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86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属于刚性填埋场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填埋区,所述填埋区包括捡漏层和填埋层,所述填埋层设在捡漏层上,所述填埋层包括若干填埋单元池,所述填埋单元池内侧的底部设有导流防渗组件和渗滤液导排组件,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通过导渗管与捡漏层连通,所述填埋单元池内设有废气导排组件,废气导排组件的顶部穿出填埋单元池与外界连通,底部与渗滤液导排组件连接。填埋单元池内产生的渗滤液通过渗滤液汇流导排层进行分离,通过防水砂浆找坡层和防渗结构层导流到导排主管内,打开截止阀后,导排主管内的渗滤液经导渗管自流排放;避免采用排液泵进行主动抽排对防渗膜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属于刚性填埋场
,可以延伸至固体废物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类似工程,也可以用于新建工程和隐患治理工程。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分为柔性填埋场和刚性填埋场。柔性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一般通过设置导排管对沼气进行导排,对于渗滤液通常采用铺设碎石层作为导排层进行导排。虽然刚性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远没有柔性填埋场多,但在刚性填埋场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渗滤液及废气导排是安全环保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不及时排除渗滤液及废气,会对刚性填埋结构安全及场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公开号为CN20944298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刚性填埋场导气-排液一体化装置,通过在填埋区内的填埋单元池内设置有三通结构的子导风管,使子导风管的第一端用于深入填埋单元池,第二端用于与主导风管相连而连接至风机倒排沼气,第三端用于排出渗滤液。在填埋单元池导排沼气时,第三端密封,打开截止阀以使第一端和主导风管导通,此时打开风机,则填埋单元池开始导排沼气。在所述填埋单元池排出渗滤液时,所述截止阀关闭,所述第三端连接渗滤液排出装置,所述渗滤液排出装置包括导液软管和排液泵,所述导液软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端深入所述填埋单元池的池底,另一端连接所述排液泵。填埋单元池的沼气导排和渗滤液的排出可以通过同一装置实现,减少了导排沼气和渗滤液的装置的投资。但是,采用排液泵及风机主动抽排刚性填埋单元池内的渗滤液及废气存在诸多安全及环保风险。首先,采用排液泵抽排渗滤液时,若填埋单元池内渗滤液水位过低,排液泵运行时产生的吸力可能对池底防渗膜造成破坏,造成填埋单元渗漏,同时填埋运行期大气降水会通过抽排管及管道预留孔洞进入填埋单元池内造成渗滤液增加;其次,由于填埋单元池内废气产生过程缓慢,若填埋单元池面积过大、厚度过深,废气无有效通道进入排气管内,采用风机抽排时若管路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抽排效果,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再次,填埋区出现渗滤液渗漏时,无法快速定位渗漏点实施修补;最后,若填埋单元面积过大、厚度过深,对风机及排液泵要求较高,增加工程投资及运行能耗。上述主动抽排方式在填埋单元池运行期作用效果不明显,仅在封场后存在一定的作用效果,对刚性填埋结构渗滤液及废气导排作用不大,且会影响填埋单元的防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包括填埋区,所述填埋区包括捡漏层和填埋层,所述填埋层设在捡漏层上,所述填埋层包括若干填埋单元池,所述填埋单元池内侧的底部设有导流防渗组件和渗滤液导排组件,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通过导渗管与捡漏层连通,所述填埋单元池内设有废气导排组件,废气导排组件的顶部穿出填埋单元池与外界连通,底部与渗滤液导排组件连接。所述捡漏层包括捡漏层底板,捡漏层底板通过支撑墙体与填埋层连接,支撑墙体上设有检修门洞,捡漏层的净空高不小于1.8m,检修门洞的尺寸满足人员和设施通行需求。所述填埋单元池为顶侧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包括填埋单元底板和设在填埋单元底板上的填埋单元侧墙,填埋单元池的顶部设有封场结构层。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包括渗滤液导排主管和若干导渗管,导渗管的一端通过HDPE三通与渗滤液导排主管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捡漏层,导渗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渗滤液导排主管为HDPE花管,其表面包裹一层土工布,避免细粒渣体进入管内,渗滤液导排主管与导流防渗组件可靠焊接。所述废气导排组件包括沿竖向设置的导气主管,导气主管的下端通过HDPE三通与渗滤液导排组件连接,上端连接有HDPE弯头,HDPE弯头位于填埋单元池的上方,导气主管的中部设有多层辅助导气管,每层辅助导气管包括四根导气支管,四根导气支管通过HDPE六通与导气主管连接。所述导气主管上每间隔0.5m~2m布置一层辅助导气管,所述导气主管和导气支管均为HDPE花管,它们的表面包覆有土工布,避免细粒渣体进入管内。