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弓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14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弓架装置,在固定框中设置活动的单侧带道架,所述单侧带道架设置基本围成一圈的单侧带道槽,带道槽的槽口朝向固定框的第一面框壁,带道槽的槽底背面朝向固定框的第二面框壁,所述单侧带道架在向第二面框壁运动时,形成带道槽的槽口和第一面框壁之间的捆扎带脱出口;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和第一面框壁之间通过磁性吸引配合进行复位后的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单侧带道架复位时,迅速将其稳定和定位并将其保持住,提高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并能保障顶针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卡死等故障现象发生,使束带机能够应用单侧带道结构,提高捆扎效果和减少对带子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弓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弓架装置,尤其为束带机中的弓架装置,束带机所用的捆扎带多为膜带和纸带。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束带机弓架装置的带道机构大都是双侧结构,两侧打开,还有一些是采用双侧叶片相叠方式,硬拉下来,很损带子。如果采用单侧带道槽,其开合时的振动会很大,对于束带机这种小型装置,会导致卡带等各种故障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弓架装置,使应用单侧带道的束带机工作稳定。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弓架装置,包括有固定框,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框中设置活动的单侧带道架,所述单侧带道架设置基本围成一圈的单侧带道槽,带道槽的槽口朝向固定框的第一面框壁,带道槽的槽底背面朝向固定框的第二面框壁,所述单侧带道架在向第二面框壁运动时,形成带道槽的槽口和第一面框壁之间的捆扎带脱出口;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和第一面框壁之间通过磁性吸引配合进行复位后的定位。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面向第一面框壁的这一面设置用于所述磁性吸引配合的磁铁。所述单侧带道架在所述带道槽的四个角部外设置该磁铁。在单侧带道架的背面对应所述带道槽的四个角部的槽底处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作为设置所述磁铁的连接件,单侧带道架上开设相应的孔。所述单侧带道架与第一面框壁之间以及与第二面框壁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结构。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面向第一面框壁的这一面设置第一缓冲件;在第二面框壁设置第二缓冲件。所述单侧带道架在所述带道槽的四个角部外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面向第一面框壁的这一面设置第一缓冲件;所述单侧带道架在所述带道槽的四个角部外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连接件也作为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连接件,单侧带道架上开设相应的孔。所述弓架装置设置自适应式顶针结构,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结构包括若干个自适应式顶针组件,所述若干个自适应式顶针组件分散在单侧带道架不同位置;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组件通过磁铁吸在第二面框壁上,所述顶针组件中的顶针从所述单侧带道槽的槽底伸入所述单侧带道槽。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和所述磁铁,所述顶针固定在磁铁上。所述带道槽的槽底开设孔,所述顶针从孔中穿入所述带道槽。所述顶针插入在带道槽的部分为扁形件,且与带道槽的走向成一定角度交叉。对应带道槽的四个角部设置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组件。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单侧带道架复位时,迅速将其稳定和定位并将其保持住,提高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并能保障顶针机构的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卡带等故障现象发生,使束带机能够应用单侧带道结构,提高捆扎效果和减少对带子的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从一个角度观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图。图4为图2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弓架装置,包括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由弓形的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组成,第一框体11具有第一面框壁110,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面框壁120,第一面框壁110和第二面框壁120面对面。