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启民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6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熏蒸装置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温度不均匀和局部过热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外筒和熏蒸仪,所述外筒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内筒,熏蒸仪通过供汽管道接入内筒底部,所述内筒底部侧壁开设有供蒸汽从内筒底部流入到外筒的输送口;所述内筒内侧壁还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支撑座椅机构的隔板;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中药原料处理后加入熏蒸仪内;通过供汽管道连接熏蒸仪的输出端和内筒底部,并打开熏蒸仪。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孔、气囊等结构,能够利用气囊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据局部温度对通孔的导通量进行实时调节,从而避免了局部过热的现象,保障了使用舒适度。

A fumigation devi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熏蒸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熏蒸法属于中药外治疗法的一个分支;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随着技术的进步,中药熏蒸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完善,并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目前的中药熏蒸装置虽能够满足一定的熏蒸需求,但是用于熏蒸的蒸汽通常从一个方向供入,往往出现装置内温度不均匀和局部过热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使用舒适度。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12600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熏蒸装置,包括可折叠桶体,所述可折叠桶体包括桶身、桶盖与桶底,所述桶盖上设有头孔与手孔,所述桶身均通过拉链连接所述桶盖与桶底,所述桶身上设有多个围绕所述桶身分布的纵支撑杆,所述桶身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交叉设置的横支撑杆,所述纵支撑杆与横支撑杆的两端均与桶身固定连接。上述专利中的熏蒸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在使用时,熏蒸仪将蒸汽从进气口的单一方向供入,往往出现装置内温度不均匀和局部过热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外筒和熏蒸仪,所述外筒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内筒,熏蒸仪通过供汽管道接入内筒底部,所述内筒底部侧壁开设有供蒸汽从内筒底部流入到外筒的输送口;所述内筒内侧壁还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支撑座椅机构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高于输送口的高度;所述内筒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气囊和通孔,所述通孔均匀开设于内筒侧壁,且气囊通过卡扣安装于内筒侧壁,且气囊分别与通孔同心;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座椅机构,内筒和外筒顶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同一个固定顶盖,固定顶盖一侧外壁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盖。优选的:所述内筒内壁通过支撑架安装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设置于通孔内部,且分流块呈锥形结构,分流块的锥头方向朝向气囊。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隔板底部外壁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底板和连接杆,导向底板底面中心向供汽管道一端凸起,所述导向底板通过连接杆安装于内筒底部外壁。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向底板底部外壁开设有四个以上的导向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内筒的隔板顶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槽,外筒一侧内壁和内筒一侧外壁之间设置有同一个回收室,外筒外部一侧设置有集液盒,集液盒通过管道接入回收室内部,所述导流槽的深度向回收室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回收室的一侧内壁开设有与导流槽位置适配的回流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室靠近供汽管道的一侧内壁的内部安装有隔热棉。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座椅机构包括座椅主体和卡柱,所述卡柱一体式均匀设置于座椅主体底部外壁,且座椅主体通过卡柱卡接于导流槽内壁,所述座椅主体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通槽。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柱一侧外壁开设有水槽。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外筒顶部外壁与活动盖底部侧壁分别通过卡扣固定有两个折皱挡帘;所述活动盖底部外壁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嵌入式安装有磁铁块,所述外筒顶部外壁嵌入式安装有与磁铁块适配的金属块。