面不一样(即抗弯截面模量不一样),为提高整个起重臂的吊载性能,实际工况中客观要求折臂起重机的多级臂架要能实现顺序伸缩功能,因此,相关臂架伸缩驱动油缸可靠的顺序伸缩控制,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折臂起重机臂架油缸顺序伸缩控制常规方法是在各级油缸连接油路中采用顺序阀串接,通过设置好各级油缸间油路上串接的顺序阀开启压力,来实现各油缸的顺序工作。在折臂起重机这种产品的系统应用中,由于是多节臂架(一般六级臂架及以上),各级油缸间顺序阀设置的开启压力,将造成很大的系统压力损失,甚至在伸最后一级油缸时,系统压力飙升但油缸还是难以伸出,系统压力很大一部分损失在顺序阀的开启压力上了。同时,这种技术只实现了多油缸的顺序伸功能、难以在折臂起重机上实现多油缸的顺序缩功能。现有专利文献中,如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05月25日公开的一篇名称为“一种多油缸顺序伸缩机构及工程机械”,专利号为201610143635.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其在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上均设置有导油管路,其中,所述导油管路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M端与活塞杆相连,所述内管的N端与缸筒相连。通过内管上的通油口位置实现下一油缸中无杆腔油路的通断,也就是只有上油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内管上的通油口脱离外管的封堵进入无杆腔中,从而使得无杆腔中的油液能够进入下一油缸的无杆腔,使得下一油缸的缸筒伸出。但是此种结构油缸,其较细的中心导油管上需开设较大的通油孔(需满足下级油缸无杆腔进油的流量要求),现有的密封技术难以满足这种过孔要求,结果是实际上只装了导向环,此处密封能力不足有一定的泄漏,造成一定工况下多油缸间的伸缩乱序,可靠性较差等问题。现有专利文献中,2020年1月3日授权公开的一篇名称为“一种内部实现顺序阀功能的伸缩油缸”,申请号为201911012545.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通过在油缸内、活塞上安装单向阀,使下一级油缸的有杆腔能单向进油,但有杆腔反向回油则受单向阀隔断、需待本一级油缸行程至全伸位置方可回油,由此仅能实现了多级油缸的顺序伸功能。由于此技术控制了有杆腔的顺序回油,当多油缸顺序伸动作时,各级油缸无杆腔均同时进油,不动作的油缸小腔均存在憋压现象,在各级油缸实际存在大小腔面积比的作用下,各级油缸顺序伸动作时,如系统压力较高,未运动油缸小腔普遍存在超高压现象,有造成缸筒结构膨胀变形、密封件老化等失效风险,严重影响油缸的使用寿命与起重机整机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压力稳定、运行效率高的顺序伸缩油缸及其组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和活塞杆头;还包括中心芯管和设置在所述缸体底部的浮座式单向阀;所述浮座式单向阀包括螺套、定位隔套、阀芯支撑套、单向阀芯、阀芯限位螺母、阀芯复位弹簧、单向阀座和复位弹簧;所述螺套与缸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隔套通过所述螺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阀芯支撑套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内,位于所述定位隔套的侧部;所述单向阀芯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隔套内,与所述中心芯管相适配;另一端从所述阀芯支撑套内伸出,通过所述阀芯限位螺母滑动限设在所述阀芯支撑套内;所述单向阀芯通过所述阀芯复位弹簧,使单向阀芯与所述中心芯管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座与所述中心芯管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单向阀座和复位弹簧滑动限设在所述缸体内;所述螺套上设有油口A;所述油口A通过弹簧座板上油口与阀芯弹簧腔连通;所述阀芯支撑套上设有与所述阀芯弹簧腔连通的支撑套油口;所述支撑套油口依次通过定位隔套油道、环型油槽和油道一与油缸大腔连通;所述活塞杆的中部设有贯通的与所述中心芯管适配的油道A;所述中心芯管与所述活塞滑动密封连接,一端呈T型,位于所述油道A内,另一端与所述单向阀座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芯管的中心设有贯通的中心油道;所述中心油道与所述活塞杆头上油口AA连通;所述中心芯管与所述活塞滑动密封连接,与所述油道A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环形油道B;所述活塞杆上设有贯通的环形油道C;所述缸体上设有与油缸小腔连通的油口B;所述油口B依次通过油缸小腔、油孔A和环形油道C与所述活塞杆头上油口BB连通。所述活塞杆包括外侧芯管和第二芯管;所述第二芯管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头固定连接;所述外侧芯管套设在所述第二芯管上,一端与所述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头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一芯管;所述第一芯管位于外侧芯管与第二芯管之间;所述第一芯管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芯管与所述外侧芯管形成环形油道C;所述第一芯管与所述第二芯管形成环形油道A。所述活塞杆头上设有与所述油口AA连通的行程阀;所述油缸大腔通过所述活塞上油道五与所述环形油道A连通;所述环形油道A通过活塞杆头上杆头油道A与所述行程阀连通。所述油道一通过依次连通的通用单向阀和油道三与所述油缸大腔连通。还包括末级油缸;所述末级油缸的末级油口A与所述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AA连通;所述末级油缸的末级油口B与所述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BB连通。所述顺序伸缩油缸包括第一级顺序伸缩油缸和第二级顺序伸缩油缸;所述第一级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AA与所述第二级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A连通;所述第一级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BB与所述第二级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B连通;所述第二级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AA与所述末级油缸的油口A连通;所述第二级顺序伸缩油缸的油口BB与所述末级油缸的油口B连通。