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68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在旋转壳体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相对应的火线卡接端子和零线卡接端子,在旋转壳体的外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导向槽孔,导向槽孔内活动安装有导向轴,导向轴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按压触块,导向轴的内端与安装在旋转壳体内的位移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移旋转电机的外侧设置有位移限位挡板,位移旋转电机的外侧与固定安装在旋转壳体侧面的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提供了一种可以替代指压实施按摩的装置,同时还可以模拟指压时的位移移动,整体可以替代传统中医理疗按摩,通过本产品的使用,起到疼痛的效果,用来替代传统指压按摩费力的缺陷,通过将指压的触点压力转换为手持向下的压力,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A pain relief device for physio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辅助理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当时的人们在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处,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经过长期实践后,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中医理疗按摩适应症:长期卧床、术后康复、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目前身体的疼痛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和缓解,但是药物治疗和缓解的过程虽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却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并且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除此之外,采取中医按摩理疗的方法能够避免对身体的毒副作用的伤害。一般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但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的器械或者工具,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按压,虽然能够准确找到学位,但是按压比较烦费力,需要用力较大,长时间会导致手指酸痛,按压者工作量极大。似然目前市场上仍未出现专门的穴位按压工具,但是这些工具一般都是单一的对身体部位的辅助按压,使用范围不广泛,中医按摩人员手持这些设备使用时仍需要较大力度的按压,并且只能适用于身体的小范围部位使用,缺乏实用性。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简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适用范围广,无毒副作用,安全系数高,能够解放操作者的手指和手掌,减轻长时间按摩时手指的酸痛感,使用方法简单的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简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适用范围广,无毒副作用,安全系数高,能够解放操作者的手指和手掌,减轻长时间按摩时手指的酸痛感,使用方法简单的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包括手持体,与手持体相连接的旋转壳体,所述的旋转壳体内端与安装在手持体内的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与旋转壳体的连接位置固定安装有承接限位板,承接限位板上设置有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在旋转壳体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相对应的火线卡接端子和零线卡接端子,在旋转壳体的外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导向槽孔,导向槽孔内活动安装有导向轴,导向轴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按压触块,导向轴的内端与安装在旋转壳体内的位移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移旋转电机的外侧设置有位移限位挡板,位移旋转电机的外侧与固定安装在旋转壳体侧面的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的手持体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在手持体内固定安装有充电蓄电池组,在手持体的底部端部设置有USB充电接口,在手持体的顶部设置有倒角壳体,倒角壳体的底部与手持体的顶部为一体结构,承接限位板固定安装在倒角壳体的外侧端面上,在承接限位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输出端孔,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套装在电机输出端孔内,减速电机通过减速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倒角壳体内,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充电蓄电池组的上方,在手持体外侧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盒,控制开关盒的一端通过导线与充电蓄电池组电性连接,控制开关盒的另一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减速电机、火线端子卡接槽以及零线端子卡接槽电性连接,火线卡接端子和零线卡接端子通过导线与位移旋转电机以及电动推杆电性连接,火线卡接端子和零线卡接端子分别卡接在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内。所述的旋转壳体为一侧带有开口的圆柱形空腔结构,在旋转壳体的外侧开口位置固定安装有盖板,导向槽孔开设在盖板上,盖板为圆形板状结构,导向槽孔为长方形槽状结构,在盖板上均等开设有三条导向槽孔,每条导向槽孔均朝向盖板的圆心位置,在相邻的两条导向槽孔之间的盖板上固定安装有按摩突触块,每条导向槽孔内均安装有导向轴,导向轴的直径与导向槽孔的宽度相配合,导向轴是能够沿着导向槽孔往返运动的圆柱形结构,导向轴的安装方向与盖板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的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均为圆环形槽状结构,承接限位板为圆形板状结构,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开设在承接限位板的外侧面上,承接限位板的直径与旋转壳体的直径相等,火线端子卡接槽和零线端子卡接槽的槽深相等,火线端子卡接槽的半径与火线卡接端子的中心至旋转壳体的轴心的垂线的长度相等,零线端子卡接槽的半径与零线卡接端子的中心至旋转壳体的轴心的垂线的长度相等,火线卡接端子是外侧面为半球形的圆柱形结构,火线卡接端子的长度与火线端子卡接槽的槽深相配合,零线卡接端子是外侧面为半球形的圆柱形结构,零线卡接端子的长度与零线端子卡接槽的槽深相配合。