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50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还包括安装在一对所述车架纵梁中段部位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一对车架纵梁上且位于车架纵梁中段部位的车架龙门梁及两个分别安装于车架龙门梁两侧的伸缩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支撑结构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中段部位,占用空间小,行车工况时整车轴荷分配均匀,不影响整车操纵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
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辅助支撑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
技术介绍
通常特种车辆如军用车辆或起重车辆等在起重等承载力大、稳定性要求高的工作状态时,通常会设计辅助支撑的千斤顶装置。由于大多数车辆受布置限制,把辅助支撑结构安装在车辆前部或者尾端。这样布置分散,占用空间大,增加了整车的长宽尺寸;并且通常辅助支撑千斤顶装置自身重量较大,布置在前后端不利于在行车工况时整车轴荷的分配,影响整车操纵稳定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且支撑结构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中段部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还包括安装在一对所述车架纵梁中段部位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一对车架纵梁上且位于车架纵梁中段部位的车架龙门梁及两个分别安装于车架龙门梁两侧的伸缩架。进一步地,所述车架龙门梁包括上部承载面板、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下表面前方且呈垂直布置的前立板、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下表面后方且呈垂直布置的后立板及对称布置在上部承载面板两侧的一对安装面立板总成;每个所述安装面立板总成包括外立板和内立板,外立板的顶部垂直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侧部下表面的外侧,内立板的顶部垂直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侧部下表面的内侧,且一对安装面立板总成沿上部承载面板的对称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前立板上端面固定在上部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前方,前立板的外端面固定在外立板的内表面上,前立板侧部后表面固定在内立板的前端面上,同时,后立板的上端面固定在上部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后方,后立板的外端面固定在内立板的内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承载面板为U型承载面板,外立板的顶部垂直安装在U型承载面板侧板下表面的外侧,内立板的顶部垂直安装在U型承载面板侧板下表面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前立板为U型前立板,U型前立板上端面固定在U型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前方,U型前立板的U型前立板侧板外端面固定在外立板的内表面上,U型前立板侧板后表面固定在内立板的前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面立板总成的外立板固定在车架纵梁的外侧板中段部位且外立板的内侧面与外侧板的外表面贴合,安装面立板总成的内立板固定在车架纵梁的内侧板中段部位且内立板的外侧面与内侧板的内表面贴合。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伸缩架包括千斤顶安装框架、可滑动地安装在千斤顶安装框架内的千斤顶伸缩腿及千斤顶液压缸,千斤顶液压缸的上部插入千斤顶安装框架内且与千斤顶安装框架顶部铰接,千斤顶液压缸的下部插入千斤顶伸缩腿内且与千斤顶伸缩腿底部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安装框架包括安装框架本体、安装在安装框架本体上部的上过渡连接框、安装在安装框架本体下部的下过渡连接框及固定在上过渡连接框顶面的上台板,以及安装在安装框架本体外侧面用于安装车身悬置的车身悬置下支架;上过渡连接框与安装面立板总成的外立板相连且上过渡连接框内侧面与外立板的外侧面贴合,上过渡连接框顶面的上台板与U型承载面板的顶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伸缩腿包括伸缩支腿、安装在伸缩支腿上端外周面上的滑块及设置在伸缩支腿底部的支座板,伸缩支腿241插入安装框架本体内且滑块与安装框架本体内的滑槽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架的安装框架本体、上过渡连接框和下过渡连接框均与一侧车架纵梁中段部位相连。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伸缩架的千斤顶安装框架的下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千斤顶伸缩腿外侧面安装有上磁铁和下磁铁;当千斤顶液压缸处于收缩状态时,位置传感器与下磁铁重叠;当千斤顶液压缸处于伸长工作状态时,位置传感器与上磁铁重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且支撑结构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中段部位,占用空间小,行车工况时整车轴荷分配均匀,不影响整车操纵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车架龙门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千斤顶安装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千斤顶伸缩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10及安装在一对车架纵梁10中段部位的支撑结构20,支撑结构20包括横跨在一对车架纵梁10上且位于车架纵梁10中段部位的车架龙门梁21及两个分别安装于车架龙门梁21两侧的伸缩架22。