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4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岸板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包括生态板桩,所述生态板桩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刚性凸起,所述生态板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生态板桩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外侧活动安装有生态篮,所述生态篮的后面预留开设有透水孔,所述生态篮的下面设置有预留凹槽,所述预留凹槽与第一连接头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背侧设置有卡合连接所述预留凹槽的卡块,所述卡块上连接有弹臂,所述弹臂的自由端紧抵所述预留凹槽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能有利于提高生态篮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生态篮在海浪的冲击下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
本技术涉及护岸板桩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
技术介绍
护岸是指在原有的海岸岸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御波浪、水流的侵袭和淘刷及地下水作用,维持岸线稳定,且护岸建筑形式与海堤相似,按其外坡形式可分斜坡式护岸、陡墙式护(包括直立式)和由两者混合的护岸,斜坡式护岸的护面结构及护面范围与斜坡堤相同,坡顶为陆地面,其中用于护岸则称为护岸板桩。但是现有的护岸板桩,相互之间连接不够牢固,且容易在受到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时而被冲散,进而影响护岸效果,且严重影响岸线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ZL201821850244.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包括生态板桩1,所述生态板桩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刚性凸起2,所述生态板桩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3,所述生态板桩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一连接头3外侧活动安装有生态篮5,所述生态篮5的后面预留开设有透水孔6,所述生态篮5的下面设置预留凹槽7。该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相比之前的护岸板桩,增加了刚性凸起这个配件,刚性凸起为半圆形设计,增强了生态板桩的抗振强度,有利于生态板桩的稳定性,同时生态篮为梯形设计,且生态篮的高度为8-25mm,有利于与生态板桩的凹陷处相互嵌合,保证生态篮的稳固性,同时生态篮与第一连接头为卡合连接,有利于生态篮的拆装便利,且生态篮底端与远离预留凹槽的一面均等距离安装有透水孔,透水孔的直径为8-20mm,保证了可种植浮水型植物,有利于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优化水体生态环境。但是上述现有专利方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如下技术缺陷:如图1所示,生态篮5通过预留凹槽7卡合连接在第一连接头3时,预留凹槽7与第一连接头3虽然在图纸上显示吻合配接,但是在实际生产制造中,由于加工或测量等因素的影响,预留凹槽7和第一连接头3的实际尺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实际装配中,预留凹槽7卡合连接在第一连接头3时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存在,会导致第一连接头3在预留凹槽7内出现晃动,该连接的不稳定会导致生态篮5在长期的海浪冲击下,生态篮5会持续不停地在第一连接头3上晃动,容易造成生态篮7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专利作出进一步改进,公开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能有利于提高生态篮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生态篮在海浪的冲击下出现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包括生态板桩,所述生态板桩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刚性凸起,所述生态板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生态板桩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外侧活动安装有生态篮,所述生态篮的后面预留开设有透水孔,所述生态篮的下面设置有预留凹槽,所述预留凹槽与第一连接头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背侧设置有卡合连接所述预留凹槽的卡块,所述卡块上连接有弹臂,所述弹臂的自由端紧抵所述预留凹槽的底面。当需要安装所述生态篮时,可以先手动按压所述弹臂,让生态篮可以通过预留凹槽与卡块的相互卡接安装在第一连接头上,然后松开弹臂让其自动复位,复位后弹臂的自由端便会在预留凹槽的底面紧抵所述生态篮,如此便可以利用弹臂对生态篮施加一个锁紧力,生态篮便可以安装稳定,不会因受海浪的长期冲击而出现持续不停的晃动,有利于避免生态篮在海浪的冲击下出现损坏。因此本技术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能有利于提高生态篮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生态篮在海浪的冲击下出现损坏。进一步地,所述弹臂的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通过弧形面紧抵所述预留凹槽的底面。弧形面可以避免弹臂101自由端紧抵生态篮时造成生态篮表面的磨损。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板桩为塑钢材质,且生态板桩的中间部分为U型板桩。能确保护岸板桩的强韧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为G字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和为C字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为卡合连接。从而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生态板桩能够组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生态板桩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头与生态板桩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因此有利于确保护岸板桩受力均匀,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均匀分布于生态板桩外侧,且凸起的高度等于护岸板桩的高度。因此能增加受力点,分散受力强度,确保护岸板桩整体更加稳固。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板桩的U型处间距具体为36厘米,且生态板桩两端之间最长间距为72厘米,并且生态板桩的宽度为18.8厘米,厚度为8毫米,使结构更加合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安装所述生态篮时,可以先手动按压所述弹臂,让生态篮可以通过预留凹槽与卡块的相互卡接安装在第一连接头上,然后松开弹臂让其自动复位,复位后弹臂的自由端便会在预留凹槽的底面紧抵所述生态篮,如此便可以利用弹臂对生态篮施加一个锁紧力,生态篮便可以安装稳定,不会因受海浪的长期冲击而出现持续不停的晃动,有利于避免生态篮在海浪的冲击下出现损坏。因此本技术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能有利于提高生态篮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生态篮在海浪的冲击下出现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专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或简单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2~5所示,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包括生态板桩1,生态板桩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刚性凸起2,生态板桩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3,生态板桩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4,第一连接头3外侧活动安装有生态篮5,生态篮5的后面预留开设有透水孔6,生态篮5的下面设置有预留凹槽7,预留凹槽7与第一连接头3为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包括生态板桩(1),所述生态板桩(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刚性凸起(2),所述生态板桩(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3),所述生态板桩(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一连接头(3)外侧活动安装有生态篮(5),所述生态篮(5)的后面预留开设有透水孔(6),所述生态篮(5)的下面设置有预留凹槽(7),所述预留凹槽(7)与第一连接头(3)为卡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3)的背侧设置有卡合连接所述预留凹槽(7)的卡块(10),所述卡块(10)上连接有弹臂(11),所述弹臂(11)的自由端紧抵所述预留凹槽(7)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包括生态板桩(1),所述生态板桩(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刚性凸起(2),所述生态板桩(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3),所述生态板桩(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一连接头(3)外侧活动安装有生态篮(5),所述生态篮(5)的后面预留开设有透水孔(6),所述生态篮(5)的下面设置有预留凹槽(7),所述预留凹槽(7)与第一连接头(3)为卡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3)的背侧设置有卡合连接所述预留凹槽(7)的卡块(10),所述卡块(10)上连接有弹臂(11),所述弹臂(11)的自由端紧抵所述预留凹槽(7)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11)的自由端端部设置有弧形面(12),所述弹臂(11)的自由端通过弧形面(12)紧抵预留凹槽(7)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花篮的生态环保型高强度护岸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妙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鼎诚聚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