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9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增压器的顶部设置调节件,调节件具有与增压杆相对设置的调节部,增压杆与增压活塞螺纹连接,增压杆与调节部相对的一侧设置受调部,当增压杆与调节件相抵时,受调部与调节部配合,调节部与受调部同步转动。该增压缸的行程可调,通过调节调节件,使增压器内的增压杆旋转,与增压杆螺纹连接的增压活塞随增压杆的旋转而上下运动,活塞的工作行程即发生变化,对应的,压力腔内能获得的最大压力发生变化,前杆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在整机整体的固定结构不需要改变的基础上实现了行程的调整,具有装配方式简单,调试简单,精度更高,方便使用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与液压结合的动力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
技术介绍
增压缸主要应用于压印标记、弯折型材、模具冲孔、金属冲压等,应用范围广泛,它是气缸和油缸优点而改进设计的,具有两者的好处,例如:动作速度快,且较气压传动稳定,缸体装置简单,出力调整容易,相同条件下可达到油压机之高出力,能耗低,软着陆不损模具。但是,现有的增压缸的行程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当现场装配完成后,例如位置已经相对固定后,当需要对增压缸的行程做出调整时,现有的增压缸无法满足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行程不能调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包括储油缸、增压器和压力缸,所述储油缸用于对所述压力缸供油,所述压力缸内设置前活塞,所述前活塞连接前杆,所述增压器内设置增压活塞,所述增压活塞连接增压杆,所述增压器内设置气腔,所述增压器的顶部设置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具有与所述增压杆相对设置的调节部,所述增压杆与所述增压活塞螺纹连接,所述增压杆与所述调节部相对的一侧设置受调部,当所述增压杆与所述调节件相抵时,所述受调部与所述调节部配合,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受调部同步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母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设置所述调节部,所述增压器顶部设置容置所述调节件的调节腔,所述调节件在所述增压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对固定于所述调节腔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腔顶部设置开口,所述调节螺母上端面设置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调节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孔设置为内六边形,所述调节孔的形心与所述调节部转动方向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部设置为外六边形的凸起,所述受调部设置为内六边形的凹陷,所述调节部插入所述受调部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压器顶部设置用于定位所述调节件的止转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增压器顶部的第一通孔和销,所述调节件设置第二通孔,当所述调节件停止调节时,所述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腔内壁和所述增压活塞其一设置沿所述增压杆延伸方向相平行的限位凸起,另一设置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增压缸的行程可调,通过调节调节件,使增压器内的增压杆旋转,与增压杆螺纹连接的增压活塞随增压杆的旋转而上下运动,活塞的工作行程即发生变化,对应的,压力腔内能获得的最大压力发生变化,前杆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在整机整体的固定结构不需要改变的基础上实现了行程的调整,具有装配方式简单,调试简单,精度更高,方便使用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行程可调的增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行程可调的增压缸的增压杆位置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行程可调的增压缸的俯视图;其中,1、压力缸;10、气腔;101、限位凸起;11、增压活塞;111、限位滑槽;12、增压杆;121、受调部;2、增压器;20、油腔;21、前活塞;22、前杆;3、调节件;31、调节螺母;311、调节孔;32、调节螺杆;321、调节部;4、调节腔;41、开口;5、储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该增压缸能实现行程的调整,可以在装配完成后,对其行程进行前后调整。具体的,该增压缸包括储油缸5、增压器2和压力缸1,储油缸5用于对压力缸1供油,压力缸1内设置前活塞21,前活塞21连接前杆22,增压器2内设置增压活塞11,增压活塞11连接增压杆12,增压器2内设置气腔10,压力缸1内设置油腔20,即压力缸1内通过进油实现前活塞21的运动,增压器2内通过进气实现增压活塞11的前后运动。