结合图2、图3所示,车架龙门梁21为车架承载提供支撑平面,同时增加车架中部支撑的刚强度和车架整体扭转刚度;即车架龙门梁21包括上部承载面板211、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211下表面前方且呈垂直布置的前立板212、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211下表面后方且呈垂直布置的后立板216及对称布置在上部承载面板211两侧的一对安装面立板总成213。上部承载面板为U型承载面板,每个安装面立板总成213包括外立板214和内立板215,外立板214的顶部垂直安装在U型承载面板侧板下表面的外侧,内立板215的顶部垂直安装在U型承载面板侧板下表面的内侧,且一对安装面立板总成213沿U型承载面板的对称中心线对称布置。前立板212为U型前立板,U型前立板上端面固定在U型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前方,U型前立板的U型前立板侧板外端面固定在外立板214的内表面上,U型前立板侧板后表面固定在内立板215的前端面上,同时,后立板216的上端面固定在U型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后方,后立板216的外端面固定在内立板215的内表面上。安装面立板总成213的外立板214固定在车架纵梁10的外侧板中段部位且外立板214的内侧面与外侧板的外表面贴合,安装面立板总成213的内立板215固定在车架纵梁10的内侧板中段部位且内立板215的外侧面与内侧板的内表面贴合。本实施例中,后立板216上开有底盘安装接口,为底盘传动部件或管线路安装提供安装接口,上部承载面板211上开有上部面板安装接口,为主要承力部件提供安装。结合图2所示每个伸缩架22包括千斤顶安装框架23、可滑动地安装在千斤顶安装框架23内的千斤顶伸缩腿24及千斤顶液压缸25,千斤顶液压缸25的上部插入千斤顶安装框架23内且与千斤顶安装框架23顶部铰接,千斤顶液压缸25的下部插入千斤顶伸缩腿24内且与千斤顶伸缩腿24底部铰接。结合图4所示千斤顶安装框架23为千斤顶液压缸25导向和上支点的主要承力部件,同时把千斤顶液压缸上支点的力传动至车架纵梁和车架龙门梁。如图5所示,包括安装框架本体231、安装在安装框架本体231上部的上过渡连接框232、安装在安装框架本体231下部的下过渡连接框233及固定在上过渡连接框232顶面的上台板234;一侧伸缩架22的上过渡连接框232与一侧安装面立板总成213的外立板214相连且上过渡连接框232内侧面与外立板214的外侧面贴合,上过渡连接框232顶面的上台板234与U型承载面板的顶面平齐,担当一部分承载力传导至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一对所述车架纵梁(10)中段部位的支撑结构(20),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横跨在一对车架纵梁(10)上且位于车架纵梁(10)中段部位的车架龙门梁(21)及两个分别安装于车架龙门梁(21)两侧的伸缩架(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包括一对车架纵梁(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一对所述车架纵梁(10)中段部位的支撑结构(20),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横跨在一对车架纵梁(10)上且位于车架纵梁(10)中段部位的车架龙门梁(21)及两个分别安装于车架龙门梁(21)两侧的伸缩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龙门梁(21)包括上部承载面板(211)、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211)下表面前方且呈垂直布置的前立板(212)、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211)下表面后方且呈垂直布置的后立板(216)及对称布置在上部承载面板(211)两侧的一对安装面立板总成(213);每个所述安装面立板总成(213)包括外立板(214)和内立板(215),外立板(214)的顶部垂直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侧部下表面的外侧,内立板(215)的顶部垂直安装在上部承载面板侧部下表面的内侧,且一对安装面立板总成(213)沿上部承载面板的对称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前立板(212)上端面固定在上部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前方,前立板的外端面固定在外立板(214)的内表面上,前立板侧部后表面固定在内立板(215)的前端面上,同时,后立板(216)的上端面固定在上部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后方,后立板(216)的外端面固定在内立板(215)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承载面板为U型承载面板,外立板(214)的顶部垂直安装在U型承载面板侧板下表面的外侧,内立板(215)的顶部垂直安装在U型承载面板侧板下表面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板(212)为U型前立板,U型前立板上端面固定在U型承载面板的下表面前方,U型前立板的U型前立板侧板外端面固定在外立板(214)的内表面上,U型前立板侧板后表面固定在内立板(215)的前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支撑结构的一体化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立板总成(213)的外立板(214)固定在车架纵梁(10)的外侧板中段部位且外立板(214)的内侧面与外侧板的外表面贴合,安装面立板总成(213)的内立板(2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阳陈磊王成云郭东卿索联兵惠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