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边框眼镜,包含有二镜片及一固定该等镜片相对位置的镜架,该镜架是借由复数固定结构与该等镜片固接,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结构包括一贯穿该镜片的穿孔、一设在该镜架以穿过该穿孔的螺杆、一与该螺杆螺合且与该镜架共同将该镜片夹持在中间的螺帽、一位于该镜片与该镜架间的第一止动片,及一位于该镜片与该螺帽间的第二止动片,使该第一止动片形成有分别接触咬合该镜片与该镜架的两嵌接面,而该第二止动片也形成有分别接触咬合该镜片与该螺帽的两嵌接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镜,特别是涉及一种镜片外围无边框结构的眼镜。
技术介绍
由于眼镜是一种作为人类眼睛视力矫正或提供保护作用而经常应用的产品,而基于减轻重量以及增进美观的考量,一种在镜片外围没有边框结构的眼镜即产生。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是传统的一种无边框眼镜,其包含有二镜片6及一镜架7,由于没有传统眼镜的边框结构,因此镜架7形成有一鼻架71及二支架72。鼻架71用以连接二镜片6,而每一镜片6对应的外侧处则各连接一支架72,使得眼镜在使用时,鼻架71可跨置在使用者的鼻梁上,而二支架72则可钩置在使用者的耳后,达到如传统眼镜的定位功能。而就镜架7与镜片1连接的方式而言,是在鼻架71两端以及各支架72的一端上分别设置与对应镜片1连接的固定结构8,而此一固定结构8一般的做法以螺锁方式居多,由于鼻架71与支架72上的固定结构8通常采用相同的方式,所以图2只绘出一侧支架72与对应镜片6的固定结构8作为说明。其中,固定结构8的设计是在支架72端部上设有一螺杆81,而镜片6上对应位置处则必须钻有一穿孔82,组装时,使螺杆81由镜片6的一侧面穿过穿孔82后而显露在镜片6的另外一侧面外,再以一螺帽83螺合在螺杆81上并向镜片6接近,使得镜片6因此被夹持在螺帽83与支架72中间,但是因为螺帽83螺合时是一种以螺杆81轴向为转轴的旋转运动,为了避免夹持镜片6后、螺帽83的转动也同时带动支架72相对于镜片6以螺杆81轴向转动,因此,支架72在设有螺杆81的邻近处进一步设有一凸柱721,而镜片6也在对应位置上再配合钻设有一供凸柱721插置的定位孔84,如此,借着凸柱721与定位孔84的组接所形成的定位作用,可阻挡支架72在螺帽83锁合时的旋转运动,达到支架72与镜片6间保持锁合时的相对位置不变。然而参照图1与图3,此种固定结构8包含穿孔82及定位孔84的数目必须在二镜片6上至少钻设总共八个孔,且配合如图所示的螺杆81及凸柱721概位在同一水平假想线80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穿孔82及定位孔84的钻设位置必须相当准确,否则将使二镜片6的相对位置产生偏差,造成镜片无法配合使用眼睛位置而必须对镜架2进行调整,偏差严重可能因此形成废品而必须重新制作,徒增制作上的困难度、制作良率无法提高,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再如图4及图5,是传统另一种无边框眼镜,而其镜架7与镜片6连接的固定结构8也是如前述利用锁合方式达成,惟不同处在,为了避免在镜片6上钻设过多的孔洞而增加对位上的困难度,其采用了另外一种避免镜架7与镜片6相对转动的方式,即在镜架7的鼻架71与支架72上接近对应镜片6的位置处各设置一托片85,而托片85的形状是配合镜片6对应的边缘轮廓延伸一段距离而成,使托片85抵靠在对应镜片6的边缘上,借托片85与镜片6间构成形状上的牵制作用,可保持镜架7与镜片6间的相对位置不变。而此种固定结构8虽然减少了在镜片6上钻孔的数目,但是另一方面却必须在鼻架71及支架72上焊接托片85的构造,且托片85的位置也必须与镜片6轮廓形状配合,因此仍然会使得镜架7的制作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架与镜片组装定位容易的无边框眼镜。本技术的无边框眼镜,其特征在于该无边框眼镜包含有二镜片及一固定该等镜片相对位置的镜架,镜架是借由复数固定结构与镜片固接。固定结构包括一贯穿镜片的穿孔、一设于镜架以穿过穿孔的螺杆、一螺合在螺杆上且与镜架共同将镜片夹持在中间的螺帽、一介于镜片与镜架间的第一止动片,及一介于镜片与螺帽间的第二止动片,使第一止动片形成有分别接触镜片与镜架的两嵌接面,而第二止动片也形成有分别接触镜片与螺帽的两嵌接面,在螺帽与螺杆螺合而提供镜架、第一止动片、镜片、第二止动片及螺帽间相互接近的一迫紧力量时,借由第一止动片的两嵌接面分别咬合在镜片与镜架对应接触的表面、以及第二止动片的两嵌接面分别咬合在镜片与螺帽对应接触的表面,使得镜片与该架得以无相对转动地接合。