在固定框中设置活动的单侧带道架2,单侧带道架2在第一面框壁110和第二面框壁120之间运动。所述单侧带道架2设置基本围成一圈的单侧带道槽3,带道槽3的槽口31朝向固定框的第一面框壁110,带道槽3的槽底背面32朝向固定框的第二面框壁120,所述单侧带道架2在向第二面框壁120运动时,形成带道槽3的槽口31和第一面框壁110之间的捆扎带脱出口。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2和第一面框壁110之间通过磁性吸引配合进行复位后的定位,在单侧带道架2复位时,迅速将单侧带道架2稳定和定位并将其保持住。优选地,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2面向第一面框壁110的这一面设置用于所述磁性吸引配合的磁铁6。单侧带道架2在所述带道槽3的四个角部外设置该磁铁6,可以在单侧带道架2的背面对应所述带道槽3的四个角部的槽底处设置连接件5,连接件5可作为设置所述磁铁6的连接件,只需在单侧带道架2上开设相应的孔即可。作为替代的,所述磁铁6页可直接设置在单侧带道架2上。所述单侧带道架2与第一面框壁110之间以及与第二面框壁120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结构。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2面向第一面框壁的这一面设置第一缓冲件71,所述单侧带道架2在所述带道槽3的四个角部外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71;四个角的磁铁6,既保证单侧带道架2向第一面框壁110回复原位时,4个第一缓冲件71均能贴牢第一面框壁110,保证单侧带道架2处于正常的姿态,并能对下述的自适应式的顶针机构的正常工作起到帮助。并且,连接件5也可作为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71的连接件,而将第一缓冲件71设置在磁铁6旁,提高缓冲的效果,只需单侧带道架2上开设相应的孔即可。作为替代的,所述第一缓冲件71页可直接设置在单侧带道架2上。在第二面框壁120设置第二缓冲件72,用于所述单侧带道架2向第二面框壁120运动时的缓冲,同样能起到在其它工作状态时的避免振动的作用。在第一面框壁110也可设置第三缓冲件73,用于对单侧带道架2的缓冲。所述弓架装置设置活动的单侧带道架的自适应式顶针结构,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结构包括若干个自适应式顶针组件,所述若干个自适应式顶针组件分散在单侧带道架2的不同位置;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组件通过磁铁吸在第二面框壁120上,通过自适应式顶针和单侧带道槽的配合,提高顶带效果并减少对带子的不利影响,提高对带子的适用范围。并且,通过与上述磁性吸引配合定位相结合,使得带道槽的位置波动范围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使自适应顶针能够更充分发挥作用。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组件包括顶针41和所述磁铁42,所述顶针41固定在磁铁42上,所述磁铁直接吸在第二面框壁120上,可以在第二面框壁120上朝任意方向自适应运动微调,适应带道槽的位置波动变化。所述顶针组件中的顶针41从所述带道槽3的面向第二面框壁的这一侧插入带道槽3中。进一步地,所述顶针41插入在带道槽3的部分为扁形件,且与带道槽3的走向成一定角度交叉,提高顶出带子的效果。优选地,对应带道槽的四个角部设置所述自适应式顶针组件。此外,还可利用连接件5作为顶针垫件,连接件5上设置与顶针41相配的孔51,顶针41经过该孔51穿入带道槽3,连接件5可以起到防止顶针41脱出带道槽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弓架装置,包括有固定框,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框中设置活动的单侧带道架,所述单侧带道架设置基本围成一圈的单侧带道槽,带道槽的槽口朝向固定框的第一面框壁,带道槽的槽底背面朝向固定框的第二面框壁,所述单侧带道架在向第二面框壁运动时,形成带道槽的槽口和第一面框壁之间的捆扎带脱出口;/n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和第一面框壁之间通过磁性吸引配合进行复位后的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弓架装置,包括有固定框,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框中设置活动的单侧带道架,所述单侧带道架设置基本围成一圈的单侧带道槽,带道槽的槽口朝向固定框的第一面框壁,带道槽的槽底背面朝向固定框的第二面框壁,所述单侧带道架在向第二面框壁运动时,形成带道槽的槽口和第一面框壁之间的捆扎带脱出口;
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和第一面框壁之间通过磁性吸引配合进行复位后的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面向第一面框壁的这一面设置用于所述磁性吸引配合的磁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带道架在所述带道槽的四个角部外设置该磁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带道架与第一面框壁之间以及与第二面框壁之间分别设置缓冲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弓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的单侧带道架面向第一面框壁的这一面设置第一缓冲件;在第二面框壁设置第二缓冲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邦毅顾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