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895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5
一种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能够准确定位在特定油层,调堵剂顺利到达特定油层,调堵剂有效地驻留在封堵层位,调堵剂浆注入量合适,避免过量的调堵剂上涌到其他油层,施工时间缩短,从而实现对特定油层的封堵。其包括管柱、座封、桥塞;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的
,尤其涉及一种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很多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油藏压力普遍降低。同时油层多、层间差异大和油层跨距大的问题很突出。因此需要对特定油层进行封堵。但是封堵时经常会无法准确定位在特定油层,调堵剂不能到达特定油层,现有调堵剂触变性差,不能有效地驻留在封堵层位,调堵剂替至目的层后未凝固前就已漏失掉,造成调堵剂浆注入量大,过量的调堵剂上涌到其他油层,施工时间长,无法实现对特定油层的封堵。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能够准确定位在特定油层,调堵剂顺利到达特定油层,调堵剂有效地驻留在封堵层位,调堵剂浆注入量合适,避免过量的调堵剂上涌到其他油层,施工时间缩短,从而实现对特定油层的封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包括管柱、座封、桥塞;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本技术的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这样能够使管柱准确定位在特定油层;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从而使调堵剂顺利到达特定油层,调堵剂有效地驻留在封堵层位;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使得调堵剂浆注入量合适,避免过量的调堵剂上涌到其他油层,施工时间缩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包括管柱8、座封6、桥塞7;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本技术的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这样能够使管柱准确定位在特定油层;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从而使调堵剂顺利到达特定油层,调堵剂有效地驻留在封堵层位;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使得调堵剂浆注入量合适,避免过量的调堵剂上涌到其他油层,施工时间缩短。优选地,所述座封的上下两端卡紧在所述管柱上,且中部撑大接触油井的内壁。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座封的重量大大减轻,制造成本也随之降低。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插管5,其设在所述管柱内,插管的上端与所述桥塞的位置对应,插管的下端贴近指定油层。插管与桥塞配合使用,防止地层封堵施工完提管柱地层外吐,防止溢流井施工结束地层外吐。还有就是上部有层,封堵下面的层卡封封堵施工用。优选地,所述插管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从上至下口径逐渐缩小的管状,下部为直管。这样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地层封堵施工完提管柱地层外吐,防止溢流井施工结束地层外吐。优选地,所述调堵剂通过搅拌池4搅匀后经过泵车3和高压管线2泵入所述管柱。调堵剂在地面通过计算合适的清水配制成要求比重,用量合适的堵剂灰浆,在地面搅拌池充分搅拌均匀后通过泵车和高压管线、管柱直接泵送,通过本技术的系统注入所需要调堵的层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反洗井或者憋压候凝。优选地,所述调堵剂是无机矿聚物调堵剂。使用无机矿聚物调堵剂对储层中优势渗流通道实现长效调堵,使后续注入水改变液流方向,驱动中小孔道中的原油,提高剩余原油动用程度和波及体积,降低含水率、提高原油产量。现有有机化学堵水的有效期短,耐温性差,抗压强度无法和无机材料堵水相比,具体如下:1、现有堵剂触变性差,不能有效地驻留在封堵层位,堵剂替至目的层后未凝固前就已漏失掉,造成堵浆注入量大,施工时间长。2、现有堵剂形成的固化体脆性大、耐压低且易破碎,同时易收缩,不能与周围介质形成牢固的截面胶结,在注采压力的作用下使封堵失效,缩短了施工有效期。3、现有堵剂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差,现场施工风险大。施工设备一旦出现问题造成时间延误时,往往使施工无法进行,甚至发生事故。无机矿聚物调堵剂具体数据如下:密度:1.15~1.25g/cm3;中值为9-10微米;主要化学成分:Al2O3、SiO2并含有少量Fe2O3、Na2O、CaO、MgO。通过颗粒粒径、注入压力的控制,实现选择性封堵,堵而不死;调堵剂地面不成胶,流动性好,注入压力低;成胶3~320h时间可控;成胶硬化抗污染能力强;抗高温:<350℃;有效期>2年;耐压、耐冲刷能力强。优选地,在油井的井口处设有放喷池1。这样当油井下面压力过大时,能够通过放喷池释放压力。该系统在大庆油田杏某油井,堵前产液45.2t,日产油0.41t,含水99.1%,动液面404.9m。堵后2018年1月15日开井至7月15日,6个月单井累计增油1000.98吨。吉林新木采油厂施工木某井,平均日降液5.6t,日增油0.9t。可见控水增油效果显著。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柱(8)、座封(6)、桥塞(7);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n

【技术特征摘要】
1.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柱(8)、座封(6)、桥塞(7);管柱内注入调堵剂,管柱插入油井并直到需要注入调堵剂的指定油层,在指定油层的上方设置座封,座封套在管柱外并撑在油井中上部的内壁上,在指定油层和座封之间设置桥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封的上下两端卡紧在所述管柱上,且中部撑大接触油井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层孔道渗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插管(5),其设在所述管柱内,插管的上端与所述桥塞的位置对应,插管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力量潘扬庆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瑞荣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