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727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在具有良好的表面性、熔接性和压缩强度的聚丙烯系模内发泡成型体中能够同时实现低加热性和短周期性。提供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具有规定的1-丁烯量、MFR和熔点且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得到的规定的2个峰温度和高温热量比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使用由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具有属于模内发泡成型体的优点的形状的任意性、轻量性、绝热性等特征。另外,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与使用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得到的聚苯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耐化学药品性、耐热性、压缩后的应变恢复率等优异,另外,与使用聚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得到的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尺寸精度、耐热性、压缩强度等优异。根据这些特征,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可用于以汽车内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用芯材为代表的绝热材料、缓冲包装材料、周转箱等各种用途(专利文献1)。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汽车的轻量化,每一台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增加,在模内发泡成型加工工序中,生产效率良好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需求在提高。具体而言,与现有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相比,在寻求成型工序中的生产周期(也称为成型周期)短、即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短,还发挥良好的表面性、熔接性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此外,从成型成本的观点考虑,在寻求一种成型工序中的用于加热的水蒸气使用量较少即可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另外,在汽车用途中作为冲击吸收材料使用的情况较多,因此,要求发挥一定以上的压缩强度。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如专利文献2~9所示,进行了各种努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3-155386”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4-300179”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专利2006/054727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专利2008/139822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专利2009/051035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专利2009/001626专利文献7: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0-144078”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专利2016-060162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专利2016-147919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从水蒸气使用量的削减和生产周期的缩短的观点考虑,上述的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尚未公开维持良好的表面性、熔接性和压缩强度,并且能够同时实现水蒸气使用量的削减和生产周期的缩短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和其制造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在成型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时,能够缩短生产周期且减少水蒸气使用量,且能够成型具有良好的表面性、熔接性和一定水准以上的压缩强度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本专利技术人等鉴于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用于模内发泡成型,能够同时实现成型工序中的水蒸气使用量的削减和成型周期的缩短,并且能够不逊色以往地维持所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性、熔接性和压缩强度,以至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是在将结构中含有由1-丁烯构成的作为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且具有特定的MFR和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进行发泡而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中,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求出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2个熔化峰温度分别被调整为规定的温度,根据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而具有适当的高温热量比率,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点和由该树脂粒子得到的发泡粒子的低温侧峰温度调整为规定的范围。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是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是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进行发泡而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满足(A)、(B)和(C)的条件,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满足(a)和(b)的条件。(A)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中,含有由1-丁烯构成的作为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0.1重量%以上且小于3重量%。(B)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分钟以上且10g/10分钟以下。(C)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点为146.5℃以上且149.4℃以下。(a)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而得到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显示2个峰,低温侧峰温度为141.5℃以上且145.5℃以下,高温侧峰温度为161.5℃以上且165℃以下。(b)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由下述式(1)求出的高温热量比率如下: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10g/L以上且小于35g/L的情况下为23%以上且35%以下,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35g/L以上且小于80g/L的情况下为21%以上且33%以下,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80g/L以上且小于300g/L的情况下为17%以上且30%以下。式(1):高温热量比率={Qh/(Ql+Qh)}×100(%)(所述式(1)中,Ql为由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求出的低温侧熔化热量,Qh为高温侧熔化热量)进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工序1,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水和无机气体发泡剂收容于耐压容器中,以及工序2,一边将所收容的原料搅拌,(i)一边将所述耐压容器内加热至发泡温度,并且在加压至发泡压力后,(ii)将含有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分散液释放到比所述发泡压力低的压力区域;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a)作为结构单元,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中,含有0.1重量%以上且小于3重量%的来自1-丁烯的作为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b)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MFR为5g/10分钟以上且10g/10分钟以下,并且(c)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点为146.5℃以上且149.4℃以下,并且,在所述工序2中,从所述耐压容器内的温度到达所述发泡温度-2℃的时刻起到将所述耐压容器内加热至所述发泡温度并将所述分散液开始释放到比所述发泡压力低的压力区域的时刻为止的保持时间为5分钟以上且120分钟以下,所述发泡温度为149℃以上且158℃以下,所述发泡压力为1.0MPa·G以上且3.5MPa·G以下。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则在将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进行成型时,能够同时实现水蒸气使用量的削减和成型周期的缩短,能够成型具有良好的表面性、熔接性和压缩强度的模内发泡成型体。附图说明图1是在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然后,以10℃/分钟的速度从220℃冷却至40℃,再次以10℃/分钟的速度从40℃升温至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是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进行发泡而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n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满足如下的(A)、(B)和(C)的条件,/n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满足如下的(a)和(b)的条件,/n(A)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中,含有由1-丁烯构成的作为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0.1重量%以上且小于3重量%,/n(B)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分钟以上且10g/10分钟以下。/n(C)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点为146.5℃以上且149.4℃以下,/n(a)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而得到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显示2个峰,低温侧峰温度为141.5℃以上且145.5℃以下,高温侧峰温度为161.5℃以上且165℃以下,/n(b)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n由下述式(1)求出的高温热量比率如下:/n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10g/L以上且小于35g/L的情况下为23%以上且35%以下,/n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35g/L以上且小于80g/L的情况下为21%以上且33%以下,/n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80g/L以上且小于300g/L的情况下为17%以上且30%以下,/n式(1):高温热量比率={Qh/(Ql+Qh)}×100(%)/n所述式(1)中,Ql为由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求出的低温侧熔化热量,Qh为高温侧熔化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5 JP 2018-094085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是将聚丙烯系树脂粒子进行发泡而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
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满足如下的(A)、(B)和(C)的条件,
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满足如下的(a)和(b)的条件,
(A)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100重量%中,含有由1-丁烯构成的作为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0.1重量%以上且小于3重量%,
(B)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分钟以上且10g/10分钟以下。
(C)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点为146.5℃以上且149.4℃以下,
(a)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而得到的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显示2个峰,低温侧峰温度为141.5℃以上且145.5℃以下,高温侧峰温度为161.5℃以上且165℃以下,
(b)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
由下述式(1)求出的高温热量比率如下:
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10g/L以上且小于35g/L的情况下为23%以上且35%以下,
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35g/L以上且小于80g/L的情况下为21%以上且33%以下,
在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堆积密度为80g/L以上且小于300g/L的情况下为17%以上且30%以下,
式(1):高温热量比率={Qh/(Ql+Qh)}×100(%)
所述式(1)中,Ql为由第1次升温时的DSC曲线求出的低温侧熔化热量,Qh为高温侧熔化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进一步满足(c)的条件,
(c)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的低温侧峰温度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的熔点的差为2.5℃以上且小于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00μm以上且35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粒子含有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清敬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钟化比利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