增压器2的顶部设置调节件3,调节件3具有与增压杆12相对设置的调节部321,增压杆12与增压活塞11螺纹连接,增压杆12与调节部321相对的一侧设置受调部121,当增压杆12与调节件3相抵时,受调部121与调节部321配合,调节部321与受调部121同步转动,当调节调节件3旋转时,带动调节部321旋转,当增压杆12的受调部121与调节部321相抵时,调节件3带动增压杆12旋转,调节部321伸入到气腔10内,由于增压杆12与增加活塞螺纹连接,即带动增压活塞11上下运动,对应增压杆12的进入到压力缸1内的最大行程发生改变,对应地前杆22能到达的最大压力位置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行程的调整。进一步地,调节件3包括调节螺母31和调节杆,调节杆下端设置调节部321,增压器2顶部设置容置调节件3的调节腔4,调节件3在增压活塞11运动的方向相对固定于调节腔4内部,调节螺母31仅在调节腔4内旋转运动,不产生其他方向位移的变化。进一步地,调节腔4顶部设置开口41,调节螺母31上端面设置与开口41相对设置的调节孔311,这样扳手从开口41中插入到调节孔311中,即可带动其旋转,而无需拆卸任何零件。进一步地,调节孔311设置为内六边形,调节孔311的形心与调节部321转动方向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使调节件3的转动与增压杆12的旋转一致。进一步地,调节部321设置为外六边形的凸起,受调部121设置为内六边形的凹陷,调节部321插入受调部121内部,当增压活塞11向上运动到顶部时,受调部121的内六边形的凹陷与调节部321的外六边形的凸起插在一起,使两者同步转动。进一步地,增压器2顶部设置用于定位调节件3的止转部,防止其不需要调节时发生旋转。进一步地,止转部包括设置于增压器2顶部的第一通孔和销,调节件3设置第二通孔,当调节件3停止调节时,销穿过第一通孔并插入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气腔10内壁和增压活塞11其一设置沿增压杆12延伸方向相平行的限位凸起101,另一设置与限位凸起101相配合的限位滑槽111,防止增压杆12旋转时增压活塞11与其一并旋转,本实施例的附图1和图2中,增压活塞11上设置限位滑槽111,气腔10的内壁上设置上下延伸的长条形的限位凸起1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增压缸的行程可调,通过调节调节件3,使增压器2内的增压杆12旋转,与增压杆12螺纹连接的增压活塞11随增压杆12的旋转而上下运动,活塞的工作行程即发生变化,对应的,压力腔内能获得的最大压力发生变化,前杆22的运动行程发生变化,在整机整体的固定结构不需要改变的基础上实现了行程的调整,具有装配方式简单,调试简单,精度更高,方便使用的有益效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包括储油缸(5)、增压器(2)和压力缸(1),所述储油缸(5)用于对所述压力缸(1)供油,所述压力缸(1)内设置前活塞(21),所述前活塞(21)连接前杆(22),所述增压器(2)内设置增压活塞(11),所述增压活塞(11)连接增压杆(12),所述增压器(2)内设置气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2)的顶部设置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具有与所述增压杆(12)相对设置的调节部(321),所述增压杆(12)与所述增压活塞(11)螺纹连接,所述增压杆(12)与所述调节部(321)相对的一侧设置受调部(121),当所述增压杆(12)与所述调节件(3)相抵时,所述受调部(121)与所述调节部(321)配合,所述调节部(321)与所述受调部(121)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包括储油缸(5)、增压器(2)和压力缸(1),所述储油缸(5)用于对所述压力缸(1)供油,所述压力缸(1)内设置前活塞(21),所述前活塞(21)连接前杆(22),所述增压器(2)内设置增压活塞(11),所述增压活塞(11)连接增压杆(12),所述增压器(2)内设置气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2)的顶部设置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具有与所述增压杆(12)相对设置的调节部(321),所述增压杆(12)与所述增压活塞(11)螺纹连接,所述增压杆(12)与所述调节部(321)相对的一侧设置受调部(121),当所述增压杆(12)与所述调节件(3)相抵时,所述受调部(121)与所述调节部(321)配合,所述调节部(321)与所述受调部(121)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包括调节螺母(31)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设置所述调节部(321),所述增压器(2)顶部设置容置所述调节件(3)的调节腔(4),所述调节件(3)在所述增压活塞(11)运动的方向相对固定于所述调节腔(4)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程可调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4)顶部设置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友泰达气液增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