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无边框眼镜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一种无边框眼镜外观图2是图1眼镜的部份构造分解图,说明一支架与一镜片组装的固定结构;图3是图1眼镜的正面视图;图4是传统另一种无边框眼镜外观图;图5是图4眼镜的正面视图;图6是本技术无边框眼镜的一较佳实施例外观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部份构造分解图,说明一支架与一镜片组装的固定结构;图8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图7中的支架与镜片组合后相关构件的组装关系;图9是一分解图,说明支架与一螺栓组合后可形成一螺杆构造;图10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螺杆末端可套设一护盖;及图11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一第二止动片可与鼻架的一鼻垫构成一体成形的使用型态。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6、图7及图8,本技术无边框眼镜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有二镜片1,及一用以连接并定位二镜片1相对位置的镜架2,而镜架2是包括一鼻架21及二支架22,使得二镜片1间借由鼻架21相连,又各镜片1对应远离鼻架21的一侧则分别连接对应的支架22。而因镜架2与镜片1连接的型态概与传统的无边框眼镜相似,在此即不详细说明。其中,鼻架21相反两端是分别设有一固定结构3与镜片1连接,而各支架22的一端也设有相同的固定结构3以连接对应的镜片1。为了便于说明,图7及图8只以一侧的支架22与对应镜片1结合的固定结构3加以说明,而另一侧的支架22、以及鼻架21相反两端与镜片1的结合则可同理推论而得到。固定结构3是包括一在适当位置处贯穿镜片1的穿孔31、一以焊接方式设在支架22末端且具有外螺纹的螺杆32、一用以与螺杆32螺合的螺帽33,另,固定结构3更包括以金属材料或其它稍具硬度的材料所制成的一第一止动片34及一第二止动片35,第一止动片34与第二止动片35均为圆形片体且中央处形成有一通孔340、350,而第一止动片34的相反两面各设有复数朝外隆起的突出部341而构成一嵌接面342,相同地,第二止动片35的相反两面也各设有复数朝外隆起的突出部351而构成一嵌接面352,本例中,突出部341、351的形状可为角锥状,当然也可为圆顶状、或是其它形状而无一定的限制,主要在使嵌接面342、352成为具有凹凸形状的粗造表面即可。组合时,设在支架22末端的螺杆32是由镜片1的一侧先穿过第一止动片34的通孔340,再通过镜片1上的穿孔31,使得螺杆32因此显露在镜片1的另外一侧,接着使第二止动片35借其通孔350套设在螺杆32上,最后以螺帽33与螺杆32锁合。如此,第一止动片34将介于镜片1与支架22中间,而第二止动片35则介于镜片1与螺帽33中间,当螺帽33螺合于螺杆32并向螺杆32接近支架22的一端旋转前进时,螺帽33与支架22可将位于两中间的第一止动片34、镜片1、及第二止动片35等施加一相互夹持接近的迫紧力量,而由于第一止动片34与第二止动片35均具有一定的硬度,所以第一止动片341的两嵌接面342将分别接触支架22及镜片1的表面,并进而使支架22及镜片1对应接触的表面因受压迫产生配合嵌接面342表面形状的些微变形,可因此与嵌接面342构成相互咬合的效果,同样地,第二止动片35的两嵌接面352也分别与镜片1及螺帽33对应的接触表面咬合,造成支架22、镜片1、螺帽32的间因第一止动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边框眼镜,包含有二镜片及一固定该等镜片相对位置的镜架,该镜架是
借由复数固定结构与该等镜片固接,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结构包括一贯穿该镜片的穿孔、一设在该镜架以穿过该穿孔的螺杆、
一与该螺杆螺合且与该镜架共同将该镜片夹持在中间的螺帽、一位于该镜片与
该镜架间的第一止动片,及一位于该镜片与该螺帽间的第二止动片,使该第一
止动片形成有分别接触咬合该镜片与该镜架的两嵌接面,而该第二止动片也形
成有分别接触咬合该镜片与该螺帽的两嵌接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绍昌,
申请(专利权)人:金美行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