本技术中包括缸体、套装在缸体内的三级芯管活塞杆、固定在活塞杆端部且与缸体配合的活塞。在缸体底部设置有一只浮座式单向阀,其阀座与活塞杆内套装的中心芯管螺纹固连,中心芯管在油缸行程末段位置能提动浮座式单向阀的阀座并打开该浮座式单向阀、实现从浮座式单向阀处向中心芯管的液压油流向;在油缸行程的其它位置,只能通过顶开单向阀阀芯方式来打开浮座式单向阀,实现中心芯管向单向阀的单向液压流向;在缸体底部还设置了一只通用单向阀,以保证缸体底部油口A向缸内大腔的单向供油;活塞杆头部安装了行程阀,下一级油缸相应位置设置了触发装置,在下一级油缸回缩行程的末段,行程阀将被触发打开,且通过活塞杆内套芯结构油道,使油缸大腔液压油通过行程阀流向活塞杆内中心芯管。本技术着力消除了现有技术顺序伸缩油缸在动作上或结构上存在的技术缺陷,通过油缸体底部设置的这种特殊结构浮座式单向阀,及活塞杆头设置的行程阀,能稳定可靠的实现多级油缸的顺序伸缩控制。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液压系统压力稳定、运行效率高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顺序伸缩油缸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顺序伸缩油缸,包括缸体(19)、活塞(24)、活塞杆(18)和活塞杆头(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芯管(23)和设置在所述缸体(19)底部的浮座式单向阀;/n所述浮座式单向阀包括螺套(33)、定位隔套(30)、阀芯支撑套(31)、单向阀芯(36)、阀芯限位螺母(42)、阀芯复位弹簧(35)、单向阀座(27)和复位弹簧(26);/n所述螺套(33)与缸体(19)固定连接;/n所述定位隔套(30)通过所述螺套(33)固定设置在所述缸体(19)内;/n所述阀芯支撑套(31)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33)内,位于所述定位隔套(30)的侧部;/n所述单向阀芯(36)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隔套(30)内,与所述中心芯管(23)相适配;另一端从所述阀芯支撑套(31)内伸出,通过所述阀芯限位螺母(42)滑动限设在所述阀芯支撑套(31)内;/n所述单向阀芯(36)通过所述阀芯复位弹簧(35),使单向阀芯(36)与所述中心芯管(23)密封连接;/n所述单向阀座(27)与所述中心芯管(2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单向阀座(27)和复位弹簧(26)滑动限设在所述缸体(19)内;/n所述螺套(33)上设有油口A;所述油口A通过弹簧座板上油口(39)与阀芯弹簧腔(37)连通;/n所述阀芯支撑套(31)上设有与所述阀芯弹簧腔(37)连通的支撑套油口(32);所述支撑套油口(32)依次通过定位隔套油道(29)、环型油槽(28)和油道一(1)与油缸大腔(4)连通;/n所述活塞杆(18)的中部设有贯通的与所述中心芯管(23)适配的油道A(11);/n所述中心芯管(23)与所述活塞(24)滑动密封连接,一端呈T型,位于所述油道A(11)内,另一端与所述单向阀座(27)固定连接;/n所述中心芯管(23)的中心设有贯通的中心油道(25);/n所述中心油道(25)与所述活塞杆头(14)上油口AA连通;/n所述中心芯管(23)与所述油道A(1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环形油道B(20);/n所述活塞杆(18)上设有贯通的环形油道C(8);/n所述缸体(19)上设有与油缸小腔(9)连通的油口B(10);/n所述油口B(10)依次通过油缸小腔(9)、油孔A(6)和环形油道C(8)与所述活塞杆头(14)上油口BB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顺序伸缩油缸,包括缸体(19)、活塞(24)、活塞杆(18)和活塞杆头(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芯管(23)和设置在所述缸体(19)底部的浮座式单向阀;
所述浮座式单向阀包括螺套(33)、定位隔套(30)、阀芯支撑套(31)、单向阀芯(36)、阀芯限位螺母(42)、阀芯复位弹簧(35)、单向阀座(27)和复位弹簧(26);
所述螺套(33)与缸体(19)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隔套(30)通过所述螺套(33)固定设置在所述缸体(19)内;
所述阀芯支撑套(31)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33)内,位于所述定位隔套(30)的侧部;
所述单向阀芯(36)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隔套(30)内,与所述中心芯管(23)相适配;另一端从所述阀芯支撑套(31)内伸出,通过所述阀芯限位螺母(42)滑动限设在所述阀芯支撑套(31)内;
所述单向阀芯(36)通过所述阀芯复位弹簧(35),使单向阀芯(36)与所述中心芯管(23)密封连接;
所述单向阀座(27)与所述中心芯管(2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单向阀座(27)和复位弹簧(26)滑动限设在所述缸体(19)内;
所述螺套(33)上设有油口A;所述油口A通过弹簧座板上油口(39)与阀芯弹簧腔(37)连通;
所述阀芯支撑套(31)上设有与所述阀芯弹簧腔(37)连通的支撑套油口(32);所述支撑套油口(32)依次通过定位隔套油道(29)、环型油槽(28)和油道一(1)与油缸大腔(4)连通;
所述活塞杆(18)的中部设有贯通的与所述中心芯管(23)适配的油道A(11);
所述中心芯管(23)与所述活塞(24)滑动密封连接,一端呈T型,位于所述油道A(11)内,另一端与所述单向阀座(27)固定连接;
所述中心芯管(23)的中心设有贯通的中心油道(25);
所述中心油道(25)与所述活塞杆头(14)上油口AA连通;
所述中心芯管(23)与所述油道A(1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环形油道B(20);
所述活塞杆(18)上设有贯通的环形油道C(8);
所述缸体(19)上设有与油缸小腔(9)连通的油口B(10);
所述油口B(10)依次通过油缸小腔(9)、油孔A(6)和环形油道C(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戚张成星蒋庭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昌天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