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气元件和使用导气元件的气雾散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83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气元件和使用该导气元件的气雾散发装置,导气元件的一侧接触储液元件中的液体并被液体浸润,导气元件由双组分纤维粘结制成,气雾散发装置使用过程中储液元件外部的空气经导气元件进入储液元件,使储液元件中的液体能持续顺畅地雾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气元件和使用导气元件的气雾散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气元件及使用导气元件的气雾散发装置,特别涉及用于气雾散发装置使用过程中将储液元件外部的空气补充到储液元件内的导气元件。
技术介绍
气雾散发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电子烟、电香薰等,常见的一种结构是在气雾散发装置中安装加热元件,典型的如缠绕电热丝的导液芯体,导液芯体的两端浸泡在液体中,常见的导液芯体为玻纤束或棉纤维束。当气流通过雾化装置的同时加热元件加热,液体被雾化并被气流带出,随着液体的消耗,储液元件中需要补充空气,使储液元件维持适当的压力,从而让液体能顺利地传导至加热元件并被雾化消耗。现有技术由于对储液元件的空气补充缺乏精密控制,导致雾化的稳定性较差,比如当加热元件上的液体过量时,雾化时容易发生爆油;当加热元件上的液体不足时,雾化时容易发生焦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导气元件,用于气雾散发装置中,所述导气元件为所述气雾散发装置的储液元件导气并控制进入所述储液元件中的空气量,所述导气元件的一侧具有接触储液元件中的液体并被液体浸润的导气元件第一表面,另一侧具有与储液元件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的导气元件第二表面,所述导气元件由双组分纤维粘结制成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皮层和芯层。进一步,所述导气元件的密度为0.03克/厘米3-0.095克/厘米3。进一步,所述导气元件的密度为0.045克/厘米3-0.08克/厘米3。进一步,所述导气元件的厚度为2毫米-15毫米。进一步,所述双组分纤维的皮层和芯层为同心结构或偏心结构。进一步,所述双组分纤维的芯层比皮层的熔点高20℃以上。进一步,所述双组分纤维的皮层为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它聚烯烃。进一步,所述双组分纤维的皮层为聚酰胺。进一步,所述双组分纤维的皮层为聚酯。进一步,所述导气元件同时兼具导液功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雾散发装置,所述气雾散发装置包括电源、控制电路、加热元件、储液元件和前述的导气元件,所述导气元件第一表面接触储液元件中的液体并被液体浸润,所述导气元件第二表面与储液元件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外部空气必须通过导气元件方能进入储液元件。进一步,所述储液元件内的液体经导气元件传导给加热元件。进一步,所述导气元件第二表面与所述加热元件的两端接触。进一步,所述导气元件具有轴向贯穿所述导气元件的导气元件通孔630,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导液芯体,所述导气元件通孔630的位置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导液芯体的位置对应,所述储液元件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气元件通孔630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导液芯体直接接触。进一步,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缠绕电热丝的导液芯体,所述加热元件的导液芯体的两端弯折后穿过所述导气元件插入储液元件内,并直接与所述储液元件内的液体接触。进一步,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缠绕电热丝的导液芯体,所述加热元件的导液芯体设置在所述导气元件第二表面上,所述加热元件的导液芯体部分覆盖所述导气元件第二表面。进一步,所述气雾散发装置还包括缓冲室,当外界环境变化时,从储液元件中导出的液体可以进入缓冲室。导气元件由双组分纤维粘结制成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强度,安装时不易褶皱或破碎,可以方便地在气雾散发装置中组装,容易实现装配自动化,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尤其适合于制造量大的消费品,如电子烟等。由于双组分纤维粘结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导气元件中形成大量的互相连通的毛细孔,这种毛细孔有利于液体和气体在其中平稳地传导,提高储液元件气液交换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雾化稳定性。本技术的导气元件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烟烟液的雾化,还适用于电蚊香液体和空气清香剂的雾化。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a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导气元件的纵剖面图;图1b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导气元件的横截面图;图1c是图1a和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一种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d是图1a和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另一种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e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a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b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图5a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图5b是图5a中A-A处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技术中导气元件的厚度被定义为导气元件接触储液元件内液体的部分和接触储液元件外空气部分之间的最短距离。本技术中的熔点根据ASTMD3418-2015测定。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第一实施例图1a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导气元件的纵剖面图;图1b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导气元件的横截面图;图1c是图1a和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一种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d是图1a和1b中的双组分纤维的另一种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e为本技术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气雾散发装置的纵剖面图。如图1a至1e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气元件600,用于气雾散发装置1中,为储液元件100导气并控制进入储液元件100中的空气量,导气元件600的一侧具有接触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并被液体浸润的导气元件第一表面610,另一侧具有与储液元件100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的导气元件第二表面620,导气元件600由双组分纤维2粘结制成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双组分纤维2具有皮层21和芯层22。导气元件600的横截面可以根据储液元件100的内部空间设计成需要的形状,如半圆形、圆缺形、圆环形、椭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气元件,用于气雾散发装置(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元件为所述气雾散发装置(1)的储液元件(100)导气并控制进入所述储液元件(100)中的空气量,所述导气元件(600)的一侧具有接触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并被液体浸润的导气元件第一表面(610),另一侧具有与储液元件(100)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的导气元件第二表面(620),所述导气元件(600)由双组分纤维(2)粘结制成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所述双组分纤维(2)具有皮层(21)和芯层(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气元件,用于气雾散发装置(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元件为所述气雾散发装置(1)的储液元件(100)导气并控制进入所述储液元件(100)中的空气量,所述导气元件(600)的一侧具有接触储液元件(100)中的液体并被液体浸润的导气元件第一表面(610),另一侧具有与储液元件(100)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的导气元件第二表面(620),所述导气元件(600)由双组分纤维(2)粘结制成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所述双组分纤维(2)具有皮层(21)和芯层(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元件(600)的密度为0.03克/厘米3-0.095克/厘米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元件(600)的密度为0.045克/厘米3-0.08克/厘米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元件(600)的厚度为2毫米-1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和芯层(22)为同心结构或偏心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纤维(2)的芯层(22)比皮层(21)的熔点高20℃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为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它聚烯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为聚酰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纤维(2)的皮层(21)为聚酯。


10.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导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元件同时兼具导液功能。


11.一种气雾散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散发装置(1)包括电源(910)、控制电路(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迈博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