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中药原料处理后加入熏蒸仪内;S2:通过供汽管道连接熏蒸仪的输出端和内筒底部,并打开熏蒸仪;S3:打开活动盖后按需调节座椅主体的位置;S4:调节座椅主体后将卡柱卡于导流槽内对座椅主体固定;S5:进入到内筒内并调整姿势于座椅主体上,将活动盖闭合进行熏蒸;S6:熏蒸完毕后断开熏蒸仪电源并清理集液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孔、气囊等结构,能够利用气囊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据局部温度对通孔的导通量进行实时调节,从而避免了局部过热的现象,保障了使用舒适度;此外,将内筒设置成上下两个腔体,使得蒸汽从侧面均匀的进入到内筒内,大程度的保障了整体温度的一致性,提升了使用体验。2.通过设置锥形结构的分流块,能够将从通孔供入的蒸汽进行合理的分散,进一步避免了局部过热的现象,提升了使用安全和舒适度;通过设置底面中心向供汽管道一端凸起的导向底板,能够对供汽管道供入的蒸汽起到分散作用,使得蒸汽能够更均匀的通过各输送口,提升了可靠性,保障了供汽效果。3.通过设置导向槽,能够对蒸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供汽效果;通过设置导流槽、集液盒等结构,能够便于对凝聚的蒸汽进行引流、导向,最后实现回收,提升了实用性;通过设置隔热棉,能够起到隔热的效果,降低了凝聚后的蒸汽以回收室内壁作为媒介与新供入蒸汽发生热交换的程度,提升了可靠性,保障了熏蒸效果。4.通过设置卡柱等结构,保障了座椅主体的可移动性,提升了使用方便,同时又兼顾了座椅主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水槽,能够供凝聚的蒸汽通过,避免卡柱将导流槽封闭,提升了可靠性。5.通过设置折皱挡帘,能够在活动盖掀起时减少蒸汽的泄露量,保障使用效果,磁铁块和金属块能够实现活动盖的便捷开合,且保障了闭合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外筒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内筒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座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筒、2熏蒸仪、3供汽管道、4集液盒、5金属块、6折皱挡帘、7容纳槽、8磁铁块、9活动盖、10固定顶盖、11回收室、12回流口、13内筒、14调节部、15输送口、16导向部、17导向底板、18隔热棉、19导向槽、20连接杆、21导流槽、22座椅机构、23透气通槽、24卡柱、25水槽、26座椅主体、27通孔、28气囊、29支撑架、30分流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外筒(1)和熏蒸仪(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内筒(13),熏蒸仪(2)通过供汽管道(3)接入内筒(13)底部,所述内筒(13)底部侧壁开设有供蒸汽从内筒(13)底部流入到外筒(1)的输送口(15);所述内筒(13)内侧壁还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支撑座椅机构(22)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高于输送口(15)的高度;所述内筒(13)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调节部(14),所述调节部(14)包括气囊(28)和通孔(27),所述通孔(27)均匀开设于内筒(13)侧壁,且气囊(28)通过卡扣安装于内筒(13)侧壁,且气囊(28)分别与通孔(27)同心;所述内筒(13)内部设置有座椅机构(22),内筒(13)和外筒(1)顶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同一个固定顶盖(10),固定顶盖(10)一侧外壁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盖(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外筒(1)和熏蒸仪(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内筒(13),熏蒸仪(2)通过供汽管道(3)接入内筒(13)底部,所述内筒(13)底部侧壁开设有供蒸汽从内筒(13)底部流入到外筒(1)的输送口(15);所述内筒(13)内侧壁还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支撑座椅机构(22)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高于输送口(15)的高度;所述内筒(13)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调节部(14),所述调节部(14)包括气囊(28)和通孔(27),所述通孔(27)均匀开设于内筒(13)侧壁,且气囊(28)通过卡扣安装于内筒(13)侧壁,且气囊(28)分别与通孔(27)同心;所述内筒(13)内部设置有座椅机构(22),内筒(13)和外筒(1)顶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同一个固定顶盖(10),固定顶盖(10)一侧外壁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盖(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3)内壁通过支撑架(29)安装有分流块(30),所述分流块(30)设置于通孔(27)内部,且分流块(30)呈锥形结构,分流块(30)的锥头方向朝向气囊(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3)的隔板底部外壁设置有导向部(16),所述导向部(16)包括导向底板(17)和连接杆(20),导向底板(17)底面中心向供汽管道(3)一端凸起,所述导向底板(17)通过连接杆(20)安装于内筒(13)底部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底板(17)底部外壁开设有四个以上的导向槽(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3)的隔板顶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槽(21),外筒(1)一侧内壁和内筒(13)一侧外壁之间设置有同一个回收室(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民黄胜
申请(专利权)人:朱启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