所述导流防渗组件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防水砂浆找坡层、防渗结构层和渗滤液汇流导排层。所述防水砂浆找坡层的找坡坡度为1%~2%,找坡坡面进行抹面处理,防渗结构层由HDPE防渗膜及织制土工布组成,渗滤液汇流导排层采用粒径均匀的导排卵石堆砌形成,导排卵石不得有尖锐棱角。所述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还包括移动式渗滤液收集车和渗滤液导排软管,移动式渗滤液收集车位于捡漏层内,渗滤液导排软管的一端与导渗管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移动式渗滤液收集车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填埋单元池内产生的渗滤液通过渗滤液汇流导排层进行分离,通过防水砂浆找坡层和防渗结构层导流到导排主管内,打开截止阀后,导排主管内的渗滤液经导渗管自流排放;避免采用排液泵进行主动抽排对防渗膜造成破坏。2、设置多层辅助导气管,确保填埋单元池内产生的废气通过导气支管有效汇集至导气主管内,实现废气安全、自由、正常排放。3、填埋单元池独立运行,当出现渗滤液渗漏时,可以在捡漏层内快速排查和修补渗漏点。4、填埋单元池内的渗滤液自流排放及废气自由汇集,不受排液泵和风机等设备限制,施工简便,工期短,降低了工程投资及运行能耗。5、渗滤液导排组件和废气导排组件在运行期填埋过程中即可开始使用,填埋单元池内的危险废物渣体填埋至任何高程,都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截止阀实现渗滤液自流排放;现有技术中采用排液泵从填埋单元池顶部主动抽排渗滤液的方式,要求渗滤液液面高程必须达到一定高度。6、导气主管的下端与导排主管连通,可以通过导气主管对填埋单元池底部的渗滤液产生情况进行监测。7、导排主管、导气主管和导气支管的表面均包裹有土工布,避免细粒渣体进入管内,避免管路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填埋单元底板,2-填埋单元侧墙,3-捡漏层底板,4-检修门洞,5-封场结构层,6-防水砂浆找坡层,7-防渗结构层,8-渗滤液汇流导排层,9-渗滤液导排主管,10-HDPE三通,11-导渗管,12-截止阀,13-渗滤液导排软管,14-移动式渗滤液收集车,15-导气主管,16-HDPE六通,17-导气支管,18-HDPE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包括填埋区,所述填埋区包括捡漏层和填埋层,所述填埋层设在捡漏层上,所述填埋层包括若干填埋单元池,所述填埋单元池内侧的底部设有导流防渗组件和渗滤液导排组件,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通过导渗管11与捡漏层连通,所述填埋单元池内设有废气导排组件,废气导排组件的顶部穿出填埋单元池与外界连通,底部与渗滤液导排组件连接。在使用时,填埋单元池内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导排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区,所述填埋区包括捡漏层和填埋层,所述填埋层设在捡漏层上,所述填埋层包括若干填埋单元池,所述填埋单元池内侧的底部设有导流防渗组件和渗滤液导排组件,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通过导渗管(11)与捡漏层连通,所述填埋单元池内设有废气导排组件,废气导排组件的顶部穿出填埋单元池与外界连通,底部与渗滤液导排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区,所述填埋区包括捡漏层和填埋层,所述填埋层设在捡漏层上,所述填埋层包括若干填埋单元池,所述填埋单元池内侧的底部设有导流防渗组件和渗滤液导排组件,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通过导渗管(11)与捡漏层连通,所述填埋单元池内设有废气导排组件,废气导排组件的顶部穿出填埋单元池与外界连通,底部与渗滤液导排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捡漏层包括捡漏层底板(3),捡漏层底板(3)通过支撑墙体与填埋层连接,支撑墙体上设有检修门洞(4);捡漏层的净空高不小于1.8m,检修门洞(4)的尺寸满足人员和设施通行需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单元池为顶侧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包括填埋单元底板(1)和设在填埋单元底板(1)上的填埋单元侧墙(2),填埋单元池的顶部设有封场结构层(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导排组件包括渗滤液导排主管(9)和若干导渗管(11),导渗管(11)的一端通过HDPE三通(10)与渗滤液导排主管(9)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捡漏层,导渗管(11)上设有截止阀(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刚性填埋场渗滤液自流引排及导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导排主管(9)为HDPE花管,其表面包裹一层土工布,避免细粒渣体进入管内,渗滤液导排主管(9)与导流防渗组件可靠焊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填埋场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维中于超钱立坤刘成蒋大基赵谊吴维兴王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