所述的按压触块为圆柱形块状结构,按压触块的内侧面与导向轴的外端固定连接,在按压触块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半球形结构的触头,按压触块的半径不大于导向槽孔內沿至旋转壳体轴心之间的长度。所述的位移旋转电机活动安装在旋转壳体内,位移旋转电机限位安活动安装在位移限位挡板内侧,位移限位挡板为U字形结构,位移限位挡板的开口朝向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方向,位移限位挡板的走向与导向槽孔的走向相互对应,导向槽孔的长度与位移限位挡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的电动推杆的设置方向与导向槽孔的开设方向一致,位移旋转电机的外壁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行程轨迹与位移限位挡板的开设方向相一致,并且位移限位挡板的中线延长线与电动推杆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在电动推杆的外侧安装有推杆外壳,推杆外壳固定安装在旋转壳体的外侧壁,在旋转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推杆外壳的推杆外壳安装孔,推杆外壳固定安装在该推杆外壳安装孔内,电动推杆的安装方向朝向旋转壳体的轴心。所述的旋转壳体的内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减速电机输出端的花键连接槽,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花键连接槽内。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传统缺乏专用的按摩设备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替代指压实施按摩的装置,同时还可以模拟指压时的位移移动,整体可以替代传统中医理疗按摩,通过本产品的使用,起到疼痛的效果,用来替代传统指压按摩费力的缺陷,通过将指压的触点压力转换为手持向下的压力,配合旋转壳体的旋转、按压触块的移动和旋转,提供了多方位的按压方式,灵活多用,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包括手持体(1),与手持体(1)相连接的旋转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壳体(13)内端与安装在手持体(1)内的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1)与旋转壳体(13)的连接位置固定安装有承接限位板(8),承接限位板(8)上设置有火线端子卡接槽(9)和零线端子卡接槽(10),在旋转壳体(13)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火线端子卡接槽(9)和零线端子卡接槽(10)相对应的火线卡接端子(11)和零线卡接端子(12),在旋转壳体(13)的外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导向槽孔(22),导向槽孔(22)内活动安装有导向轴(23),导向轴(23)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按压触块(15),导向轴(23)的内端与安装在旋转壳体(13)内的位移旋转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移旋转电机(24)的外侧设置有位移限位挡板(25),位移旋转电机(24)的外侧与固定安装在旋转壳体(13)侧面的电动推杆(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1)内安装有控制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包括手持体(1),与手持体(1)相连接的旋转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壳体(13)内端与安装在手持体(1)内的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1)与旋转壳体(13)的连接位置固定安装有承接限位板(8),承接限位板(8)上设置有火线端子卡接槽(9)和零线端子卡接槽(10),在旋转壳体(13)的内端面设置有与火线端子卡接槽(9)和零线端子卡接槽(10)相对应的火线卡接端子(11)和零线卡接端子(12),在旋转壳体(13)的外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导向槽孔(22),导向槽孔(22)内活动安装有导向轴(23),导向轴(23)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按压触块(15),导向轴(23)的内端与安装在旋转壳体(13)内的位移旋转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位移旋转电机(24)的外侧设置有位移限位挡板(25),位移旋转电机(24)的外侧与固定安装在旋转壳体(13)侧面的电动推杆(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手持体(1)内安装有控制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体(1)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在手持体(1)内固定安装有充电蓄电池组(3),在手持体(1)的底部端部设置有USB充电接口(2),在手持体(1)的顶部设置有倒角壳体(18),倒角壳体(18)的底部与手持体(1)的顶部为一体结构,承接限位板(8)固定安装在倒角壳体(18)的外侧端面上,在承接限位板(8)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输出端孔(19),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套装在电机输出端孔(19)内,减速电机(6)通过减速电机支架(7)固定安装在倒角壳体(18)内,控制器(5)固定安装在充电蓄电池组(3)的上方,在手持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盒(4),控制开关盒(4)的一端通过导线与充电蓄电池组(3)电性连接,控制开关盒(4)的另一端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减速电机(6)、火线端子卡接槽(9)以及零线端子卡接槽(10)电性连接,火线卡接端子(11)和零线卡接端子(12)通过导线与位移旋转电机(24)以及电动推杆(26)电性连接,火线卡接端子(11)和零线卡接端子(12)分别卡接在火线端子卡接槽(9)和零线端子卡接槽(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理疗疼痛缓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壳体(13)为一侧带有开口的圆柱形空腔结构,在旋转壳体(13)的外侧开口位置固定安装有盖板(21),导向槽孔(22)开设在盖板(21)上,盖板(21)为圆形板状结构,导向槽孔(22)为长方形槽状结构,在盖板(21)上均等开设有三条导向槽孔(22),每条导向槽孔(22)均朝向盖板(21)的圆心位置,在相邻的两条导向槽孔(22)之间的盖板(21)上固定安装有按摩突触块(16),每条导向槽孔(22)内均安装有导向轴(23),导向轴(23)的直径与导向槽孔(22)的宽度相配合,导向轴(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