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腔上部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浮板,所述浮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增气机,所述增气机和连板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增气机之间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增气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该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通过将叶轮设置在浮板上,配合挡条控制压杆的下落,使得叶轮在滑管上的折槽和滚珠的作用下,适时沉入水体,再配合浮板带动滑杆,控制扰流板的相对夹角,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制氧效果、便于船只通行、便于自动泄洪且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利用增氧的方式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时,部分河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氧机构,如水车、叶轮等,不能够随水面的上升而做出相应调整,继而导致制氧效果不好,且修复装置一般存在于水体的表层,严重阻碍了相关船只的航行,造成航行不便,另外被设置在水体内部,通过聚拢水流而对水车、叶轮等物进行转速调整的挡板,在河道泄洪时需要人工自行对其进行调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具备进一步提升了制氧效果、便于船只通行、便于自动泄洪且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等优点,解决了部分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制氧效果不好、不便于船只通行、不能自动泄洪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进一步提升了制氧效果、便于船只通行、便于自动泄洪且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腔上部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浮板,所述浮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增气机,所述增气机和连板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增气机之间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增气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T型杆,所述连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管,所述滑管的内腔开设有折槽,所述T型杆的下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折槽内腔的滚珠,所述浮板之间叶轮的前方下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框架的内腔侧壁叶轮的前方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扰流板,所述框架的内腔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扰流板和滑杆上的连杆机构,所述框架的内腔侧壁叶轮的前方和后方均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固定套接有挡条,所述框架的内腔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与转盘对应的滑框,所述滑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之间活动连接有压杆。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内腔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转盘匹配的轴套,转盘转动插接在轴套中,且转盘上固定套接有延伸至轴套上的扭转弹簧。优选的,所述叶轮的叶片上开设有孔洞,便于叶轮转动时将更多的空气压入水体表层。优选的,所述T型杆的下部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弧状边缘,当压杆下降并利用其上的延伸部分对弧状边缘挤压时,可使得T型杆下降一定距离。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上敷设有固态底泥,其中含有氨基酸、生长因子等物,可使生物氧化发生硝化及反硝化反应。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下端设置有延伸至滑框内腔中的凸柱,转盘转动一定角度时,即可通过凸柱带动两侧的滑框相向移动。优选的,所述挡条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可减小水流流动时对挡条的作用力。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通过将叶轮连接在浮板上,使得河道的水面无论增高或降低,叶轮总能处于合理位置,并且在其叶片上按一定密度开设孔洞,进而使得叶轮能够随水流运动,不断的将更多的空气压入水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制氧效果。2、该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通过船体于任意一侧挤开挡条,使得该侧的导杆带动压杆,将T型杆及叶轮部分压下,配合折槽与滚珠的作用,叶轮即可在水下保持稳定状态,而后当船体于叶轮的上方经过,且挤开另一侧的挡条后,另一侧的压杆又会将T型杆压下,而此时配合复位弹簧的作用,叶轮部分则被带动复位,从而便于船只通行。3、该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通过河道水量增多水面上涨时,浮板带动滑杆一同上升,滑杆则通过连杆机构带动两侧的扰流板,同步背向偏转,使得两侧的扰流板形成的水流口增大,从而便于自动泄洪且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浮板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滑管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管的内部展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浮板等连接部分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扰流板等连接部分的正视图。图中:1、框架;2、浮板;3、连杆;4、增气机;5、复位弹簧;6、叶轮;7、曝气管;8、T型杆;9、滑管;10、折槽;11、滚珠;12、滑杆;13、扰流板;14、连杆机构;15、转盘;16、挡条;17、滑框;18、导杆;19、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转盘15匹配的轴套,转盘15转动插接在轴套中,且转盘15上固定套接有延伸至轴套上的扭转弹簧,框架1的内腔上部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浮板2,浮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板3,连板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增气机4,增气机4和连板3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增气机4之间转动连接有叶轮6,叶轮6的叶片上开设有孔洞,便于叶轮6转动时将更多的空气压入水体表层,通过将叶轮6连接在浮板2上,使得河道的水面无论增高或降低,叶轮6总能处于合理位置,并且在其叶片上按一定密度开设孔洞,进而使得叶轮6能够随水流运动,不断的将更多的空气压入水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制氧效果。增气机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7,曝气管7之间固定连接有T型杆8,T型杆8的下部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弧状边缘,当压杆19下降并利用其上的延伸部分对弧状边缘挤压时,可使得T型杆8下降一定距离,连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管9,滑管9的内腔开设有折槽10,T型杆8的下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折槽10内腔的滚珠11,浮板2之间叶轮6的前方下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2,框架1的内腔侧壁叶轮6的前方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扰流板13,扰流板13上敷设有固态底泥,其中含有氨基酸、生长因子等物,可使生物氧化发生硝化及反硝化反应,通过河道水量增多水面上涨时,浮板2带动滑杆12一同上升,滑杆12则通过连杆机构14带动两侧的扰流板13,同步背向偏转,使得两侧的扰流板13形成的水流口增大,从而便于自动泄洪且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扰流板13和滑杆12上的连杆机构14,框架1的内腔侧壁叶轮6的前方和后方均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转盘15,转盘15的下端设置有延伸至滑框17内腔中的凸柱,转盘15转动一定角度时,即可通过凸柱带动两侧的滑框17相向移动,转盘15的上端固定套接有挡条16,挡条16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可减小水流流动时对挡条16的作用力,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与转盘15对应的滑框17,滑框17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杆18,导杆18之间活动连接有压杆19,通过船体于任意一侧挤开挡条16,使得该侧的导杆18带动压杆19,将T型杆8及叶轮6部分压下,配合折槽10与滚珠11的作用,叶轮6即可在水下保持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腔上部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浮板(2),所述浮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板(3),所述连板(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增气机(4),所述增气机(4)和连板(3)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增气机(4)之间转动连接有叶轮(6),所述增气机(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之间固定连接有T型杆(8),所述连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管(9),所述滑管(9)的内腔开设有折槽(10),所述T型杆(8)的下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折槽(10)内腔的滚珠(11),所述浮板(2)之间叶轮(6)的前方下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2),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叶轮(6)的前方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扰流板(13),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扰流板(13)和滑杆(12)上的连杆机构(14),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叶轮(6)的前方和后方均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转盘(15),所述转盘(15)的上端固定套接有挡条(16),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与转盘(15)对应的滑框(17),所述滑框(17)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杆(18),所述导杆(18)之间活动连接有压杆(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改进型的叶轮增氧式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腔上部滑动连接有对称的浮板(2),所述浮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板(3),所述连板(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增气机(4),所述增气机(4)和连板(3)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增气机(4)之间转动连接有叶轮(6),所述增气机(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之间固定连接有T型杆(8),所述连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管(9),所述滑管(9)的内腔开设有折槽(10),所述T型杆(8)的下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折槽(10)内腔的滚珠(11),所述浮板(2)之间叶轮(6)的前方下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2),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叶轮(6)的前方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扰流板(13),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扰流板(13)和滑杆(12)上的连杆机构(14),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叶轮(6)的前方和后方均转动连接有对称的转盘(15),所述转盘(15)的上端固定套接有挡条(16),所述框架(1)的内腔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与转盘(15)对应的滑框(17),所述滑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袁小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