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647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包括:菌种驯化罐、阀门以及管道泵,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与阀门的输入端连通,管道泵的输入端与阀门的输出端连通,阀门包括:阀座、闸板、阀盖、阀杆、定位杆及若干弹性件。阀座开设有阀槽,闸板插设于阀槽中并与阀座滑动连接。阀盖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与阀座端面抵接。阀盖开设有调节槽,阀杆插设于调节槽中并与阀盖滑动连接。各弹性件均收容于阀槽中。弹性件的一端与闸板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该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通过阀门,控制了菌种驯化罐的渗滤液量的流出,且不易造成淤积,且提升了脱水污泥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脱水污泥是污水处理厂污泥经絮凝处理后的污泥,含水量约为80%,可作为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产生大量脱水污泥,但是,脱水污泥亲水性差、流动性差、极易腐败、处置难度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5105596720公开了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酵罐体、渗滤液回收和菌液喷淋系统、三级螺旋进料系统以及负压出料系统。采用三级螺旋进料方式投入脱水污泥,另一端采用负压出料系统将发酵完的残渣排出,完成换料,降低了进出料难度,同时将渗滤液回收、菌液喷淋和搅拌与干发酵技术配合,能使脱水污泥和菌种充分接触,传热传质均匀,提高了产气率,并极大地减少了用水量需求,资源化利用率高。然而,该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中,在渗滤板下部脱水污泥中的渗滤液通过渗滤收集管输送并储存到菌种驯化罐中的这个过程,往往菌种驯化罐未能收集较充沛的渗滤液后再向第二管道泵输送,此时需要在菌种驯化罐和第二管道泵之间增加阀门控制菌种驯化罐的渗滤液量的流出,但是,由于渗滤液往往是浑浊的污水,在经过阀门时,浑浊的污水往往会在阀门淤积,进而影响了闸阀的严密性,长时间将导致阀门堵塞,不利于干发酵装置的长时间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易淤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包括:菌种驯化罐、阀门以及管道泵,所述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与所述阀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管道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阀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阀门包括:阀座、闸板、阀盖、阀杆、定位杆以及若干弹性件。所述阀座开设有阀槽,所述阀槽分别与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连通。所述闸板插设于所述阀槽中并于所述阀座滑动连接,所述闸板的底端与所述阀座的内侧壁抵接,所述闸板用于阻断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与所述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阀座的输出端与所述管道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阀盖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螺纹棱,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棱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阀槽中并与所述阀座螺接。所述阀盖朝向所述阀座的端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环绕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橡胶层与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处的端面抵接。所述阀盖的中部区域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贯穿所述阀盖,所述阀杆插设于所述调节槽中并与所述阀盖滑动连接,所述阀杆的端部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闸板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阀杆开设有开闸孔与关闸孔,所述关闸孔位于邻近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阀盖于邻近所述调节槽处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侧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别与所述开闸孔以及所述关闸孔相适配,所述定位杆插设于所述固定孔以及所述关闸孔中,所述定位杆分别与所述阀盖以及所述阀杆连接。各所述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阀槽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各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并具有拉动所述闸板靠近远离所述阀盖运动的弹性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闸板的一面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每一所述弹性件插设于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与所述阀盖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板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面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每一所述弹性件插设于一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并与所述闸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弹性件围绕所述阀杆均匀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板开设有紧固槽,所述阀杆的端部插设于所述紧固槽中并与所述闸板螺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板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与所述阀座的内侧壁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板的侧壁设置有滑块,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适配,所述滑块收容于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阀座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盖于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六边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分别与所述阀杆以及所述阀盖螺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设置有护套。上述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通过闸板阻断阀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连通,通过闸板的底端与阀座的内侧壁抵接以实现密封,阀座内并无设置对闸板的限位凹槽,从而使得淤泥不会堆积于闸板与阀座之间的抵接处。当闸板被提起时,淤泥将随水体的流动而离开。当定位杆被取出后,通过拉动阀杆以提起闸板,进而使得阀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连通。通过将定位杆插入固定孔及开闸孔中,即可保持该闸阀的开启状态。各弹性件为用户的关闸动作而提供助力,以便于用户抵抗阀座内水流阻力。通过旋拧阀盖可解除阀盖与阀座的螺接关系,进而便可从阀座内取出闸板、阀盖、阀杆以及若干弹性件,安装及拆卸操作简单、便捷。该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通过阀门,控制了菌种驯化罐的渗滤液量的流出,且不易造成淤积,且提升了脱水污泥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阀门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阀门的另一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包括:菌种驯化罐、阀门以及管道泵,所述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与所述阀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管道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阀门的输出端连通,其特征在于,/n所述阀门包括:阀座、闸板、阀盖、阀杆、定位杆以及若干弹性件;/n所述阀座开设有阀槽,所述阀槽分别与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连通;所述闸板插设于所述阀槽中并于所述阀座滑动连接,所述闸板的底端与所述阀座的内侧壁抵接,所述闸板用于阻断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与所述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阀座的输出端与所述管道泵的输入端连通;/n所述阀盖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螺纹棱,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棱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阀槽中并与所述阀座螺接;所述阀盖朝向所述阀座的端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环绕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橡胶层与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处的端面抵接;/n所述阀盖的中部区域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贯穿所述阀盖,所述阀杆插设于所述调节槽中并与所述阀盖滑动连接,所述阀杆的端部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闸板的一端设置有手柄;/n所述阀杆开设有开闸孔与关闸孔,所述关闸孔位于邻近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阀盖于邻近所述调节槽处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侧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别与所述开闸孔以及所述关闸孔相适配,所述定位杆插设于所述固定孔以及所述关闸孔中,所述定位杆分别与所述阀盖以及所述阀杆连接;/n各所述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阀槽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各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并具有拉动所述闸板靠近所述阀盖运动的弹性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脱水污泥的干发酵装置,包括:菌种驯化罐、阀门以及管道泵,所述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与所述阀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管道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阀门的输出端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包括:阀座、闸板、阀盖、阀杆、定位杆以及若干弹性件;
所述阀座开设有阀槽,所述阀槽分别与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连通;所述闸板插设于所述阀槽中并于所述阀座滑动连接,所述闸板的底端与所述阀座的内侧壁抵接,所述闸板用于阻断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阀座的输入端与所述菌种驯化罐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阀座的输出端与所述管道泵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阀盖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螺纹棱,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棱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阀槽中并与所述阀座螺接;所述阀盖朝向所述阀座的端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环绕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橡胶层与所述阀座于所述阀槽处的端面抵接;
所述阀盖的中部区域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贯穿所述阀盖,所述阀杆插设于所述调节槽中并与所述阀盖滑动连接,所述阀杆的端部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闸板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所述阀杆开设有开闸孔与关闸孔,所述关闸孔位于邻近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阀盖于邻近所述调节槽处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侧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别与所述开闸孔以及所述关闸孔相适配,所述定位杆插设于所述固定孔以及所述关闸孔中,所述定位杆分别与所述阀盖以及所述阀杆连接;
各所述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阀槽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闸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各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并具有拉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梅郑重林伟稳谢锦彪张雪罗靖刘晓珊黄洁阳邢路杨俐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