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41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包括底座、上模和下模,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双向丝杆,双向丝杆与底座转动连接,且在两个双向丝杆之间设置有驱动双向丝杆转动的驱动装置,上模、下模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双向丝杆的上方、下方的两个丝座之间并与丝座固定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在上模的顶部和下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动器,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走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注塑件成型效率,且便于注塑件的脱模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的组成部件很多,其中汽车水箱散热扇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汽车水箱散热扇都是采用各种不同的塑料材质进行注塑而成。在汽车水箱散热扇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汽车水箱散热扇注塑模具。目前使用的汽车水箱散热扇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在注塑后往往采用自热冷却的方式等待成型后再脱模取出产品,成型速度慢,且人工拆卸模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注塑件与模具不易分离,容易对注塑件造成损坏,降低了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注塑件成型效率,且便于注塑件的脱模处理。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包括底座、上模和下模,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双向丝杆,双向丝杆与底座转动连接,且在两个双向丝杆之间设置有驱动双向丝杆转动的驱动装置,上模、下模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双向丝杆的上方、下方的两个丝座之间并与丝座固定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在上模的顶部和下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动器,上模包括开口向下的上槽和设置在上槽内的上模具,上模具的侧边与上槽形成容置空间,下模包括开口向上的下槽和设置在下槽内的下模具,下模具的侧边与下槽形成容置空间,在上槽上设置有延伸至上模具上的注塑口连通并密封的注塑管,在位于同一侧的下模具的顶部和上模具的底部对应设置有通水管和供通水管穿过的通孔,在位于另一侧的上模具的侧壁上方、下模具的侧壁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上模具的侧边与上槽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入口管以及与下模具的侧边与下槽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优选的是,在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上模具、下模具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进一步的优选,通水管的底部外侧形成圆台结构,通孔的底部内侧形成有与通水管的底部外侧的圆台结构对应侧槽口,在通水管的圆台结构与通孔底部槽口间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的优选,环绕上模具的底面形成有若干圈波纹圈,在下模具的顶面形成有与波纹圈对应的若干圈波纹突起环,在波纹圈内还设置有密封垫。进一步的优选,在两个双向丝杆的底部杆体上对称设置有齿轮,驱动装置的执行轴竖直向上设置,在驱动装置的执行轴末端也设置有与两个双向丝杆的底部杆体上的齿轮对应的齿轮,在两个齿轮的外部套设有链条,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链条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两个双向丝杆同步运动实现上模和下模的相互靠近或远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冷却水入口管通入冷却水让冷却水经过上模具的侧边与上槽形成的容置空间后再通过通水管进入下模具的侧边与下槽形成的容置空间并最终通过冷却水出口管排出,在冷却水循环过程中有效的对注塑件进行降温,提高了注塑件的定型效率;注塑件定型后,采用超声波振动器作用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使得注塑件与模具分离,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链条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两个双向丝杆同步运动使上模和下模相互远离,将注塑件取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底座,2、上模,3、下模,4、双向丝杆,5、驱动装置,6、限位板,7、超声波振动器,8、注塑管,9、散热翅片,10、密封件,21、上槽,22、上模具,23、通孔,24、冷却水入口管,25、波纹圈,31、下槽,32、下模具,33、通水管,34、冷却水出口管,35、波纹突起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的介绍。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包括底座1、上模2和下模3,底座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双向丝杆4,双向丝杆4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在两个双向丝杆4之间设置有驱动双向丝杆4转动的驱动装置5,上模2、下模3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上方、下方的两个丝座之间并与丝座固定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6,在上模2的顶部和下模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动器7,上模2包括开口向下的上槽21和设置在上槽21内的上模具22,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容置空间,下模3包括开口向上的下槽31和设置在下槽31内的下模具32,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容置空间,在上槽21上设置有延伸至上模具22上的注塑口连通并密封的注塑管8,在位于同一侧的下模具32的顶部和上模具22的底部对应设置有通水管33和供通水管33穿过的通孔23,在位于另一侧的上模具22的侧壁上方、下模具32的侧壁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入口管24以及与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34。参见图1所示,在位于容置空间内的上模具22、下模具32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9。参见图2所示,通水管33的底部外侧形成圆台结构,通孔23的底部内侧形成有与通水管33的底部外侧的圆台结构对应侧槽口,在通水管33的圆台结构与通孔23底部槽口间设置有密封件10。参见图2所示,环绕上模具22的底面形成有若干圈波纹圈25,在下模具32的顶面形成有与波纹圈25对应的若干圈波纹突起环35,在波纹圈25内还设置有密封垫。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底部杆体上对称设置有齿轮,驱动装置5的执行轴竖直向上设置,在驱动装置5的执行轴末端也设置有与两个双向丝杆4的底部杆体上的齿轮对应的齿轮,在两个齿轮的外部套设有链条,驱动装置5通过驱动链条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两个双向丝杆4同步运动实现上模2和下模3的相互靠近或远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从冷却水入口管24通入冷却水让冷却水经过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的容置空间后再通过通水管33进入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的容置空间并最终通过冷却水出口管34排出,在冷却水循环过程中有效的对注塑件进行降温,提高了注塑件的定型效率;注塑件定型后,启动超声波振动器7,超声波振动器7作用于冷却水并进一步的作用于上模具22和下模具32,使得上模具22和下模具32内的注塑件与模具分离,然后停止冷却水的供应,间隔一定时间后带冷却水流出后,启动驱动装置5驱动链条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两个双向丝杆4同步运动使上模2和下模3相互远离,将注塑件取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模(2)和下模(3),所述底座(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双向丝杆(4),所述双向丝杆(4)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在两个双向丝杆(4)之间设置有驱动双向丝杆(4)转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上模(2)、下模(3)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上方、下方的两个丝座之间并与丝座固定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6),在上模(2)的顶部和下模(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动器(7),所述上模(2)包括开口向下的上槽(21)和设置在上槽(21)内的上模具(22),所述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模(3)包括开口向上的下槽(31)和设置在下槽(31)内的下模具(32),所述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容置空间,在上槽(21)上设置有延伸至上模具(22)上的注塑口连通并密封的注塑管(8),在位于同一侧的下模具(32)的顶部和上模具(22)的底部对应设置有通水管(33)和供通水管(33)穿过的通孔(23),在位于另一侧的上模具(22)的侧壁上方、下模具(32)的侧壁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入口管(24)以及与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水箱散热扇用注塑模具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模(2)和下模(3),所述底座(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双向丝杆(4),所述双向丝杆(4)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在两个双向丝杆(4)之间设置有驱动双向丝杆(4)转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上模(2)、下模(3)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上方、下方的两个丝座之间并与丝座固定连接,在两个双向丝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6),在上模(2)的顶部和下模(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超声波振动器(7),所述上模(2)包括开口向下的上槽(21)和设置在上槽(21)内的上模具(22),所述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下模(3)包括开口向上的下槽(31)和设置在下槽(31)内的下模具(32),所述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容置空间,在上槽(21)上设置有延伸至上模具(22)上的注塑口连通并密封的注塑管(8),在位于同一侧的下模具(32)的顶部和上模具(22)的底部对应设置有通水管(33)和供通水管(33)穿过的通孔(23),在位于另一侧的上模具(22)的侧壁上方、下模具(32)的侧壁下方分别设置有与上模具(22)的侧边与上槽(21)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入口管(24)以及与下模具(32)的侧边与下槽(31)形成的容置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青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百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